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组:基础史实
1、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
A.指南针用于航海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C.毕生发明的活字印刷 D.火药的广泛利用
2、火药在军事上被广泛使用是在
A.汉朝 B.唐末 C.宋朝 D.明朝
3、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4、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是
A.中国 B.希腊C.埃及 D.印度
5、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天文学家是
A.郭守敬B.石申C.张衡 D.徐光启
6、下列天文观测仪器是由下列哪个科学家革新的
A.郭守敬B.石申C.张衡D.徐光启
7、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齐民要术》
8、《诗经》所收之诗,绝大部分是什么时期的诗歌
A. 西周初年至战国
B. 西周至春秋中叶
C. 春秋至战国
D. 整个周代
9、下列哪部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A B C D
10、伟大的诗人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诗歌新体裁是
A.乐府 B.“楚辞” C.民歌 D.赋
11、《上林赋》的作者是
A.屈原 B.司马相如 C.李白 D.杜甫
12、《离骚》的创作风格是
A.现实主义色彩 B.浪漫主义色彩 C.爱国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13、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 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D. 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14、下列属于草书大家的是
①王羲之②欧阳询③苏轼④怀素⑤王献之⑥张旭⑦颜真卿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5、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①李清照②苏轼③柳永④辛弃疾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右图所示名著是我国明清时优秀的
A.历史小说 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 D.讽刺小说
17、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隋唐五代时期
18、元明清时期成就最突出的是
A.山水画 B.宫廷画 C.宗教画 D.文人画
19、中国的戏曲是从下列哪项发展而来
A.原始乐舞 B.原始歌舞 C.诸宫调 D.皮影戏
20、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A. 乾隆帝
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同治帝
第二组:高考试题
21.(08四川文综)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22.(2005上海)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与发明了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23.(2006年天津)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华。

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中国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24.(2005北京)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25.(2006年江苏)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明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26.(2008上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27.(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8.(07广东文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9.(2007上海历史)19.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
30.(2004上海)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31.(2006年上海)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
32.(2008上海)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33.(2004全国一)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34.(08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35.(2007四川综)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众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36.(2007广东)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37.(08江苏单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8.(2007宁夏文综)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
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
的意境。

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

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

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39.(08海南单科)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40.(08广东文科基础)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汉
B、唐
C、宋
D、清
41.(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十日谈》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目
C、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组:史论推断
42.在西汉存在的用于书写文字的材料有
(1)帛B(2)竹(3)木(4)纸
A.(1)(2)(3)(4)B.(1)(2)(3)C.(2)(3)D.(2)(3)(4)
43.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A.李时珍、毕升 B.毕升、蔡伦 C.蔡伦、郭守敬 D.李时珍、郭守敬
4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出现最早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45.《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
46.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述海上航行情形“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由此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工具
B.指南针在北宋主要用于迷信活动
C.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D.《萍洲可谈》的作者发明了指南针
47.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48.右图所示人物的代表作是
A.《诗经》 B.《离骚》 C.《楚辞》 D.《式微》
49.“世上疮演,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是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50.有关宋词高度繁荣历史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商业进一步发展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C.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51.“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2.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53.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
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
变成为汉字
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
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54.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
②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
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
④魏晋以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55.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审美功能最强的一种是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56.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楷书
57.下列四幅图的表述,代表了当时(远古时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是
A B C D
58.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
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
A.原始岩画B.中国文人画C.汉代帛画D.民间绘画
59.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于清朝时期
B. 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 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 是徽剧和汉剧相互融会并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新剧种
60.二百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61、下列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

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
62、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二、阅读与思考
1、(1995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3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4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3分)
3.(2008江苏,21)(1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
裁。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4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三、简答题
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相当高的成就,文学体裁丰富,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请你分别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及作品各一例来说明。

(8分)
6、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种类。

(8分)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5、B.
6、A.
7、C.
8、B.
9、D10、B11、B.12、B.13、A.14、C.15、D.16、D.17、C.18、D.19、B.20、A. 21.A、22.A、23.B、24.D25.D、26.A、27.A 28.B、29.D30.A、31.C、32.D、33.B34.B35.B36.A、37.B38.D39.D40.D41.B42.A.43.B44.B45.A.46.C.47.C.48.B.49.B.50.D.51.D.52.A.53.C. 54.D.55.D. 56.C 57.B58.B.59
B. 60.D61、D、62、C.
二、阅读与思考
1、参考答案:
(1)战国。

(1分)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写出2项即给1分,共1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正确,但整个答案的意思不能改变。


(3)旧中国的愚味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答案要点:(共10分)(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3、参考答案:
(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分)(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1分)。

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1分)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分)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

(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参考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3分)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2分)《离骚》。

(2分)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

(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分)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2分)
三、简答题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相当高的成就,文学体裁丰富,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请你分别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及作品各一例来说明。

(8分)
(1)楚辞:屈原《离骚》
(2)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
(3)唐诗:李白《蜀道难》
(4)宋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元曲:马致远《秋思》
(6)明清小说:曹雪芹《红楼梦》
6、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种类。

(8分)
(1)人物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顾恺之《女史哉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等。

(2分)
(2)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2分)
(3)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2分)
(4)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等。

(2分)
(5)花鸟画:王冕《墨梅》,郑板桥《墨竹图》等。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