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慕课”体验后的反馈信息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护生“慕课”体验后的反馈信息调查分析
潘闯;杨帆;杨星;莫洁玲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护生体验过“慕课”后对其认知、评价、需求情况等反馈信息,为教育技术研究者改进护理“慕课”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医科大学有“慕课”学习经历的高职护生307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结果]不足25.00%高职护生对“慕课”相关内容认识不足,61.89%认为有必要开设护理“慕课”课程,其中“护理基础课”需求最大.护生希望“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比例设置在5∶5左右,每节课时长5 min~9 min且学习时间每周不超过4h.自身毅力不足是影响他们“慕课”学习效果的主因.[结论]通过学习高职护生仍对“慕课”认知不足,但满意度高且需求较大.相关人员应根据护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慕课”建设,完善相应追踪体系和奖励机制,以促进“慕课”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8(016)017
【总页数】4页(P2158-2161)
【关键词】“慕课”;高职护生;体验后;反馈
【作者】潘闯;杨帆;杨星;莫洁玲
【作者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
院;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在教育改革、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1]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它将“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精细化教学设计”等先进教育理念巧妙柔和在一起[2],打破了地域、时间、人群等因素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安排课程学习[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途径,“慕课”“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护理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的特点相符,所以借助“慕课”开展护理教育有其优势所在[4]。
由于“慕课”建设特别是护理“慕课”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收集护生使用后的评价建议以促进“慕课”在护理专科教育的推广应用,但国内现存研究普遍是让未曾体验过“慕课”的护生评价课程体系,这使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偏倚,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为及时收集分析高职护生中“慕课”使用者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课程设置,更好地将“慕课”应用到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以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广西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中选择有“慕课”学习经历的高职护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307人中,女302人,男5人;一年级186人,二年级83人,三年级38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研究对象。
调查员介绍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后由护生独立填写问卷,采取匿名自愿原则,问卷当场收回。
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回收率99.03%。
1.2.2 调查内容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5部分:①一般情况;②对“慕课”的认知;③“慕课”课程评价和需求;④“慕课”课程设
计的建议;⑤“慕课”使用效果影响因素。
1.2.3 统计学方法使用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统计
分析。
通过χ2检验对比每道题答题正确率。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使用“慕课”前后高职护生的认知情况(见表1) “慕课”使用后高职护生对相
关5个问题的认知有一定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现有“慕课”平台中高职护生了解最多是“中国大学生MOOC”“学堂在线”和“网易云课堂”,分别占34.2%、30.29%、30.29%,对“Course”“Edx”“Udacity”三大国外“慕课”平台了解最少。
表1 使用“慕课”前后高职护生的认知情况比较(n=307) 人(%)项目学习前学习
后 PMOOC是什么的缩写16(5.21)74(24.10)<0.001国外三大“慕课”平台
3(0.98)33(10.75)<0.001“慕课”起源于哪个国家8(2.60)29(9.45)<0.001“慕课”引进中国的时间0(0.00)25(8.14)<0.001国内比较成熟的“慕课”平台
2(0.65)35(11.40)<0.001
2.2 高职护生对“慕课”课程的评价和需求(见表2) 超过60.91%认为通过“慕课”学习有利于“增加学习兴趣”“获得多学科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
其中190人(61.89%)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护理相关“慕课”课程,112人(36.48%)持无所谓态度,另外有5人(1.63%)认为没有必要开展。
表2 高职护生对“慕课”课程的评价和需求(n=307)调查项目类别人(%)“慕课”
课程的优势学习资源丰富197(64.17)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175(57.00)名校名师授
课174(56.68)以学生为中心171(55.70)便于对知识的理解170(55.37)便于学习者交流159(51.79)免费注册参与140(45.60)增加师生互动136(44.30)能够在线及时评价116(37.79)其他62(20.20)“慕课”课程的需求护理基础课250(81.43)临床
护理课程206(67.10)医学基础课182(59.28)中医护理课程174(56.68)护理人文课
程155(50.49)其他41(13.36)
2.3 高职护生对“慕课”课程设计的建议(见表3)
表3 高职护生对“慕课”课程设计的建议(n=307)调查项目类别人(%)老师教学风格语言幽默的表演式233(75.90)有趣自由的互动式216(70.36)智慧碰撞的讨论式152(49.51)充满激情的演讲式147(47.88)一成不变的说书式17(5.54)其他
45(14.66)“慕课”呈现形式贴近生活的纪录片204(66.45)画面或声音呈现
198(64.50)互动162(52.77)提纲性内容穿插140(45.60)单纯的教师授课28(9.12)其他44(14.33)“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比例
5∶594(30.62)4∶685(27.69)3∶777(25.08)其他51(16.61)最佳视频长度<5
min68(22.15)5 min~159(51.79)10 min~69(22.48)>20 min11(3.58)每周“慕课”学习时间≤2 h114(37.13)3 h~122(39.74)4 h~55(17.92)≥6 h16(5.21)
2.4 高职护生“慕课”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高职护生“慕课”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n=307)影响因素人(%)自制力太差、缺乏监督141(45.93)缺乏自主学习能力137(44.63)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32(43.00)没有足够的时间107(34.85)课程内容太过于学术化很难理解97(31.60)网络不方便93(30.29)授课形式单一枯燥58(18.89)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46(14.98)其他61(19.87)
3 讨论
3.1 学习过“慕课”课程的高职护生仍对“慕课”认知不足目前,“慕课”之风席卷全球,引发了一场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教育革命,我院也积极参与到这场教育改革活动中,将其与护理教学相融合。
董银凤等[5]表示:认识缺乏会影响护生的“慕课”课程参与度,进而造成学习资源浪费。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在“慕课”学习后的相关认知得到一定提高,但认识仍然较差,表现为对“慕课”的英文缩写、起源、发展认识不足25%,对国内外现
已发展成熟的“慕课”平台了解不足10%。
考虑这与学校注重于推广“慕课”使用而忽视介绍“慕课”本身有关。
