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安徽)上册习题课件:第一章重难点、易错点突破方法技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章末复习习题课件

(2)图乙停表记录的时间为___1_7_5__s。
解析: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5 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in,指
针在“2”和“3”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导的时间为2 min;在停表的大 表盘上,5 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s,指针在55 s处,所以秒针指导 的时间为55 s,即停表的读数为2 min 55 s=175 s。
2.(202X·济南模拟)下列是对测量物体长度时使用刻度尺的几种情况 分析,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D )
解析: 测量时,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A错误;使用时刻
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不要歪斜,B错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C错误;如果0刻度线磨损,测量的始端可以与其他整刻度线对齐,测量 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D正确。
9.(21-22·泰安期末)如图1-4所示,是放学路上产生的情景,路边的同学和车 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路边的同学感觉乘客运动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B.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C.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路边站立的同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解析:
11.我国古代诗词里描述相对运动的例子很多。“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是南 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中的两句。“远树”迎面而来是以___行__舫___ 为参照物;以__河__岸___为参照物“远树”是静止的。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相__对____。 性 解析:
够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页纸的厚度,分度值太大,A错误;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长度,可以通过求平均值有效减小测量误差,B正确; 用停表测量某运动员三次跑百米的时间,每次时间不同,不能求平均值,C错误;由 于不同时间,人的体温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20-21·滨州沾化区期中)(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__m_m___,物体A 的长度为__2_._0_6__c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答案:(1)在水壶中装适量的水,稍微开启 水龙头,形成稳定水滴,再用量筒接着水滴,测出 滴入1mL水所用的时间t0,然后,可根据滴入量筒 中水的体积V计算所用的时间t = Vt0.
小明要模仿古人用水钟来计时,他找来 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
知识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
小亮仅用手表就测量出了电动玩具小车的平均 速度.他先在家中的方形地板砖上选取了A、B、C三处并 做了标记,再把小车放在地板砖上,如图甲所示.启动小 车,让它沿直线依次通过A、B、C三处,用手表记下车 前端经过A、B、C三处时所对应的时刻,运动情况简化 图如图乙所示,小亮从说明书上查得小车长30cm.则:
解析: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 本题采用了滚轮法,用于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可用 一个已知周长的圆铁圈沿所测曲线滚动,记下铁圈 滚动过的圈数,再乘以铁圈的周长,即可测出较长 曲线的长度.铁圈转过一圈,铁圈运动的距离即为铁 圈的周长,花坛的周长是0.40m×3.14×30≈38m.
小明要模仿古人用水钟来计时,他找来 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
课堂教学展示 复习巩固
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的测量
匀速直线运动
快与慢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平均速度的计算 参照物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刻度尺的使用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某同学沿花坛玩推铁圈的游戏,铁圈转 过30圈时,刚好绕花坛一周,铁圈的直径为0.40m, 那么花坛的周长约是__3_8_m.汽车上的里程表是根 据__车__轮__转__动__圈__数___来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丙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秋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安徽)上册习题课件: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共25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Hale Waihona Puke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6:29:5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12021/9/112021/9/11Sep-21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1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D 解析:D 【详解】A .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100m 6.7m/s 15ss v t ==≈ 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0~20s 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sv t=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 错误;C .由图可知,甲在10~15s 内静止,故C 错误;D .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 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 内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 ,路程为100m 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0~50s 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C .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D .乙的速度始终为4m/s B解析:B 【详解】A .由s ~t 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由s ~t 图象可知,在0~50s 内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s v t=可知,它们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 正确;C .由s ~t 图象可知,在0~50s 内乙的图象在甲的上面,50s 后甲在乙上面,可知0~50s 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50s 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 错误;D .由A 已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即乙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一直保持4m/s ,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