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过关考试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历史(2022年版)》试题
一、填空题
1.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2.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4.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原则是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

5.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6.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7.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8.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

9.历史课程7—9年级的学习为一个学段
10.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学,以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为其重要功能。

1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1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1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4.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

1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16.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17.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18.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19.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史实,了解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初步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20.历史课程内容根据通史叙事的结构和7〜9年级的学段要求,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21.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总体刻画。

22.历史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并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3.历史课程的评价要以历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发挥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导向、鉴定、诊断、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24.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完成历史课程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

25.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注重导向性、注重科学性、注重规范性的基本原则。

二、问答题。

(一)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2.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性、基础性。

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二)历史的核心素养内涵什么?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三)历史核心素养内涵之间的关系什么?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四)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是什么?1.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2.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3.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4.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5.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

(五)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有哪些教学建议?
1.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历史课程的教学
2.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4.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
5.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式方法
(六)试题命制需要注意什么?
1.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

2.创设问题情境。

3.确定试题的评分标准。

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标测试题(无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的学科。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史观的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的课程。

3.历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

4.历史课程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程()方式的变革。

5. 核心素养是()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6.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

7.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时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A历史辨析B史料实证
C人文追求D社会责任
2.历史课程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
A民族观B历史观
C国家观D文化观
3.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
A私田的出现B牛耕的出现
C井田制的瓦解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使用4.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有()
A北魏B金朝
C元朝D清朝
5.历史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
C学业要求D学业质量
6.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A坚持素养导向B坚持以评促学
C坚持以评促教D坚持多主体评价
7.教材编写的原则()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B坚持系统性与科学性
C坚持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D坚持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E 教材设计要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
8.课程资源包括
A学校图书馆B历史教材
C网络资源D社会资源
9.教师培训的方式有()
A专家引领B全员参与
C分级培训D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10.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有()
A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
B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
C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D视野广阔,学识渊博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原则是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

()
2.历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依靠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进行。

()
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历史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为目标,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方式。

()
6.历史课程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7.历史课程要体现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技能和研究方法。

()
8.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

()
9.上好历史课,关键在教师。

()
10.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
四、简答题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历史课程理念是什么?(20分)五、论述题
论述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