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

方法选取2019
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观察进行药学分析。

结果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与
附件损伤发生率最高(34.0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0.00%),其他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在青霉素类型分布方面,阿莫西
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6.00%),其次为青霉素钠(20.00%)、美
洛西林钠(16.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给药方式方面,口服给予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其次为静脉滴注给予青霉素类药物,发
生率为46.00%,其他静脉注射与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结论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及消化道,发生风险与给药方式及药
物类型相关。

[关键词]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药学分析
青霉素为现代临床常用抗生素,且应用时间较早,在多种疾病治疗
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较强,而毒性低,虽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药物种类不断增加,但青霉素依然作为敏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1]。

此药物存在
的缺陷为,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尤其过敏反应可造成严重后果[2]。

本研究中,通过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50例
资料的回顾性观察,进行了药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50
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2岁,
平均(50.62±6.48)岁。

纳入标准:①均基于青霉素引发不良反应;②签署知
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其他药物引发不良反应;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在院内患者资料库中采集相关资料,统计患者年龄、青霉素类型、
不良反应表现、给药方式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反应表现;不同类型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给药方式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s)描述计量资料,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表现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与附件损伤发生率最高(34.00%),其次为消
化系统反应(30.00%),其他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见表1。

表1 患者不良反应表现(n,%)
不良反应
类型
表现例数构成比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
吐、腹泻
1530.00
神经系统反应
兴奋、头
晕头痛、烦躁
714.00
皮肤与附件
血管性水
肿、皮疹
1734.00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动过
速、静脉炎
510.00
呼吸系统咳嗽哮喘48.00
血液系统白细胞数
量减少
1 2.00
泌尿系统尿痛、肾

1 2.00
2.2不同类型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青霉素类型分布方面,阿莫西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46.00%),其次为青霉素钠(20.00%)、美洛西林钠(16.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青霉素类型例数构成比
阿洛西林钠1 2.00
氨苄西林钠1 2.00
美洛西林钠816.00
青霉素V钾48.00
哌拉西林钠1 2.00
阿莫西林2346.00
氨苄西林胶囊2 4.00
青霉素钠1020.00
2.3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给药方式方面,口服给予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其次为静脉滴注给予青霉素类药物,发生率为46.00%,其他静脉注射与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见表3。

表3 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给药方式例数构成比
口服给药2448.00
静脉注射1 2.00
静脉滴注2346.00
皮内注射1 2.00
肌注1 2.00
3讨论
青霉素类药物基于抗菌作用显著以及毒性较低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

虽然此类药物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具有显著成效,但基于其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且
发生率相对较高,为此药物应用安全性也较为受到关注[3-4]。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
反应以皮肤与附件损伤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在青霉素类药物不良
反应常见类型中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青霉素类药物的胃肠道恶性反
应常见以恶心与腹泻为主。

但此类不良反应在程度上多见轻微,且多数患者不需
要停药处理。

为减缓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于口服类药物建议患者在餐后服用,针
对静脉应用药物应尽量减缓低速。

腹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儿童群体,其原因为婴
幼儿阶段血清免疫球蛋白较低且肠道微,生态环境薄弱,容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
发生不适反应。

针对此情况,对于患儿用药需谨慎选择适合药物,同时应适当减
少给药量。

神经不良反应以头痛与头晕等为主。

若对患者大剂量给药或患者本身
存在肾功能衰退表现,则容易发生严重神经症状,包括神经紊乱及癫痫发作。


霉素类药物的脂溶性较小,较难通过血脑屏障,但若患者患有脑膜炎等疾病,基
于通透性提升导致其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引发神经不良反应。

目前对于
青霉素类药物的应用较少发生严重神经不良反应。

关于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发生风险影响因素,将本次研究总
结与青霉素药物类型以及给药方式相关。

在青霉素类型分布方面,阿莫西林药物
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6.00%),其次为青霉素钠(20.00%)、美洛西林
钠(16.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在药物类型中选择美洛西林钠与
阿莫西林以及青霉素钠等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更容易发生相关不良反应。

为此在
临床用药过程若必要选择此类药物,需加强对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确保及
时识别严重不良反应并给予处理。

在给药方式方面,给药方式方面,口服给予青
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其次为静脉滴注给予青霉素类药物,发生
率为46.00%,其他静脉注射与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与静脉
注射及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对比,通过口服给药及静脉滴注给药更容易发生相关
不良反应。

其中口服给药容易引发消化道不良反应,例如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
腹泻等表现。

为降低青霉素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用药时需要严格依据抗菌
药物临床使用原则进行。

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同时询问是否存
在相关药物过敏史,综合相关信息选择适合药物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
良反应风险[5]。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青霉素药物的应用管理,避免出现
药物滥用现象。

综上所述,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及消化道,
发生风险与给药方式及药物类型相关。

参考文献:
[1]涂丽萍,陈全华.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J].北
方药学,2021,18(8):93-95.
[2]钟斌.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分析[J].北方药学,2020,
17(3):190-191.
[3]孙金蝉.青霉素类药物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20,01(01):228.
[4]王杨,景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儿科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
型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166-167.
[5]王少丽,李尚,王秀丽,等.青霉素与氯霉素以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
使用的不良反应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9):7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