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市塘沽区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天津市塘沽区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
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珍珠翡翠白玉汤
蔡兴荣
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

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

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良,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

开张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

这可是衢州城独一家的事。

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

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

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

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来的,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

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

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

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

牛掌柜从来不多问。

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

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有招待不周吗?”道人抚着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间断,心地纯厚,内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
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珍珠翡翠白玉汤。

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

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食铺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铺。

一个青瓷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状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润飘浮,中间是菠菜的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来,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

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悦目。

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

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

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昏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口,之后每周都要来两次。

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

一位有文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

其他病痛减轻者等更是不计其数,食铺门庭若市。

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

牛掌柜雇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

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

来福老实憨厚,做人规矩。

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汪清泉,透人心底。

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

珍珠不谙世事,对谁都很好,天天开心得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

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纷跟着推出,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得是个谜,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

每天凌晨,牛掌柜会出现在后院,开始调配豆腐,绝不让人看。

旺财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墙头上偷学。

有一次,他上个墙头,发现有一枚铜钱,又一次看到了一根红线,他也没有在意,半年了一无所获。

有一天,旺财照旧爬上了墙头,脚下石头忽然一松,整个人掉了下来,陷到了沙坑里,他摸到了一个拨浪鼓。

旺财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缘分尽了。

第二天,旺财来辞行。

牛掌柜沉默片刻,说:“做事要先做人,你头脑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

世间万物,自有归属。

你想要,不能去偷去抢。

我已经提醒你两次了:铜钱就是取之有道,红线就是不要跨越做人的底线。

你不听,所以摔了。


临行,牛掌柜送旺财一张纸,写着几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鸟脑、金丝楠棍……这是道人留给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这道菜就是当年宫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旺财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风俗,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牛掌柜就这样白白给他了。

他走到门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着泪水,心里想着珍珠,从此要远走他乡了。

来福追出来,塞给他一个包袱。

旺财走了,秘方也带走了,来福有一点儿失落,珍珠咯咯直笑,点着他的额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名字很有特色,像珍珠、来福、旺财、珍珠翡翠白玉汤赋予对象个性化特点,寓意丰富。

B. 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

C. 旺财在墙头发现的铜钱和红线,是牛掌柜觉察到徒弟偷学的行为后对他善意的提醒。

D. 小说巧用对比,用食铺前后经营状况的变化,旺财和来福人生际遇的不同,突出丰富深刻的主题。

5. 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请结合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早晨我下楼时,发现姨婆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对我的处置意向了。

“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番理论!”
“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

“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

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一直扫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

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

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开始干活。

……
“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
“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


“还是亲自面谈比借信交谈要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

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
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

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想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
“太过分了!”姨婆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

”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并置他于我一个朋友照顾下,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


“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
“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


“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
“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

”谋得斯通先生答道。

“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
“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呢?”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

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

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相信。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一样——对那软弱的小人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是吧?”
“呸!滚开!滚!”姨婆说。

“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

这事实使你心安了。


在这当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

我看得出,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

“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

她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

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有删改注:谋得斯通——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小姐——谋得斯通的姐姐特洛伍德小姐——大卫的姨婆克莱拉——大卫的母亲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谋得斯通说凡是自己和姐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没有异议,这从侧面反映出克莱拉在家中没有
地位和话语权的事实。

B. 特洛伍德多次用“吃奶娃娃”称呼克莱拉,体现了她对克莱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同时也包含着对谋得斯通的愤怒。

C. 特洛伍德起初并不想收留大卫,但当她看到谋得斯通姐弟的嘴脸后,知道大卫跟着他们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最终决定收留大卫。

D. 本文主要记叙了特洛伍德和谋得斯通姐弟俩围绕着大卫•科波菲尔的归属问题所展开的激烈矛盾冲突。

8.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的“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与结尾的“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

B. “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一段写的是从“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姨婆劳作的情形,其背后有一个惴惴不安的“我"。

C. “他是用糖做成的......是吧?”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反映了特洛伍德对谋得斯通虚伪本性的清醒认知。

D. 文章注重不同人物的情绪随着矛盾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如特洛伍德小姐开始比较克制,后来逐渐变得愤怒,最后渐渐缓和。

9.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特洛伍德小姐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形象特点,并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行冲,河南人。

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

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

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

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

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

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①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

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外察其冤滥,并奏原之。

四迁大理卿。

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
陷,诏下大理结罪。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

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

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

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

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

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注】①搏击:督察举发。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 “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 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 “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 “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

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进言劝诫狄仁杰,很受器重。

B. 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

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 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

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 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

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
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

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夔地露冷枫丹的景象,露是“玉露”,树是枫林,色彩明艳富丽,定下全诗明朗的基调。

B.“丛菊两开他日泪”由景物触动情思,“两开”一语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

C.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声,更添悲情,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以景结尾,关合全诗。

D.本诗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意境开阔,诗人把最深刻的情感融会进去,使景物也有了生命,达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归程的轻松愉快。

(3)《逍遥游》中,作者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类比大风载鹏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面对赞美,他“_________”;面对诋毁,他“_______”。

(5)王勃《滕王阁序)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