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表演的人物塑造——以现代花鼓小戏《祭鸡》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民俗 2 0 1 3 年第 2 1 1 期
群 文创作
谈 戏 曲表演 的人物 塑 造
一
以 现 代 花 鼓小 戏 《 祭 鸡 》为 例
陶卫红
( 肇庆 市文化馆 广东 肇庆 5 2 6 0 4 0 )
[ 摘
要]花鼓戏作为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深受各地人 民群众的喜爱。解放后 ,湖南现一批经典剧作 。本文以湖 南花鼓戏 ( 《 祭鸡》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
着重分析其人物塑造与艺术风格,以期对现代花鼓戏创作、表演有所帮助。
[ 关键词]群众文化 实践 繁荣 经验 战略 关系
一
、
湖 南花鼓戏概况 与分类
中国戏 剧艺术源远流长 ,品类 繁多 ,是我 国最 富民族特色 的艺术形 式之一 。其 中花鼓戏 为 中国地方戏 曲剧种 ,通 常特指湖南地 方花鼓戏 。湖南花 鼓戏分为有长沙花 鼓戏 、岳 阳花鼓 戏、衡 阳花鼓 戏、邵 阳花 鼓 戏 、常德花鼓戏 、醴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各派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花鼓 戏源 自湘南 民歌 ,从最初 的一旦一丑演 唱发展到 “ 三小 ”演 唱 。各地花鼓戏 的传 统剧 目约 四百多
个 ,音 乐 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 风格的不 同可 分为川调 、打锣腔 、牌子 、小调 四类 ,都有粗犷爽
朗、地方色彩浓郁 的特 点。音乐主要是 以极具地方特色 的湖南花鼓大筒 、 以及唢呐 、琵琶、笛子 、锣鼓 等
民族 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 ,旋律流畅 明快 。
二、湖南现代 花鼓戏 《 祭鸡 》的创作 、排 演过程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后 ,花鼓戏 艺术 有 了较大发展 。其 中湖 南现代花鼓戏 剧 目逐渐增多 、发展基本成 熟, 出现 了许 多脍炙人 口的经 典剧 作 。2 0 0 1 年1 2 月,笔者 ( 当时在湖 南工作 )在广 州黄花 岗大剧 院参加全 国第十一届群 星奖戏剧 曲艺大赛 中主演花鼓 小戏 《 祭鸡》并获金 奖 , 《 祭鸡 》是一出反映农村题 材的现代 小戏 ,具有 浓郁的喜剧色彩和 乡土气息 。剧情 非常简单 :单 身汉 张老三 ,发财 心切 ,见 自家 的公鸡在 为邻 居刘 四嫂 家的母鸡配种 ,计 上心来 ,向刘 索取配 种费 。几经 周折 ,公鸡却被 自己踩死 ,张要刘 出祭奠 费。 刘 四娘有意教训张 ,答应付祭奠费 ,却要张给死鸡当孝子 。张老三狼狈不堪,落 荒而逃 ,被众人所耻笑 。
一
5 2—
当初 ,笔者接演此戏 时,感 觉剧本具有鲜活 的生命力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对 白简短铿锵 ,情节发展
顺理成章 。但也存在着一些微瑕 ,一些唱词 曲调缺乏 张力,有待与编导一起探讨改进 。后经过编 、导 、演 几度 再 创作 , 终于过 关 斩将 ,获 得 了市 、 省 、国家 三级 文化 部 门群众 文化 系统 的最 高奖励 。 《 湖南 日 报》 、 《 群论 》先后对这个节 目的编、导、演给予 了高度评 价,在 多场文艺晚会和送戏下乡 中,得到 了广 大观众 的广泛欢 迎 ,成为久演不衰 的好 作品 。后来 ,有几家 民间剧 团学演 此戏也反应 良好 ,特别巧合 的是 十 余年后 的今天 ,这个 节 目从编 、导、演 处理手法上 ,仍然 是广 东省群文 小戏小品创作培训班上范本 。由 此 可见 ,它 的生命 力之长久 ,它不但受广 大群众 的喜受 ,也给专家们 留下 了难 以忘记的印象,那么 , 《 祭 鸡 》为什么能有这样 的效果呢 ?笔者 认为有三条经验值得吸取 。
三 、解析 《 祭鸡 》中的人物 塑造与表现 l 、 以小见大 ,发人深省 ,引发观 众的情 感共鸣
一
