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体制的主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决策体制问题简析
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力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及分配的程序和规则方式的总和。
我国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公共决策主体。
二、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体制中起着核心主导作用。
三、政府的决策模型主要是系统模型。
四、民主集中制是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五、决策体制中权力配置上集权色彩较为浓厚。
六、试点和循序渐进是政策运行的重要方式。
目前,我国公共决策体制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和反复思考,我觉得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决策权过于集中:⑴中央政府的政策需要经过许多中间层次的转换才能到达实施者那里,经过一些列的转换后,决策内容可能发生扭曲或是更改,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⑵过分集权使得行政程序复杂化。
办事效率大为降低,同时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⑶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自主权。
抑制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政府决策权太多,大量的应该由市场、企业、社会来做的决策基本都被政府给包揽了。
政府应该适当减少公共决策的内容,把一部分内容交由市场等主体处理。
三、决策主体比较单调,党和政府仍然是公共决策的“主力军”,NGO组织发挥的作用比较小。
四、决策系统中枢机构不健全:⑴各主体之间职权不清,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
⑵行政决策中枢机构的综合协调中心地位没有确立。
政府各部门的关系还未理顺,彼此不能很好的协调互动。
⑶决策与执行高度统一,不能很
好的考虑到公共利益,导致人们会对政府决策不满,人民的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对政府的信任。
⑷责任追究刚刚起步,惩罚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防止不合理决策的制定。
三、公共决策的信息咨询系统不是很完善。
中国目前还是依靠行政系统提供信息,信息的来源和质量收到很大的限制,并且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效率低。
五、公共决策的监控系统不到位。
专业监督机构有限,监督能力有限;人民群众监督意识不够,没有良好的监督习惯。
六、决策规则程序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规定,法定化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