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昼夜与四季》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与四季
思考 为何同一个时间,不同地方会有
黑夜和白天之分? 为何会有昼夜的交替?
探究
1、假如地球自转实验用玻璃球。 2、假如地球自转实验用发光球。
可以吗?
昼夜及昼夜交替形成原因
玻璃球 发光球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本身不发光。
形成昼夜的原因
因为,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 地球的一半 ,地球的一面向着太阳 (白天),另外一面背对着太阳 (黑夜)。
如果交角是90°,会有四季变化吗?
二十四节气
节气: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结合起来的计时方法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日期表
直射南半球
23.5°S
冬至日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夜最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春分、秋分) 赤道→23.5 °N
23.5 °N(夏至) 23.5 °N→赤道 赤道→23.5 °S 23.5 °S(冬至) 23.5 °S→赤道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最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夜最长 昼短夜长
思考:南半球的四季和北半球的四季一样吗?
夏至
每年6月21或
22日,太阳直
太
射北回归线。
阳
太阳高度最
光
大,白昼最长
线
黑夜最短,气
温高。
冬至
太 阳 光 线
每年12月21或 22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太阳 高度最小,白昼 最短黑夜最长, 气温低。
春分
每年3月20或
21日,太阳直
射赤道。太
太
阳高度适中,
阳
白昼和黑夜
光
等长,气温不
线
高不低。
秋分
每年9月23
或24日,太阳
直射赤道。
太
太阳高度适
阳中,白昼和黑光来自夜等长,气温线
不高不低。
小结 四季形成的原因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 平面之间有 66.5°的夹角,所以当地球 绕太阳公转时,同一个地方,一年中不 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就会不 同,形成了四季。
1、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做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短, 热(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小, 竿影长,冷(冬天、早晚)。
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
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有夹角
66.5o
23.5o
太阳直射点 的变化
夏 至 6 月 22 日A 前 后
春分3月21日前后 D
B 秋分9月23日前后
思考 假如地球是不转的。
那么,一边永远是白天,另一边永远是黑夜。
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四季的形成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一天之内,它 什么时候最长,什 么时候最短呢?人 影长度变化有什么 规律吗?
观测杆影日变化
表1、一天中竿影的长度和方向的测量
次数 早晨 中午 下午
昼夜变化 ——
昼增夜减 ——
昼减夜增 昼减夜增
——
昼增夜减
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使 接受的太阳光热发生变化
公转时地 轴倾斜
太阳直射 点变化
四季变化
赤道
春分 (3.21)
北回归线
夏至 (6.22)
赤道
秋分 (9.23)
南回归线
冬至 (12.22)
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夏天:太阳高度大,白昼长黑夜短,光照时间长, 气温高。 冬天:太阳高度小,夜长日短,光照时间短,气温 低。 太阳高度比较适中,白昼和黑夜差不多长,天气不 冷不热时,就是春季或秋季。
时间
竿影长度 竿影方向
08:00 1.20米 朝西北
12:00 0.20米 朝北
16:00 1.25米 朝东北
表2、一年四季中竿影的长度变化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时间
竿影长度
2月5日中午12:00 0.30米
5月6日中午12:00 0.10米
8月7日中午12:00 0.30米
11月7日中午12:00 0.50米
冬
至
12
月
22
C
日
前
后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变化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为: 夏季大,冬季小。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
N
23.5°N
夏至日
昼最长
N
直射北半球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0°春分日
秋分日 昼夜等长
思考 为何同一个时间,不同地方会有
黑夜和白天之分? 为何会有昼夜的交替?
探究
1、假如地球自转实验用玻璃球。 2、假如地球自转实验用发光球。
可以吗?
昼夜及昼夜交替形成原因
玻璃球 发光球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本身不发光。
形成昼夜的原因
因为,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 地球的一半 ,地球的一面向着太阳 (白天),另外一面背对着太阳 (黑夜)。
如果交角是90°,会有四季变化吗?
二十四节气
节气: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结合起来的计时方法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日期表
直射南半球
23.5°S
冬至日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夜最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春分、秋分) 赤道→23.5 °N
23.5 °N(夏至) 23.5 °N→赤道 赤道→23.5 °S 23.5 °S(冬至) 23.5 °S→赤道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最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夜最长 昼短夜长
思考:南半球的四季和北半球的四季一样吗?
夏至
每年6月21或
22日,太阳直
太
射北回归线。
阳
太阳高度最
光
大,白昼最长
线
黑夜最短,气
温高。
冬至
太 阳 光 线
每年12月21或 22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太阳 高度最小,白昼 最短黑夜最长, 气温低。
春分
每年3月20或
21日,太阳直
射赤道。太
太
阳高度适中,
阳
白昼和黑夜
光
等长,气温不
线
高不低。
秋分
每年9月23
或24日,太阳
直射赤道。
太
太阳高度适
阳中,白昼和黑光来自夜等长,气温线
不高不低。
小结 四季形成的原因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 平面之间有 66.5°的夹角,所以当地球 绕太阳公转时,同一个地方,一年中不 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就会不 同,形成了四季。
1、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做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短, 热(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小, 竿影长,冷(冬天、早晚)。
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
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有夹角
66.5o
23.5o
太阳直射点 的变化
夏 至 6 月 22 日A 前 后
春分3月21日前后 D
B 秋分9月23日前后
思考 假如地球是不转的。
那么,一边永远是白天,另一边永远是黑夜。
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四季的形成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一天之内,它 什么时候最长,什 么时候最短呢?人 影长度变化有什么 规律吗?
观测杆影日变化
表1、一天中竿影的长度和方向的测量
次数 早晨 中午 下午
昼夜变化 ——
昼增夜减 ——
昼减夜增 昼减夜增
——
昼增夜减
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使 接受的太阳光热发生变化
公转时地 轴倾斜
太阳直射 点变化
四季变化
赤道
春分 (3.21)
北回归线
夏至 (6.22)
赤道
秋分 (9.23)
南回归线
冬至 (12.22)
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夏天:太阳高度大,白昼长黑夜短,光照时间长, 气温高。 冬天:太阳高度小,夜长日短,光照时间短,气温 低。 太阳高度比较适中,白昼和黑夜差不多长,天气不 冷不热时,就是春季或秋季。
时间
竿影长度 竿影方向
08:00 1.20米 朝西北
12:00 0.20米 朝北
16:00 1.25米 朝东北
表2、一年四季中竿影的长度变化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时间
竿影长度
2月5日中午12:00 0.30米
5月6日中午12:00 0.10米
8月7日中午12:00 0.30米
11月7日中午12:00 0.50米
冬
至
12
月
22
C
日
前
后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变化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为: 夏季大,冬季小。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
N
23.5°N
夏至日
昼最长
N
直射北半球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0°春分日
秋分日 昼夜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