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结节筛查诊断中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肺结节筛查诊断中应用低剂量多层螺
旋 CT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于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对比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探寻肺结节患者最佳的诊断方法。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患者共计10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组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诊断,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定性诊断、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结节检出率、定性诊断、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成像质量,观察组在检出率、定性诊断及成像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方面与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节患者应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在成像质量、检出率、肺结节形态特征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结节;筛查诊断;低剂量多层螺旋CT;应用效果
肺结节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不排除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一定联系,而且肺结节会对患者的皮肤、眼部、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部产生影响,因此针对肺结节患者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早地诊断有利于患者的预后[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CT检查技术正在不断地被应用于患者的诊断当中,相比于传统的X线检查,CT检查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及定性效果,但由于常规剂量的多层螺旋CT检查辐射较大,容易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保证诊断准确的同时降低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成为重点研究内容。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的差异,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100例接受体检患者,旨在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在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的体检患者。
共计10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
对照组中有2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为36-70岁,平均年龄为(45.32±1.4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组中有2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45.67±2.0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低剂量
多层螺旋CT诊断。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
意义。
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CT禁忌证;(2)患者具有肺结节
的临床表现;(3)经CT诊断为肺结节的患者。
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基本资料与病理资料不完整患者;(2)合并其他
重大疾病患者;(3)患有语言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仪器选择为东芝(TSX-101A)64
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并对仪器相关数据进行设置,其中管电流及管电压分
别设置为30mA及120KV,扫描厚度、螺距及重建层厚分别设置为2mm、1mm及
5mm,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扫描,扫描方向为由肺底至肺尖,指导患者坚持屏住气息,避免对扫描结果产生影响,扫描结束后对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扫描方式与方法跟观察组一样,只将其中的管电流设置为
150mA,扫描方向为由肺底至肺尖,扫描结束后对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1.3 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对比分析: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总数,检出
个数,检出率=检出个数/肺结节总数×100%[2]。
两组患者的定性诊断对比分析: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肺癌、炎性结节、肉芽
肿性病变及结合增殖灶的定性诊断情况[3]。
两组患者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对比分析: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征、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及钙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4]。
两种方式的成像质量对比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成像质量,分别分为:优:成像清晰,良:成像较为清晰,差:成像不清晰,优良率=(优+良)/总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之中,运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分析。
并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对比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对比分析(n,%)
组别例
数肺结节总
数
检出个数检出率
(%)
观察组50908897.78对照组50907381.11χ2值-- 4.32 P值--<0.05
2.2两组患者的定性诊断对比分析,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定性诊断对比分析(n,%)
组别例
数肺癌炎性关
节
肉芽肿
性病变
结合增
殖灶
观察组5
12
(24.00)
14
(28.00)
11
(22.00)
15
(30.00)
对照组5
5
(10.00)
4
(8.00)
4
(8.00)
5
(10.00)
χ2值 3.43 5.43 3.21 3.24 P值<0.05<0.05<0.05<0.05
2.3两组患者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对比分析,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对比分析(n,%)
组别例
数
胸膜
粘连征
支气
管征
分叶
征
毛刺
征
空洞钙化
观
察
5121113141110
组0(24.00)(22.00)(26.00)(28.00)(22.00)(20.00)
对照
组5
13
(26.00)
12
(24.00)
13
(26.00)
14
(28.00)
12
(24.00)
9
(18.00)
χ
2
值
0.020.340.320.430.210.24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两种方式的成像质量对比分析,见表4
表4两种方式的成像质量对比分析(n,%)
组别例
数优良差优良率
(%)
观察组5
40
(80.00)
9
(18.00)
1
(2.00)
49
(98.00)
对照组5
35
(70.00)
10
(20.00)
5
(10.00)
45
(90.00)
χ2值--- 3.98
P值---<0.05 3结论
肺结节患者的患病会受到多种因素及多个方面的影响,会给患者的各个身体
部位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临床上大多采取常规
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但容易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
断正在得到广泛应用[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组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
研究结果显示,在检出率、定性诊断及成
像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可见,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
断在诊断肺结节患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汪亮晖,陈蕾. 128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
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9):74-75.
[2]刘润惠.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疗养医学,2019,28(10):1067-1069.
[3]刘颖,豆小建.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0):107-108.
[4]吕文静,付敏. 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效果研
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9):162-163.
[5]裴东方,陈少武.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
床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03):294-295.
[6]田长青,候文平,付小霞. 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4):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