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研员研修班上的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基层开拓创新
让教研为老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英语教研员研修班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走上这个舞台,一种荣幸和惶恐的复杂心情交织在一起,非常感谢省厅外语部银建主任给我一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
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惶恐不安,虽然我从教四十多年了,但从研工作才四年多,谈不上什么经验。
下面,我把自己在县教研室和同事们一起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向大家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望大家不吝指教。
一、转换角色,从“运动员”变为“教练”
谈到桑植教研,不得不提及局长向贤良。
2008年3月,原桑植一中校长向贤良升任教育局局长(局长务实、懂行、有胆识、改革意识强)。
上任不久,他到全县中小学跑了一圈,发现小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中学生的课桌上教辅资料越堆越高;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后作业,小学生每天晚上都要做到11点。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心痛之余,贤良局长陷入沉思。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桑植教育要发展,必须改变低效、高负、沉闷的课堂教学现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启动课改,推行改革,教研室是关键。
然而,原教研室人员老的
老,退的退,在基层教师中缺乏威信,很难担此重任。
铁腕治庸,他提议从全县中小学选拔名师,重新组建教研室。
我有幸被相中。
当时我已满55岁,按惯例该是上自由班的时候了。
局长雄心勃勃,对我是满怀期望,希望我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我从“运动员”摇身变为“教练员”,开始了新的旅程,参与到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谋划与宏观指导工作中。
教研员虽然来自教师,但又不同于教师,角色的转换给我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我深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研员,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应是楷模,学术上应是领头雁、设计师。
虽然,教学上我一直是骨干,在县内外小有名气,但是如何规划、指导全县的教学教研工作,带领全县教师一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抓紧补课,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学习教研管理业务。
新组建的教研室,大家都是从基层选拔来的,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都是学科教学中的核心骨干,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为此,我们经常一起探讨,相互交流,共同研究。
作为最年长的成员,我自然受到大家的尊重。
我生性喜欢干实事,爱钻研,是个直性子,爱讲直话,做事不服输。
局长启动课改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要我把这股子钻劲和冲劲再继续发扬光大,为全县的教研、课改发挥余热(杨局长谈话委重任;白手起家;从怀疑到认可等)。
我们用真诚待人、热诚服务、团结务实、无私敬业、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全局上下及学校的信任,树立了一定威信。
正所谓“有为才有威。
有威才有位”。
二、抓常规管理,做好教育管理的督察官
教研工作既是服务,也是监察。
而服务工作是繁杂的。
(如组织末考、调考、文化知识检测、论文评选、桑植教研论坛、听课评课、组织集体备课和编写导学案、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改教学比武、联片研训、督学检查、年终目标管理检查、高三课堂教学及高考备考工作等等)四年来,我和同事们扎根基层,每周至少三天时间在学校进行督查、调研、指导,服务基层。
我们用真诚待人、热忱服务、团结务实、无私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信任,树立了一定的威信,正所谓“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
”“三分决策,七分落实”,细节决定质量。
在众多的常规工作中,我们重点突出“四抓”。
1、推门听课,抓教师的上课态度
课堂永远是教育的主战场。
深入课堂听课,是教研员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为局党组抓教学提供可靠依据。
到教研室第一年除了开会以外,我天天坚持下乡听课,课后与老师交流,点评指导。
有时,一天跑两个乡镇。
在河口学校连续听七节课,晕倒在教室里。
由于交通不便,我们下乡听课,中途有时要步行跋山涉水四十多里路。
起初,每到一所学校听课之前,我们都通知学校,让他们有思想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了问题。
学校为了
把好的一面呈现给我们,他们派出最好的老师,让他们做充分的准备,在最好的班级上课。
这种做法,听者舒服,老师和学校都有面子,领导听了也会高兴,皆大欢喜。
很显然,这不能代表学校的真实状况。
于是,我们就研究出一个推门听课的办法,每到一所学校,自己带凳子,随意推门听课。
