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11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配套训练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1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一、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思维轨迹】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
要运用描写、修辞等手法,语言富有文采,要注意字数。
【参考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
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思维轨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所给语段的层次、内容,然后再进行概括整合。
(1)阅读材料,理清内容。
本语段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说五四时期新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句话是说五四时期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和认识。
(2)归纳整合。
把两句话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可知本语段的内容要点即两个阵营对于“新”“旧”的认识有差异,或者说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另外,为了更加简洁,可以把“新文学阵营”与“旧文学阵营”合并为“新、旧文学阵营”。
(3)在字数要求的范围内,根据概括整合的信息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三、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1.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
(40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思维轨迹】做好本题不仅要求高度概括以适应字数要求,还要注意单句,排列好定语的顺序。
【参考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
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10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思维轨迹】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
【参考答案】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
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
暮色降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四、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
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需要具有筛选信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生活学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思维轨迹】这道题其实是压缩语段题中的下定义题。
对此可以按照下定义的公式(被定义的词=本质特征+类属概念)来查找关键词。
本段的关键词有“历史悠久”“人工养殖”“食用药用”“高雅不屈”。
【参考答案】示例一:菊花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的花卉,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示例二: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五、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
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
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
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把握语段中心词“激光造雨”。
语段阐释的是激光造雨的内涵、造雨原理及前景,把握这几点,就不难概括。
【参考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方法技巧】说明类语段,具有说明文的特征,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即把语段的层次划清后,首先,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各要点相加;最后,再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语段共5句话,第一句简要概述什么是“激光造雨”,二、三句概述造雨原理,四、五句概述优势及前景。
划层次分析概括,答案不难得出。
六、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处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① _,低碳经济也涉及②。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思维轨迹】解答时,首先,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中心句,即“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其实”“涉及”这两个关键词语。
“其实”是解释
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
①句应谈众多解释的特点是怎样的,②句应谈这些解释又涉及哪些领域。
仔细分析第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对“低碳经济”的解释五花八门,但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而且它们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科领域繁杂。
将这两层意思概括总结出来,就可整理为答案。
【参考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
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①?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③,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考查句子的连贯。
【思维轨迹】解答此题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
在①处是一个问号,那么从文意看应该是对上面这种做法的质疑;而②处后面的句子是“无疑是正确的”,那么是对问题的肯定,但是后面还有转折,所以这里应是对“洗脚”这种教育的概括,这属于“感恩”教育;第③处,结合前面的句子“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和后面的“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以看出不能搞“一刀切”的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第④处注意关联词“不但”引导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⑤处既然教育要涉及好多方面,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努力才行。
【参考答案】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刀切”的模式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方法技巧】连贯、排序题答题技巧: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
若是选择题注意找突破口,用排除
法。
做题思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八、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
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
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
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考查语言概括能力。
【思维轨迹】根据题目要求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
概括后的句子必须是一个主谓式单句。
分析材料得知叙述的对象是“津门津塔”,陈述的内容可以简化为最后一句“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修饰成分根据语意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
使用。
【方法技巧】常用的一句话新闻缩写方法:
一、摘引导语法。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而导语一般都概括了消息的基本内容。
因此,可以用摘引导语的方法,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二、提取要素法。
消息一般包括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即通常所说的5个“W”。
五要素包括了消息的基本内容,因此,可以采用提取要素的方法,将消息缩写成一句话新闻。
九、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将下面划横线的三个分句分别压缩到10字以内,填写在空格处。
压缩后的句子需句式一致并保留原意。
①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你要有一颗感激的心;②当别人不肯为你做什么时,你也应视之为理所当然;
③当别人为你无私付出时,你也应该视作对你的恩赐。
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束清香,或者一杯水。
①□□□□□□□□□□
②□□□□□□□□□□
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
【思维轨迹】解答本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10字以内,所以应考虑用概括性词语替换,如用“别人的帮助”替换“别人为你做什么”。
同时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且不能改变句意,可以考虑变换句式把两句话合成一
句话。
【参考答案】①要求自己要有感激之心②对待他人要有宽容之心③对待恩人要有感恩之心
2.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
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
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思维轨迹】续写对联,一要注意句式,上下联形成对偶,二要在内容上承“重”“庆”二字,最好既能体现重庆地理特点,又能体现重庆精神。
【参考答案】广纳天下奇才,提升雾都经济实力尽用本土资源,打造百姓满意山城
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
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命题立意】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思维轨迹】回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进行概括整合。
首先,要明确需要概括的句子的陈述对象;其次,找出修饰或描写陈述对象的修饰词语(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最后整合答案。
如①句的陈述对象是“理想住宅设计理念”,修饰语是“服务于人类”“以人类……为核心”,所以,概括为“以人为本”;②句的陈述对象是“生态环境”,修饰语是“和谐”“良好”,概括为“生态和谐”;③句的陈述对象是“生活空间”,修饰语是“舒适”,概括为“空间舒适”;④句的陈述对象是“生活方式”,修饰语是“最佳的节能”,概括为“生活节能”。
本题使用其他的词语概括也可,如①住宅人性化②环境生态化②空间舒适化④生活低碳化等,符合句子意思即可。
【参考答案】①以人为本②生态和谐③空间舒适④生活节能
【方法技巧】概括语段内容要点的方法:
根据表达方式,语段可分叙述、说明、议论、描写等。
表达方式不同,语段信息特点不同,压缩的形式也不同。
⒈叙述类语段:
(1)主要信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
次要信息包括详细情节、背景材料等。
(2)压缩的形式:①删减枝叶式。
删除原文段中次要信息(枝叶),保留最主要的信息。
②概括浓缩式。
在限定的字数内概括浓缩原文段的信息。
③评价式。
压缩的结果不是原文段内容的本身,而是原文段的叙述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⒉说明类语段:
(1)主要信息包括时间、范围、对象、特征、作用、目的等。
次要信息包括举例、描写、修辞等方面的句子。
(2)压缩的形式:①提取归纳中心句式。
原语段有一个中心句,在辨明句间关系的前提下,只要把它找出来就行了。
②概括浓缩式。
没有明确的中心句,需要自己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浓缩概括。
⒊议论类语段:
(1)主要信息是中心句、观点句、结论等。
次要信息包括论据、论证。
(2)压缩的形式:①提取归纳论点式。
把原文段看成是用作论据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就应该是压缩的结果。
②概括浓缩式。
对原文段进行重新组织、概括浓缩,而不是通过原文的支撑材料提炼出观点来。
⒋描写类语段:
(1)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2)压缩的形式:舍偏取正式。
首先,弄清楚描写的对象;然后,从句法和语法两个角度对语段进行分析,保留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舍弃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句子或词语。
解题时,要注意把握不同文段的主要信息,运用不同的压缩形式。
十一、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
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
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思维轨迹】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两段文字的核心内容,说的是中外节日的相互融合问题。
再就是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节日文化相互交融。
(意思对即可)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答: _____
【命题立意】考查分析综合表达能力。
【思维轨迹】解答本题要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的看法要由此而发。
基于题目材料,观点要合理且能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
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
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