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DOI:10.16658/ki.1672-4062.2017.13.049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用自2016年9月该院门诊糖尿病高危人群64例(A组)及来该院体检健康者64名(B组)进行FPG及HbA1c测定,比较两者的筛检率及相关性。
结果A 组FPG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B组;FPG筛检阳性率为28.12%(18/64);糖化血红蛋白筛检阳性率为40.62%(26/64);A组FPG浓度与HbA1c百分比呈正相关。
结论于糖尿病患者筛查,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的表现出最近一段时间的机体的血糖水平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的筛检,且操作简便,应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标签: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饮食条件也随之上升,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其由于体内胰岛素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血糖升高,导致全身系统出现不同病变,如肝肾功能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异常[1],病变一旦发生,预后较差。
所以及早诊断并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如果能尽早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对其预后改善作用明显[2]。
过去临床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采用FPG进行筛查,由于血糖水平较易受饮食及情绪等因素影响,同时血糖仅可反应检测时患者血糖水平,无法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整体血糖水平的评测,导致效果不甚理想[3]。
糖化血红蛋白在1976年首次被认为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在2008年,被ADA、EASD、IDF等权威机构纳入糖尿病的诊断及筛查指标,其可有效监测采血前2~3个月的血糖水平,相关研究认为其检测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强,被认为是检验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4],该文选用自2016年9月该院门诊糖尿病高危人群64例及来该院体检健康者64名,通对比研究FPG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筛检率,对采用HbAlc来筛查糖尿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用自2016年9月该院门诊糖尿病高危人群64例及来该院体检健康者64名。
患者选入标准:①BMI指数>25 kg/m2;②近亲有患糖尿病者;③血压在140/90 mmHg以上,LDL0.05)。
1.2 检查方法
两组于晨间空腹采静脉血4 mL,其中2 mL装入EDTA-K2 抗凝管中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另2 mL快速离心后测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使用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LC-723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及原厂生产的试剂
盒,采用HLPC法;空腹血糖使用希森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X-301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及原厂生产的葡萄糖检测试剂盒,采用己糖激酶法。
以上操作均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
1.3 监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记录筛检率,比较FPG 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PG与HbA1c检查结果对比
两组FPG与HbA1c检查结果比较,A组FPG和HbA1c高于B组。
见表1。
2.2 筛检率
FPG筛检阳性率为28.12%(18/64);HbAlc筛检阳性率为40.62%(2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FPG浓度与HbAlc相关性
A组FPG浓度与HbA1c呈正相关(r=0.545,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在内分泌系统较常见,为一种患者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患者血糖升高的疾病。
因起病隐匿,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伴随疾病进展,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患者身体各器官如肝肾、心脑血管等出现功能紊乱,由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因此早期筛查糖尿病,并对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系统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筛查并进行干预是减慢糖尿病进展关键。
过去临床上多采用OGTT实验结果来筛检糖尿病,由于这种方法操作繁杂,操作要求高且难以执行,重复性不足,常有患者漏诊,失去了接受干预治疗的最好机会[4]。
所以在临床并未推广开来。
HbAlc检测因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现逐渐被临床接受并在糖尿病筛检中使用。
HbA1c是葡萄糖和HbA的β链-N端的缬氨酸残基发生氨基反应,通过共价
键生成的醛亚胺化物经脱水,分子重排,以酮氨基和葡萄糖连接,形成氨基酮化合物,此物质稳定,不易分解[5],且RBC平均寿命約120 d,HbA1c在RBC寿命全程不断合成,因此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占比能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4%~6%)。
HbA1c的浓度和血糖浓度呈正比关系,且HbAlc 随着RBC的死亡而消失[6]。
因此,HbA1c的检测可作为筛选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因不受饮食、抽血时间以及服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其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正确率较高。
该次研究显示,A组FPG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B组;FPG筛检阳性率为28.12%(18/64);糖化血红蛋白筛检阳性率为40.62%(26/64);A组FPG浓度与HbA1c百分比呈正相关。
HbA1c是对机体过去一段时间血糖水平的直接反应,空腹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545),因此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时,说明近期患者血糖水平较高,且与FPG对比筛检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此方面研究,其他学者得出结论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7]。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筛查,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的表现出最近一段时间的机体的血糖水平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的筛检,且操作简便,应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邱谷,张曙晴,陈红梅.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其在2 型糖尿病初诊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0):2407-2408.
[2] 李美荣.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2867-2868.
[3] 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2015,411(19/20):1412-1420.
[4] 何键.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49-50.
[5] 毛佳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32(3):231-235.
[8] 田红.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23-126.
[7] 张岩,谭延国,亢涛,等.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30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