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最新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的元素组成都有C、H、O B.它们都属于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产能不同,这与它们的分子组成有关
D.多糖和胆固醇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 以下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合水比例越高,细胞的新陈代谢越旺盛
B.缺镁会影响植物体的生长主要是因为影响酶的活性
C.耐盐碱植物细胞液渗透压较高
D.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K +
3.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分别是蛋白质和固醇
B.休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有利于种子的储藏
C.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
D.动物与植物细胞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4. 植物开花与某些激素有关。
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一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远程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
1 A.可利用斐林试剂对成花素的化学本质进行鉴定
B.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
C.叶片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这一过程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
D.能翻译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
970年后,人们才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叫做FT的蛋白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T淋巴细胞属于暂不增殖细胞②同一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中mRNA不同③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大多与细胞膜有关④骨骼肌细胞膜上不存在神经递质受体ﻫ⑤不是分泌细胞则不含高尔基体⑥人体不同组织所有细胞的DNA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⑥
6.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结构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②表示的运输方式均消耗能量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③有一定关系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通讯
7.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相同点是ﻫ①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ﻫ③均增大细胞器内的膜面积④可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ﻫ⑤产生的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8.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形成出芽小泡是内质网在结构上与其他生物膜相联系的唯一方式
C.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产生的ATP,都可以用于主动运输中吸收Mg 2 +
D.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或失水,其原因之一是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9. 让一只小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小白鼠体内最早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 B.水 C. 丙酮酸 D.乳酸
10。
用酵母菌通过发酵制葡萄酒时,一般葡萄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不超过14%,其原因是
A.因人们喜欢低度酒精而配制的 B.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含量过少
C.一定浓度的酒精妨碍了酵母菌的存活D.发酵产生热造成了酵母菌的死亡
11. 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 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2.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③④②⑤
13. 下列对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B图乙表示某二倍体物体的细胞分裂,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另有一个染色体组
C.图丙表示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D.图丁显示玉米种子萌发时根和茎出现的生长现象,说明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14。
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B′之前,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之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B.当温度到达B′时,酶的活性最高
C.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15. 以测定的CO 2 吸收量与释放量(均为净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16.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的相对量如图所示。
问:在气浓度为a时()
2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C.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17.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质量的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mg)+3 +3 +3 +1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7℃ B. 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C. 27℃—29℃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 30℃的实际光合速率为2 mg/h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有()
甲
乙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 2浓度下降引起的
19。
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 2 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点与c点相比较,c 点时叶肉细胞中C 3 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 5 的含量依次是…( )
A.低、基本一致 B.高、高
C.高、基本一致
D.低、高
20. 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
A.红色 B.黄色C.绿色 D.紫色
21.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 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35
光照下吸收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CO 2 (mg/h)
黑暗中释放
0。
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CO 2 (mg/h)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光照12小时, 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12小时, 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 10 ℃时的2倍
22.某学习小组用黑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他们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黑藻放出气泡。
他们以日光灯作为光源,移动日光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中曲线l。
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中曲线2和曲线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