另外,本次调查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护生更多的是将“慕课”作为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来完成,而不是以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待。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把目标放在完成学科教学工作上,而且要把“慕课”这种全新学习方法推广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让护生对“慕课”有系统性的了解,然后进一步指导使用,使“慕课”成为护生可以终生学习的工具[6-9]。
3.2 高职护生对“慕课”课程的满意度较高,需求较大“慕课”是知识共享和互动开放的学习方式[10]。
调查表明:学习过“慕课”课程的高职护生体会到了“慕课”学习资源丰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名校名师授课、以学生为中心等优势,并对“慕课”所带来的收益给予了一定肯定。
赵梦媛[11]对比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慕课”课程需求发现:伴随学历升高护生对“慕课”的需求也相应增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过“慕课”课程的高职护生中61.89%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护理相关“慕课”课程,结果与董银凤等[5]针对本科护生(其中包括接触过“慕课”和未接触过“慕课”课程两者)“慕课”课程需求程度62.1%相当,提示学习“慕课”课程后护生对其需求会相应增加,提示高校在“慕课”推广手段上应注重增加体验课的比例,让护生充分认识“慕课”,了解其特点与优势,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由于自身因素和环境影响,不同学历层次的高等教育护理在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上有所不同。
有研究表明,研究生更注重科研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本科生更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大专生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11]。
本次调查显示:高职护生最希望在“护理基础课”中融入“慕课”教学,其次为“临床护理课程”“医学基础课”的结果也验证了专科护生更注重基础知识累积的观点。
提示由于使用对象不同,建议相关部门制作“慕课”课程时要有针对性和特异性。
3.3 高职护生对“慕课”课程建设的建议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发言权。
对“慕课”
课程的建设也只有真正体验过后给出的建议才显得更有意义。
通过学习“慕课”课程,高职护生更希望“慕课”以“贴近生活的纪录片”和“画面或者声音”的形式呈现知识,在多种教学风格中,“语言幽默的表演式”和“有趣自由的互动式”的授课方式最受护生欢迎。
然而,与面对面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尚且不能解决师生互动等难题,这就对录制教学视频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才能隔着屏幕与护生进行情感交流、引导护生思维、调动护生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短视频可以很好地突出重点、要点和难点,减轻听课者的认知负荷和学习负担[12],“慕课”5 min~9 min的时间设置与51.79%护生建议的最佳视频时长相匹配。
另有22.48%护生认为10 min~20 min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分析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同学更善于保持注意力集中或拥有更强的求知欲,建议在涵盖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制作不同时长的“慕课”课程,教师根据时间长短适当调整讲述的深度和广度,供给护生多种选择。
在“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授课比例这个问题上,有30.62%高职护生选择5∶5,27.69%选择4∶6,25.08%选择3∶7,可见,“慕课”在有体验经历的护生心中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不仅是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存在,所以,在“慕课”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专业特点灵活分配授课比重,同时参考76.87%高职护生提出的每周“慕课”课程学习时长不超过4h这一建议。
3.4 护生自身毅力不足是影响高职护生“慕课”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次调
查数据表明:影响“慕课”使用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护生自制力太差、缺乏监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而非授课形式单一枯燥或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
总而言之,护生自身毅力不足是影响“慕课”学习效果的主因。
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完善追踪体系和奖励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同时应当不断完善“慕课”的自身建设从而避免护生流失。
4 小结
护理学是一门理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利用“慕课”这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声音、图像、视频、文本等)的授课方式将护理操作制作成精短视频有助于护生更好地掌握实践内容。
“慕课”是免费的、开放的、无边界的学习通道[13],护生可以借助“慕课”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学习国际护理新技术,这不仅有利于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也可以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14]。
【相关文献】
[1] Shirky C.Napster,udacity,and the academy[EB/OL].(2012-11-12).http:
//www.Shirky.corn/we-blog/2012/,2015-11-20.
[2] 邓寒羽,Nancy Hodgson,刘华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
育,2015,12(2):153-156.
[3] 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95-1099.
[4] 王冰寒,颜巧元.国外“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护理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护理学杂
志,2015,30(9):73-76.
[5] 董银凤,张华,刘慧敏.护理本科生对“慕课”认知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
志,2015,21(21):66-68.
[6] Skiba DJ.MOOCs and the future of nursing[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13,34(3):202-204.
[7] Goldschmidt K.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n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14,29(2):184-186.
[8] Sarabia-Cobo CM,Torres-Manrique B,Ortego-Mate MC,et al.Continuing education in patient safety: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s a new training tool[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15,46(10):439-447.
[9] Power A,Coulson K.What are OERS and MOOCs and what have they got to do with prep?[J].Br J Midwifery,2015,23(4):282-284.
[10] 赵梦媛.护理专科生对“慕课”认知的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3):13-15.
[11] 赵梦媛.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认知的对比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72-73.
[12] 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13] 李玉玲,吴筱筱,陈京立.“慕课”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
育,2015,12(4):317-321.
[14] 邓辉,肖建英,邓菲菲.MOOC的发展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2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