一堂堂真实、原生态的课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一是课堂主体错位,教师为中心,整个课堂被教师霸占,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时间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效率低下;二是教师教法陈旧(英语教学三部曲);三是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只是储备不够;四是课堂效率低下。
不到一年时间,我跑遍了全县三十几个乡镇学校,听课300余节,全县英语教学情况了如指掌。
针对全县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和同事们,积极向局党委建言,围绕推进课改,落实教学常规,建立了如教师岗位大练兵、校长住校日志、学校领导听课制、局党组周二听课制等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2、督促听课,抓校长的听课行为
一个好校长才能带出一所好的学校。
不抓教学的校长是不称职的校长,是办不好学校的。
因此,督促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也成了我们教研员的常规工作之一。
教研室在局长的授意下作出规定:正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每年听课不得少于100节,其余班子成员不得少于80节,纳入年终目标管理检查考评。
同时出台相应的校长住校日志
制度。
这样,从时间上保证了校长沉下来认真思考教学工作。
当然,也有不作为的校长。
有的校长听课质量不高,有的校长在本校听课太少,有的校长平时不听课,甚至检查前突击造假。
对此,我们细化听课要求,规定在本校听课量要达到80%以上。
未达标的,进行严肃批评,通报全县(举例说明)。
通过一段时间的督查评估,收效显著。
90%以上的校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入课堂认真听课,和老师们交流。
校长亲自听课,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也有了责任感、紧迫感,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
3、实行答辩,抓教师论文撰写的质量
前几年,我县论文撰写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教师不愿总结、反思和提炼,不愿意写论文。
评职称需要论文时,随意从网上下载一篇论文,或花钱请枪手制作。
平时我们收不到论文,可当我们下去检查时,一般都能拿出一叠奖证,其中不少国家级的。
为严肃学术氛围,还有志教学与课改的老师一片净土,我积极向局长建议:由教研室拿出一个论文评选管理方案,规定每校每年必须有30%的老师撰写论文。
严格打假,抄袭的反工,下载的枪毙,评为一等奖的要答辩。
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论文评审委员会,由教育局业务股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
每次论文评选时,采取密封集中评审的方式进行。
对于一等奖获得者,专门组织到校进行考察答辩,核实其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价值,进一步指导开展深入研究和提炼。
4、严把关口,抓高三备考工作
三个关口中我们更倾向高三,只要高考还存在,高三的教学就格
外重要,不可忽视。
作为主抓高三教学的专干,必须责无旁贷的担起重任。
除了平时听课指导以外,每一届至少组织一次全县性的高考备考活动。
一周时间深入学校调研,听课,交流,分别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写调研报告,开高三备考会,我亲自作业务指导报告。
我们还配合市教科所做好一年一度的高三视导工作。
我们的一系列工作对一线的老师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有力的促进了全县高考录取逐年攀升。
(高考效果:效果:09-12 本一9.7%、10.7%、13.7%、19.7%;本科56.2%、65.4%、70.9%、72.8%;清华北大录取0、3、2、5)
三、致力课改,助推民族教育快速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凡教育人都知道: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回到课堂上,就是回到人之本身,回到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权益上,回到从学情出发的认识规律上,回到兴趣和需要上,回到体验和动手上,回到生活和情感上。
因此,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解决课堂问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借智借力,启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009年五六月份,我们全体教研员、9所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近100人先后南下广州,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研究启动了新课改。
9月份一开学,14所实验学校或班级启动实验。
于是,一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桑植点燃。
10月份,局长亲自走进教室听
课,与老师交流(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也应邀听课)。
当实验校的课改搞得有模有样的时候,召开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推介会”,拉开了全面推进课改的大幕。
在课改中,我们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边改进。
坚持出去,请进来。
