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字画装裱知识-范文模板 (1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字画装裱知识
篇一:中国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浅谈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浅谈
作者:刘日钦
来源:《文化产业》201X年第09期
摘要: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可以作为一项艺术方式被流传,其传承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具有实际价值。
本文从在我国书画装裱具体知识入手,对我
国的书画装裱技巧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装裱;中国书画;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章编号:1674-3520(201X)-09-00-01
一、引言
中国的书画装裱体现的是我国各个时代的审美观念,是艺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一个环节。
在完成后的作品才有完整的艺术作品的鉴赏与收藏价值,才能更好
地用于艺术传播与交易。
书画装裱是介于艺术设计的工艺性与纯书画艺术的交
汇艺术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尚显薄弱,值得深入开掘。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的探究是极富实用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实用性课题。
二、装裱涉及知识范围概述
中国书画是世界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因中国传统艺术而衍生的书画装裱工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
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
藏久远。
其涉内容涉及繁复广泛,现在的研究结果不可能面面俱到,疏漏在所
难免,装裱材质与书画所用材质的应用具有一定共通性,材质的选择与精细加
工是装裱发展提高的必要前提。
装裱形制与人们的建筑、起居、艺术鉴赏相关,其形成定型为渐进的过程。
一种事物的发生与盛行,受到技术、社会、人文的
诸多因素制约。
同时,书画装裱也反映了古人的具体审美观念,传达了那个时
代的审美理念。
人们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包括不同阶层的审美观,材料的
产地产量都会影响到一个时代的装裱样式。
这也使装裱具有了地域性的特点。
书画装裱对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同样起到实质的应用作用。
装裱是书画作为环
境艺术设计重点装饰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关注书画的装裱因素与建筑样
式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完整的艺术作品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书画创
作与之相应的艺术市场才会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行。
装裱的规制与大小影响书画的样式,决定了总的阅读方式。
款式对观赏者欣赏
书画作品的顺序、距离、角度乃至接受信息的强度都会产生相对的影响。
可以说,依据画心形的状会产生相应的装裱款式。
但装裱款式一旦产生,必然会对
画心幅式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观众的书画阅读方式便在装裱的基础上逐步建立
起来并延展成为稳定的欣赏习惯。
艺术过程包括了书画创
篇二:字画装裱知识与技巧
装裱概述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
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
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
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
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
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
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
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
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
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
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
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
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
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⑨竹启子,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
⑩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
□砑石,用以砑磨画背,质细光滑的鹅卵石
为之。
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材料主要有:
①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
②绢,是平纹织物,用蚕丝织成,有粗细之分
③绫,亦用蚕丝织成,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天头、地头、隔水等。
④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
多作手卷包首、册页封面、轴
幅锦眉和边框等。
⑤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
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
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
⑥颜料,即中国画颜料,用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
⑦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
⑧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
前者多用紫檀木、红木、花梨、瓷、
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便于画卷悬挂。
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的上下
两端。
⑨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⑩绳、带、别,用于捆扎别紧裱物。
另外还须备有一些化学药品,加高锰酸钾、草酸、过氧化氢、丙酮、乙醚等,用于清除霉迹、迹等。
工艺装裱有—套完整工艺过程,操作时须按要求进行。
其过程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包括:
①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
份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
展托纸,边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
另外还可将颜
料放入浆糊中调匀,刷至绫绢,上纸,凉干,即连托带染色,称浑托。
②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
先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
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
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
③染材料,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
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纸绢绫的正面。
后上墙晾干。
接着托裱画心包括:
①湿托法,用于不掉色的画心。
把裁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润潮展平,上浆水,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后把托纸刷上,再用棕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
②平托法,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
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画心覆其上。
有
飞托、覆托之分。
再进行镶覆和砑装,包括:
①镶覆,将托好的画心裁去多余的局条,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
上下隔水、天地头、惊燕,绫小边或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背纸即可。
②砑装,砑,即对覆背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
装则指在裱好的
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杆上钻,穿绳,以便悬挂等,至此装裱工作全部
结束。
形式亦称品式。
主要有:
①条幅,因是垂直悬挂,又称挂轴,或轴。
自上而下包括天杆、天头、惊燕、
上隔水、圈档、画心、下隔水、地头、地杆、轴头等,一般为天头大、地头小。
②长卷,也叫手卷,简称卷。
由天头、副隔水、前隔水、绢边、引首、画心、后
隔水、题跋纸心、拖尾等组成。
③册页,首尾相连、折叠而成,其形式类似画册,每页一幅画,或一画一跋,首
尾为硬面包锦,内有边、画心、分心等。
册页有多种样式,其中左右翻折,向
右开版的称蝴蝶装,上下翻折,向上开版的为推蓬装等。
另外装裱幅式还有屏条、对联、横披等。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一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