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
欢迎阅读!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养生桩
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
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
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
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
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
两膝弯处成钝角。
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
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
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
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
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
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
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
其它要求同三才桩。
(3)休闲桩
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
其余同三才桩。
(4)提按桩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5)撑扶桩
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
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
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6)托球桩
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合抱成圆形,两肘外撑。
掌心向斜上方,指尖相对,距离两拳左右,高度与脐略同,做抱球状,有如托一极其珍贵之宝物般稳重及端正。
其余同三才桩。
(7)提插桩
两肘向上提并向外撑,放于身体两侧,手与脐高度略同,指尖向下,掌心向后,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意如插于泥中不断插拔而体会其中阻力与力量。
其余同三才桩。
(8)按球桩
两手臂自然微屈向前伸出,手指分开亦自然弯曲,指尖向前,手心向下,手的高低约在脐上胸下的位置。
双手意如按着水中木球,且随其起伏而调整之。
其余同三才桩。
(9)拧推桩
两臂在前,上抬呈环抱状,手与眉高,掌心向外,两手相对,指尖斜向上方。
两手相距为两拳,手指分开自然弯曲,两腕向外撑,向内裹,两肘向外指,两掌向外推,又向上托。
此桩不可太用力,以防身体僵硬。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技击桩
大成拳的技击桩功法是在养生桩的基础上,意念与姿势稍加改变演化而成。
技击桩法仍然有养生祛病之功效,但其主要功能还是在于实搏技击。
故在养生桩法的训练有一定成效体认之后,为进一步研究技击之术,便可以进行技击桩法的练习。
技击桩设置了不同种类的桩
法训练各种不同的劲力,如六面争力、惊力、弹力、爆炸力、螺旋力等。
但从某一种桩法中也能细致地体认出许多不同的力量,故练习技击桩也不必贪多求广,认真掌握好两三种桩法,足以练出应敌制变之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性强的桩法供初学者选择参考。
(1)矛盾桩
以右式为例。
首先立正站好,平心静气,迈出右足成稍息姿势。
然后左脚跟稍向外扭,两脚站成半丁半八姿势,谓之丁八步。
左脚大拇指向里拧,膝眼向外拧,意向上提,向前上方指,大腿根部位置侧向里拧裹,提胯。
右腿膝眼亦向前指。
前足着地,足跟虚起,前足有提、蹬、拔、缩、踩等几种力。
抬起右臂成半圆形,右手五指分开,自然弯曲,高度不要超过双眉,掌心向后。
左臂置于体侧,自然伸直,左手五指自然弯曲,指尖对准右手腕部,掌心则要求对着左侧身体,两手距离一尺七八。
扭转项部使鼻尖对准右手手腕。
双目自右手腕上方远视,但神光内敛,漠然视之,意如将光线收回(此谓之坡视),技击桩训练切不可闭目。
前腿虚后腿实,力量比例为前三后七,或前二后八,上肢力量运用为撑四抱六,上下盘比例为上三下七。
此桩意念是前手为盾,后手为矛,前臂有拧裹提拔之意,如欲将千年老树连根拔起,后手更有无坚不摧之意,故名为矛盾桩。
(2)托婴桩(又称托宝贝桩)
以右式为例。
下肢姿势与矛盾桩相同。
头、目、胸、腿的肩架同矛盾桩所述,两手迎面伸出,右手在前,左手稍后,两手相距两拳距离。
右手略低于眉或与肩齐,左手稍低于右手。
十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掌心相对,内收且微微上托,大拇指根节及腕部均向上挑。
两肋、两肘微微外撑,两手犹如托一婴儿,既不可用力又不可放松。
既抱又撑,既托又按。
因婴儿又称为宝贝,故此桩又有托宝贝桩之名。
(3)抓球桩
以右式为例。
下肢姿势与矛盾桩相同。
两手上抬,掌心向下,两手相距约一尺左右。
两手虎口与头部之距离约三拳。
两手之高低范围在眉肩之间,两肘下垂,两腕上屈,手指自然弯曲,双手如抓铅球。
意念中手中之球可轻可重,可大可小,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之意,故名抓球桩。
(4)鸟难飞桩
以右式为例。
下肢姿势与矛盾桩完全相同。
此桩肩架与托婴桩极其相似,所不同者唯两手须成半握拳状,大拇指与食指略成环形,意如拢住雀头,手掌则虚握,意如拢住鸟身,意念中不可握紧但又不可太放松,以防将雀握死或逃脱而飞去。
持此桩者还需假想鸟在手中不断挣扎欲飞之感,故全身亦随之时紧时松,从而达到松紧之锻炼。
习此桩须有一定基础方可练习。
(5)浮云桩
下肢姿势与矛盾桩完全相同。
浮云桩间架为上位桩法,其肩架舒展大方,是今后单操手及试力功法的基础功。
以右式为例,先以斜面丁八步站好,右手慢慢抬至头部正前方,掌心向下,手指指向身体左侧,手比头略低一些,齐眉为好,手距头部为30厘米左右。
左手则抬至身体左前侧,掌心向下,手指指向右手的方向,与下巴同高,肘部关节弯曲,肘弯处大于90度。
手高于肘,肘高于肩,手离头部约为一尺左右。
两手指尖距离以一尺七八为宜。
右手护住自己中线,两目平视,视线由右手腕部上方注视前方目标。
头顶上悬,上身往后虚靠,松肩坠肘。
(6)降龙桩
将丁八步尽量前后扩大,前腿弓,后腿蹬并微微弯曲,其形为弓蹬步,前脚足尖横踩,前腿呈钝角。
后腿亦弯曲,弯曲度为大钝角。
头颈向后拧,目视后方。
前手横掌向前推,后手横掌向后推,后手比前手略低,手指自然撑开并微微弯曲,有降住毒恶凶龙之意。
此桩与下述伏虎桩均为大步桩。
练功者习之增长功力较快,亦有伸筋拔骨之功效。
(7)伏虎桩
此桩同样将丁八步扩大到最大限度。
臀部下蹲,上身直立,略向前倾。
两肘向外撑,两手向前伸,一前一后,两手相距一手之距,前手略高于后手,掌心相对,指尖下插,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呈
掐虎颈之状态,有制服猛虎之神意。
(8)子午桩
子午桩是一脚着地,另一脚抬起搭于高度与脐相平的物体之上。
以右式为例,左腿直立要有曲折,右腿高抬脚由膝部向左侧形成大钝角,将脚慢慢抬至事先放好之物体上,如椅背、栏杆之类。
脚尖回勾并且上翘,产生拉挂之力,身体稍向左转,有拧身之意,头部反向右转。
上身手臂姿势如浮云桩,但上身斜转角度比浮云桩稍大。
上身与下身之间要有争力,头与脚要有争力。
总之头、手、足、胸、腰、膝、胯等三段九节要节节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