部戏 ,无论大戏小戏 ,作 者必定创设一个或数个 问题 ,随着情节 的推进 ,人物命运 的转折 ,作 者对
提 出的问题给观众 以回答 ,此即作 品的主题 思想 。那 么 ,作者提 出的问题 ,演员对剧本 的理解 ,对剧 中人
物 的分析 ,可直接关系到观众对 作品爱看不爱看 ,耐 看不耐看 。 《 祭鸡》一开始就揪住 了观众 的心 :借 自 家 的公鸡 与邻 居家 的母鸡配种 生了种蛋 ,张老三上 门找刘 四嫂要有偿服务费 。敲诈钱财 的张老三 ,最终 能 否得 逞 ?观众 就会 想 ,象 张老三这 样要 钱不要脸 的人 ,非得好 好地挖 苦奚落才 过瘾 。当剧 情发展 到后半 段 ,加上演 员夸 张细腻 的表演 ,张老 三为 了区 区一百元钱 ,甘 当公鸡的孝子 ,头戴孝帽 ,磕头跪拜 ,洋相 百 出,此 时观众 既捧腹 大笑 ,心中对张老三不满 的情感得 到极大 的渲泄 ,从而 引起情感上 的强烈共鸣 。 诚然 ,问题 是 由故事派生 出来 的。描 写什 么样 的故事 ,决定着提 出什么样的 问题 。而观众首先要认为 故事有意 义,才会对提 出的问题 产生兴趣 。 《 祭鸡 》故事虽小 ,人物虽少 ( 2 A ),情节虽简单 ,但 它 的 中心思想却与整个社会 ,整个 时代有 着紧密 的联系 。它剖析 了人格与金钱冲突下 的利害关系 。 由此可 见 ,这 个故事 具有普遍 的意 义 ,以小见大 ,见微知 著 。在这种 大前提 下 ,提 出的 问题发人 深
省 ,令 人 关注 并 产 生 兴 趣 。
2 、喜剧风格 ,载歌载舞 ,创新表 演手法拓展受众层次 表演 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笔者认为要 当好一个演 员,创造好 一个舞 台艺术形象 ,必须 具有创 新精 神 。在表演过程 中,要追求新意 ,不重复别人 也不 重复 自己。 中国老 百姓 爱看喜剧 ,纵然是 悲剧,也希望有一个大 团圆的美好 结局 。悲剧 中,也 常常穿插一些喜剧 情节 。 《 祭鸡 》没有节外生枝地 去添 加笑料 ,剧 中贪 财如命的张老三 ,以他 的必然作为使观众 忍俊不禁 。 他给 公鸡 当孝子 ,在现实 生活 中是无法 想象 的 ,纯 属艺术 夸张 。而观 众宁可 相信 ,象 张老三这样 贪婪 的 人 ,完全可能产 生这 种荒唐可笑 的举 动 。建立在 “ 情理之 中,意料之外 ”的艺术夸张不仅推进 了剧情 的发 展,更使喜剧气氛达 到极致 。
群 文创作
谈 戏 曲表演 的人物 塑 造
一
以 现 代 花 鼓小 戏 《 祭 鸡 》为 例
陶卫红
( 肇庆 市文化馆 广东 肇庆 5 2 6 0 4 0 )
[ 摘
要]花鼓戏作为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深受各地人 民群众的喜爱。解放后 ,湖南现一批经典剧作 。本文以湖 南花鼓戏 ( 《 祭鸡》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
着重分析其人物塑造与艺术风格,以期对现代花鼓戏创作、表演有所帮助。
[ 关键词]群众文化 实践 繁荣 经验 战略 关系
一
、
湖 南花鼓戏概况 与分类
中国戏 剧艺术源远流长 ,品类 繁多 ,是我 国最 富民族特色 的艺术形 式之一 。其 中花鼓戏 为 中国地方戏 曲剧种 ,通 常特指湖南地 方花鼓戏 。湖南花 鼓戏分为有长沙花 鼓戏 、岳 阳花鼓 戏、衡 阳花鼓 戏、邵 阳花 鼓 戏 、常德花鼓戏 、醴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各派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花鼓 戏源 自湘南 民歌 ,从最初 的一旦一丑演 唱发展到 “ 三小 ”演 唱 。各地花鼓戏 的传 统剧 目约 四百多
个 ,音 乐 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 风格的不 同可 分为川调 、打锣腔 、牌子 、小调 四类 ,都有粗犷爽
朗、地方色彩浓郁 的特 点。音乐主要是 以极具地方特色 的湖南花鼓大筒 、 以及唢呐 、琵琶、笛子 、锣鼓 等
民族 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 ,旋律流畅 明快 。
