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麂.子 (jǐ) 累赘.( zhuì) 修葺.(qì)悲天悯.人(miǎn)B.卸.却(xiè)契.约(qiè)案牍.(dú)香气四溢.(yì)
C.德馨.(xīng)冗.长(rǒng)亵玩(xiè)颠沛
..流离(diān pèi) D.商酌. (zhuó) 撵.走(niǎn)循.环(xún)鞠躬尽瘁. ( c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宛转嘹亮抖擞人迹罕致
B.茏罩澄清化妆花枝招展
C.烘托粗犷莅临翻来覆去
D.澄青憔悴分歧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分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D.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分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

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矾,______________ 。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有时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7、名句默写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杜甫在《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在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4)《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

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____)
(2)狼亦黠.矣(______)
(3)相去.数十步(______)
(4)跑号如前.状(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4.(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葡萄干面包
琦君
①我很爱吃葡萄干面包。

每天早上吃一片,再喝一杯鲜牛奶,真觉得其味无穷。

②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而是由于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

③六十年前,哪有现在这样“浑身”布满葡萄干的面包呢?那时一个小圆面包上,只有正中央镶一粒葡萄干,边上偶尔再黏上一两粒,那就是不得了的丰富啦!
④母亲有胃病,很“新式”地要吃“西点面包”。

每回长工有事进城,才顺便为她买几个带回来。

母亲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收在碗橱里,厨房工作做得正忙,胃里饿得直冒酸水,她就拿出面包咬一口,又放回去。

直到饭菜都烧好,她才坐在門槛边那张长凳上,把一双站得疼痛的小脚搁在矮竹凳上,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但总是把那两三粒葡萄干留到最后才吃。

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实在想看那几粒葡萄干,老是问:“妈妈,您为什么还不吃葡萄干呀?”她总是说:“急什么嘛,总要嚼得细细的才补呀!”我说:“才两三粒葡萄干,还补不到牙齿根呢!”母亲笑眯了眼说:“谁说的,葡萄干补血的,补了血,浑身都补了。


⑤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流口水,心生一计,忽然一声大喊:“妈妈,面包上有一只苍蝇。

”说时迟,那时快,我伸手就把那粒葡萄干剥下塞到了嘴里。

母亲笑骂:“你这个馋嘴丫头,欺侮我近视眼。

只那么一粒葡萄干你都抢。

我做的枣泥糕多好吃,你不去吃,来抢我的葡萄干面包。

我是有胃病,不能吃糯米呀!”
⑥我心里也觉得很抱歉,对自己说:往后再也不这样淘气了,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

可是从那以后,母亲反倒把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我吃。

我说:“你自己吃嘛!”她说:“甜的吃多了不舒服。

”我有点不信,但还是把她留给我的葡萄吃了。

⑦有一回,老师因为我作文做得好,要奖赏我,问我喜欢什么。

我马上说:“葡萄干。

”老师给我买来像火柴盒那么小一盒葡萄干。

盒子上画的是一个漂亮番女捧着一篮绿绿的葡萄。

我把盒子打开,撮出一粒放在嘴里含着,在心里说:我一定要省着给妈妈吃。

于是把它塞在母亲的枕头底下。

晚上临睡时,母亲发现了,眯起眼睛看了半天,问是什么,我说:“是补血的葡萄干呀!”母亲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

我靠在她怀里,仰起头来看她那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孝顺过呢!
⑧那盒葡萄干在母亲的枕头下放了好多天,她总是舍不得吃。

还是我忍不住摸出来撮一粒塞在母亲嘴里,撮一粒放在自己嘴里,母女二人,并肩躺在床上,你一粒,我一粒,边吃边唱山歌,好多天才把葡萄干吃完。

⑨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
(选自《读者·校园版》)1.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吃葡萄干的细节?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回答。

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4.文章的结尾非常绝妙,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2、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
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人这辈子,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有人嫉妒你……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让每个人满意,只要无愧于心,做好自己就行。

以《做好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固然很美,“又见”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
请将题目《又见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参考答案:

A
C
B
B
D
D
(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径直(2)狡猾(3)距离(4)原先的
2.(1)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 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3.【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4.(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答案】
1.承上启下,由写自己喜欢吃葡萄干面包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葡萄干面包和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守护,洋溢着平凡生活的幸福。

3.从母亲对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状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人;从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母亲把所有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女儿吃,可知她是一个疼爱女儿的人;从她总
是和女儿笑眯眯地说话,和女儿的融洽相处,可知她是一个温柔的人。

4.本文的结尾说明当年的葡萄干好吃关键在于是和母亲一起吃的。

一回味其中的味道就会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日子,里面包含着母爱,包含着亲情。

点明主旨,引人回味。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