先后组织了500余人次去学习洋思的日日清、许市的六环节、衡水的三转五让、昌乐的二七一、樊城三究四学、杜郎口三三六模式等等;邀请魏书生、李艳丽、靳志强等近10位专家来讲课改,以及洋思、丹阳等学校的优秀老师给我们上示范课。
2、摸索提练,提出“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实验,我们发现,照搬模式是不理性的,区域的差异、生源的不同、教师的水平不一都制约着课改的推行。
教改必须走自己的路,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县情的教学模式。
在认真总结、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三主”理念。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种适应桑植县中小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即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局党委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成氛围,三年上台阶,四年出经验,五年当示范”的战略目标。
3、六项措施,全面推进“三主五步”课改工作
为了使“三主五步”课堂模式在全县全面推开,我们采取多重措施,全力推进。
一是培养骨干。
培养一批优秀的课改积极分子,让他们在校本研训中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全县组织他们定期送课下乡,发挥榜样示
范作用,让老师们效仿。
二是打磨典型。
在全县评选25名课改优秀教师挂牌,将他们的课表在全县公布,各校可随时前去听课取经。
我们还研究出了“1+2”共同成长体的模式,利用挂牌教师及课改中成长起来的高手担任师傅,在教研员的指导下,由他们每人带两个徒弟,跟班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在师傅的指导下,听示范课、写导学案,上汇报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此培训连续举办四期,共培训了109人,英语学科为全县薄弱学校培训了21人。
三是研训指导。
利用联片研训平台,教研员分赴各片区进行指导培训。
四是集体备课。
城区率先示范,舞起龙头。
教研员牵头先把城区三所初中和三所小学分学科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备课,并把集体备课的成果传到桑植教研网上,让全县老师借鉴。
在此基础上开始统一编写导学案,把教师从备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2010年暑假,在局长的指示下,我们教研室从全县一线的骨干教师中挑选108人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导学案编写队伍,冒着高温,克服重困难,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从小一到初三九个年级十二个学科34本导学案。
五是教学比武。
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初选,然后以片区为单位组织复赛,最后全县决赛。
决赛的时候,各校要按要求组织教师观摩,这样达到以赛促提升的目的。
学校很看重这种比赛,有的学校让比赛第一名直接进优岗。
六是课题研究。
提倡学校及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要求全县教
师针对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纳入年终目标管理(占5%)。
十二五课题申报,我县有4个课题获省规划办立项(全市仅5个),其中2个课题是资助课题,《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获省规划办资助。
我们的不懈努力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课改搞得如火如荼,家喻户晓,桑植教育人的话题就是“三主五步”,学生受益,家长高兴,社会认可。
吸引了县内外几十家单位和学校数百人次来观摩。
4、专家引领,携手打造区域课改首善之区
近三年的探索,我们的课改达到了基本目标,即一年打基础,二年成氛围,三年上台阶。
今年该正是上台阶的时候,然而,我们感觉课改很难再进一步深入推进,陷入了瓶颈。
就在全局上下困惑不解的时候,中国教师报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
今年暑假,中国教师报在我县成功举办了“课改中国行”大型公益宣讲暨调研采访活动,对我县三年来取得的课改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和教师报经过深入交流,达成合作协议。
9月22日我县副县长、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在北京与报社方签署了“中国区域教育样本桑植(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书”,中国教师报决定对我县“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改革给予深层次的实践探索和高层次的理论提升,联手打造中国基础教育区域改革的样本和首善之区。
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在我县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课改启动仪式(600余人参加宣誓),雷振海总编作课改重要讲话,李炳停主任作专题讲座,安排部署课改工作。
报社从全国调来课改专家给与会的校长和骨干老师进行
为期5天的强化培训。
10月中旬,报社方再次在山东、江苏给我们80几位骨干教师进行“影子”培训。
与中国教师报的战略合作,桑植的教改如虎添翼,再掀高潮。
我们坚信:有党委一班人的正确引领,有学校的积极推进,有教研员和其他股室通力协作,有中国教师报打造的名校课改共同体做坚强后盾,我们的课改一定会成功,为湖南课改增光添彩。
欢迎领导和各位同仁随时去我县指导课改工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