二、湖南现代 花鼓戏 《 祭鸡 》的创作 、排 演过程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后 ,花鼓戏 艺术 有 了较大发展 。其 中湖 南现代花鼓戏 剧 目逐渐增多 、发展基本成 熟, 出现 了许 多脍炙人 口的经 典剧 作 。2 0 0 1 年1 2 月,笔者 ( 当时在湖 南工作 )在广 州黄花 岗大剧 院参加全 国第十一届群 星奖戏剧 曲艺大赛 中主演花鼓 小戏 《 祭鸡》并获金 奖 , 《 祭鸡 》是一出反映农村题 材的现代 小戏 ,具有 浓郁的喜剧色彩和 乡土气息 。剧情 非常简单 :单 身汉 张老三 ,发财 心切 ,见 自家 的公鸡在 为邻 居刘 四嫂 家的母鸡配种 ,计 上心来 ,向刘 索取配 种费 。几经 周折 ,公鸡却被 自己踩死 ,张要刘 出祭奠 费。 刘 四娘有意教训张 ,答应付祭奠费 ,却要张给死鸡当孝子 。张老三狼狈不堪,落 荒而逃 ,被众人所耻笑 。
一
5 2—
当初 ,笔者接演此戏 时,感 觉剧本具有鲜活 的生命力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对 白简短铿锵 ,情节发展
顺理成章 。但也存在着一些微瑕 ,一些唱词 曲调缺乏 张力,有待与编导一起探讨改进 。后经过编 、导 、演 几度 再 创作 , 终于过 关 斩将 ,获 得 了市 、 省 、国家 三级 文化 部 门群众 文化 系统 的最 高奖励 。 《 湖南 日 报》 、 《 群论 》先后对这个节 目的编、导、演给予 了高度评 价,在 多场文艺晚会和送戏下乡 中,得到 了广 大观众 的广泛欢 迎 ,成为久演不衰 的好 作品 。后来 ,有几家 民间剧 团学演 此戏也反应 良好 ,特别巧合 的是 十 余年后 的今天 ,这个 节 目从编 、导、演 处理手法上 ,仍然 是广 东省群文 小戏小品创作培训班上范本 。由 此 可见 ,它 的生命 力之长久 ,它不但受广 大群众 的喜受 ,也给专家们 留下 了难 以忘记的印象,那么 , 《 祭 鸡 》为什么能有这样 的效果呢 ?笔者 认为有三条经验值得吸取 。
三 、解析 《 祭鸡 》中的人物 塑造与表现 l 、 以小见大 ,发人深省 ,引发观 众的情 感共鸣
一
部戏 ,无论大戏小戏 ,作 者必定创设一个或数个 问题 ,随着情节 的推进 ,人物命运 的转折 ,作 者对
提 出的问题给观众 以回答 ,此即作 品的主题 思想 。那 么 ,作者提 出的问题 ,演员对剧本 的理解 ,对剧 中人
物 的分析 ,可直接关系到观众对 作品爱看不爱看 ,耐 看不耐看 。 《 祭鸡》一开始就揪住 了观众 的心 :借 自 家 的公鸡 与邻 居家 的母鸡配种 生了种蛋 ,张老三上 门找刘 四嫂要有偿服务费 。敲诈钱财 的张老三 ,最终 能 否得 逞 ?观众 就会 想 ,象 张老三这 样要 钱不要脸 的人 ,非得好 好地挖 苦奚落才 过瘾 。当剧 情发展 到后半 段 ,加上演 员夸 张细腻 的表演 ,张老 三为 了区 区一百元钱 ,甘 当公鸡的孝子 ,头戴孝帽 ,磕头跪拜 ,洋相 百 出,此 时观众 既捧腹 大笑 ,心中对张老三不满 的情感得 到极大 的渲泄 ,从而 引起情感上 的强烈共鸣 。 诚然 ,问题 是 由故事派生 出来 的。描 写什 么样 的故事 ,决定着提 出什么样的 问题 。而观众首先要认为 故事有意 义,才会对提 出的问题 产生兴趣 。 《 祭鸡 》故事虽小 ,人物虽少 ( 2 A ),情节虽简单 ,但 它 的 中心思想却与整个社会 ,整个 时代有 着紧密 的联系 。它剖析 了人格与金钱冲突下 的利害关系 。 由此可 见 ,这 个故事 具有普遍 的意 义 ,以小见大 ,见微知 著 。在这种 大前提 下 ,提 出的 问题发人 深
省 ,令 人 关注 并 产 生 兴 趣 。
2 、喜剧风格 ,载歌载舞 ,创新表 演手法拓展受众层次 表演 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笔者认为要 当好一个演 员,创造好 一个舞 台艺术形象 ,必须 具有创 新精 神 。在表演过程 中,要追求新意 ,不重复别人 也不 重复 自己。 中国老 百姓 爱看喜剧 ,纵然是 悲剧,也希望有一个大 团圆的美好 结局 。悲剧 中,也 常常穿插一些喜剧 情节 。 《 祭鸡 》没有节外生枝地 去添 加笑料 ,剧 中贪 财如命的张老三 ,以他 的必然作为使观众 忍俊不禁 。 他给 公鸡 当孝子 ,在现实 生活 中是无法 想象 的 ,纯 属艺术 夸张 。而观 众宁可 相信 ,象 张老三这样 贪婪 的 人 ,完全可能产 生这 种荒唐可笑 的举 动 。建立在 “ 情理之 中,意料之外 ”的艺术夸张不仅推进 了剧情 的发 展,更使喜剧气氛达 到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