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的关系
农业法律和农业政策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 区别。农业法律和农业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党和国家指导、调控、保护农业发展的 重要手段和工具。
新中国农业政策演变历程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让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 推行农业合作化。 公社化的时期,浮夸风盛行,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首先是放开搞活农村经济 ,土地 承包,兴办乡镇企业。 十六大以后 ,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 取消农业税,实行对农民的补贴,免费实行农村义务教 育,推行新型的合作医疗和逐步建立农村的各种社会保 障制度。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 的执政基础
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中国农业立法概况
一、中国农业立法回顾 二、现行主要农业法律法规 三、现行农业立法存在的问题 四、农村法制建设的完善
劳动工具简单;
自给自足,独户经营; 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传统农业 基本特征
土地私有,租种普遍;
产量不稳定,效率低; 技术进步靠经验积累.
现代农业——商品农业
1.集约经营:生产规模大。 2.高度社会化:生产工艺高度分化与联 合经营。 3.商品化生产:高商品率,建设农业基地。 4.技术密集型:机械化生产,应用现代 科技成果,消耗劳动力少(2-4%)。 5.高产型:单位面积产量高,源于化肥、 农药、燃料的使用。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草原防火条例》 (93)《野生植物保护条例》(96)、《野生药 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87)《森林防火条例》 (88)《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89) 4、农业科研与推广方面: 《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植物新品种保 护条例》(1997) 5、农业生产安全方面: 《防洪法》(1997)《气象法》(99)《动物防疫 法》(1997),《进出境动物检疫法》(1991)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
农业概述
1、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读图描述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
1.生产工具简陋。
2.生产技术低。 3.土地轮种。
4.依赖自然环境。
5.生产效率低。 6.无抗灾能力。
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传统农业阶段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体力、畜力劳动;
农村政策法规
课程说明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乡镇 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专业本科阶段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农业和农村政策、 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使学生更好把握和 理解、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和国家的涉农法律、 法规。
本课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本课程既包括农村政策,也包括重要的农村法 律法规。在农业领域,政策和法律联系非常密切。要准确认 识涉农法律的主要制度,就必须理解相关的政策。同时,由 于农业立法的滞后性,农业政策和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仍 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理解政 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2)时代性。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农业尤其如 此。我国现行的重要农村政策和涉农法律均体现了这一时代 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第一,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立法进程 较快,适应农村改革深化的要求,不断有新的农业法律法规 颁布实施;第二,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 盾,需要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政策用以指导农村经济活动。为 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我国农村改革的进程理解课 程内容,同时需要主动学习新的政策和法律。 (3)实践性。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颁布,是基于我国当 前农业和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因此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既 要理解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更要与我国农业和农村 发展的实践相结合,要能够根据学习的农业法律知识解决实 践中的矛盾和问题。
2、文革时期(1966-1976) 这一阶段,整个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农业法制 建设也不例外,农业领域几乎没有制定过新的 法律、法令。在农业税被取消前仍然沿用的主 要有:农业税条例、屠宰税暂行条例等。 这一时期立法特点:前期比较重视,后期法律 受到严重破坏,农业法制建设停滞不前,农业 管理主要依靠政策、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进 行。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方式转变
1950年《土地改革法》把封建地主所有制改为农民个人 所有制。1954年宪法对农民包括土地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农民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等作了规定。 1953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建议”, 1955年合作化达到了高潮。1956年3月和6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制定了《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高级农业合 作社师范章程》。1961年党中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 工作条例草案》,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 制。
第一章 农业法基本理论
农业法概述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农民权益保护 农业资源法律制度
第一节 农业法概述
农业法概述 农业概述 农业法与农业政策
我国农业法的概念
农业法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农业法 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农 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制度等进行规 定的基本制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广义 的农业法指调整干预农业经济运行及其相关活动的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课程平时作业采取与形成性考核合二为一的方式进 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布置一定数量 的平时作业(含《形成性考核册》的内容),由学生 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的成绩 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的综合成绩。 课程终结性考试 本课程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后进行终结性考试。终结性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卷面成绩按70%的比例计入 课程考核的综合成绩。终结性考试的命题应适当安排 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
群众应学习和掌握的法律法规
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收养法、义务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 森林法、渔业法等 关于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产品质量法、担保法等。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信访条例等。
中国农业立法回顾
我国的农业立法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以政策调整为主、法律调整为辅的时期(建国后 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建国以后到文革开始以前(1949-1965) 1949年《共同纲领》对土地改革、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和私有财产、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恢复和发 展农业生产作了明确的规定。
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 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二、现行主要农业法律法规
近年来,适应加入WTO和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发 展的需要,农业立法不断加强,农业领域基本上 做到了有法可依,形成了以农业法律为主,农业 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农业有关的司 法解释相配套的农业法体系。具体情况是: 1、农业基本法:《农业法》(97年制定,2002 年修改) 2、农业经营体制方面:《农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农业专业合作社法》(2006, 10,31)
3、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 《土地管理法》(1986制定,1998修订)、 《草原法》 (85制定,02年修订)、《森林法》(84年通过,98 修订)、《渔业法》(86年通过,2000年修订)《水 法》(88通过,02修订)、《水土保持法》(1991)、 《水污染防治法》(84年通过,96修订)、 《水污 染防治法》(84年通过,1996年修订) 《野生动物 保护法》(1988通过,04年修订)、《水土保持法》 (1991)、《防沙治沙法》(2001)
现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在今后一个 时期,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长,会进一步健全 农业投入的保障制度 价格支持政策 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前期农业立法的特点:
1、农业立法的针对性比较强,不拘泥于法律 的结构要求和完整性。
2、法律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发布形式、章 节体例等不太规范; 3、基本上没有设定法律责任,法律的贯彻实 施主要依靠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
(二)既依靠政策调整、又依靠法律调整时期。(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除制定政策外,还十分 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主要特点: 1、农业立法不断加强,农业领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 依。 2、农业行政执法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3、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立法监督、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等。
农业的概念
什么是农业?
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指农作物生产业、畜产业、林业及与 此有关的产业,是指大统领令规定的产业。 韩国《农业•农村基本法》第三条 农业是利用自然资源及农用资材,从事农作、 森林、水产、畜牧等动植物产销之事业。 我国台湾地区“《农业发展条例》”第三条
农业的概念
《农业法》第2条规定:农业法所称农业是指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 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特点: 1、采用“大农业”的概念。狭义的农业指种植 业,广义包括农、林、牧、渔四大产业。 2、将农业密切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 纳入管理范围。
基本特征
六种模式:
种植园农业 牲畜育肥农业
乳品业
市场园艺农业 谷物农业
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包括美国、 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和阿根廷、澳大利 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 等国的一些地区。
大牧场
美国农 场
生畜育肥农业
乳品业
市场园艺农业
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 花卉等产品 保鲜与存储有 特别要求。
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 活力
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 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加拿大农场
美国牧 场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 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科教兴农的原则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
概念:农业政策是指由执政党或者各级政府制定的不以 法律形式表现的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农业政策包括:指导性政策,对一国的农业管理活动和 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全局性指导作用的政策。执行性政策, 是指由各级政府制定的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指导性政 策而制定的政策,一般表现为部门政策和地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