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试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已存在对照,不需要再增设一组对照组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高倍镜观察
C.用紫色洋葱为材料进行该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D.材料的不同位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囊泡运输离不开膜蛋白的识别作用
B.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
C.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没有运输O2的载体
D.温度影响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不影响O2的跨膜运输
3.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几点说法,错误
..的是()
A.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
B.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C.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D.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无机盐离子也可以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4.在植物的无士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需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下面与此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B.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
C.温度只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
D.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持续加快
5.下图是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能够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溶质分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动溶质分子不消耗ATP
6.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发生的变化是()A.细胞吸水直至涨破B.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C.原生质层逐渐增厚D.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7.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
的速率都是10mmol/min。
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8.如图所示,a、b、c表示某植物体的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则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应是()
A.B.C.D.
9.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
A.1<2<3 B.1>2>3
C.1>2,2<3 D.1<2,2>3
10.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11.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①④过程的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①过程是被动运输
B.②过程是主动运输
C.③过程是主动运输
D.④过程是主动运输
12.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可用图1表示,属于被动运输
B.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可用图2表示,属于主动运输
C.图1中甲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甲物质的浓度差有关
D.图2中乙物质进入细胞的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都有关
1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液泡中水没有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
D.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1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动运输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都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D.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15.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一定不需要消耗能量
B.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一定不是自由扩散
C.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就是主动运输
16.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
B.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②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水分子进入红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17.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的细胞内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内的成分与细胞外的成分很不相同,下图阴影柱形图代表法囊藻细胞内的离子浓度;无阴影柱形图代表细胞外的离子浓度。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
B.K+是通过被动运输排出细胞的
C.Ca+和Mg+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C1-进入细胞与O2的浓度有关
18.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可以直接用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换成高倍物镜
B.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
D.以新鲜的白萝卜为实验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19.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
A.方式a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控制ATP的供给对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20.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因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B.三种溶液的初始浓度甲>乙>丙
C.若丙细胞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侧溶液没有浓度差
D.本实验中使用的家兔红细胞也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21.若下图表示细胞运输某种物质的过程(不需要能量),下列哪个过程能用该图表示()
A.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氧气进入肺泡细胞中
C.植物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22.下图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前、后的形态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会升高
B.放入甲溶液中的细胞原生质层不再增大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C.乙溶液中的细胞达到稳定后水分子不再进出细胞
D.浸入丙溶液中的细胞放在清水中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3.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实验前后对比,处于失水状态的细条是a、b、c三组
24.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的两种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物质利用甲图方式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一定消耗氧气
C.图乙所示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此图表示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
D.肠道吸收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25.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④中的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③方式进行的
D.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二、多选题
26.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2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D.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28.钠钾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到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钠钾泵运输K+和Na+的方式相同,
B.如果钠钾泵的功能出现障碍,图中葡萄糖和H+的运输均不会受到影响
C.载体蛋白1和2能运输多种物质,所以其功能没有特异性
D.钠钾泵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
29.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被动运输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三、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中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膜蛋白A、B、C、D的功能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它们的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其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
(2)在小肠上皮细胞中除细胞核外,还含有DNA的细胞器是图中的[ ]___ 。
图中细胞器在原核细胞中也存在的是[ ]_________ 。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有_____________功能。
(4)在制备细胞膜时,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某种药物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钠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离子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化学药品影响的是图中的_____。
3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下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
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
________。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
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_______。
33.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下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b。
最终漏斗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b。
(2)图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填序号),若将图乙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发生_______现象,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 ______________现象。
34.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
35.如图一是某种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运输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一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观察图一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序号),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与该细胞的细胞内的浓度相等)中,但是,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一细胞发生了图二的变化过程,则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Na+从肾小管管腔进入细胞______(消耗/不消耗)ATP,Na+从细胞中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消耗的ATP来源于图一细胞中的场所是______。
(填序号)。
图一中细胞器在原核细胞中也存在的是______(填序号),图二中细胞膜上不同的P,功能不同,这主要是由它们的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其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用某种药物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钠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离子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化学药品影响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
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详解】
A、该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增设一组对照组,A正确;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低倍镜观察,B错误;
C、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正确;
D、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故材料的不同位置其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核膜是双层膜,有核孔。
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
2、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详解】
A、膜泡运输需要膜蛋白的识别作用,A正确;
B、细胞内核质间的大分子物质交换通过核孔进行,一些小分子例如水可直接通过核膜,B 错误;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膜上既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没有运输O2的载体,C错误;
D、氨基酸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因此温度影响氨基酸的跨膜运输;温度能影响分子运动,因此也影响O2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区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识记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被动运输。
2、物质的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吞,胞吞和胞吞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
A、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三种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A正确;
B、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
C、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要通过核孔,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不一定通过核孔,C正确;
D、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无机盐离子也可以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钠离子进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都能进行呼吸释放能量,但有氧状态下释放的能量要较多;
2、根细胞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详解】
A、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的过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A错误;
B、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B正确;
C、温度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呼吸速率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C错误;
D、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载体①运输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的物质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协助扩散。
【详解】
载体①运输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
载体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因此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
由分析可知,①是主动运输,②是协助扩散,C正确;
D、②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A错误;
B、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变
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B正确;
C、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原生质层舒张,逐渐变薄,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体积变化不大,D错误。
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说明物质M运输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即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正确;
B.物质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外浓度无关,这可能是由于受到载体蛋白的限制,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B错误;
C.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与外界溶液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题意中“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
10mmol∕min”不符合,C错误;
D.在协助扩散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已知细胞内浓度大小关系为a>b>c,根据渗透原理可知,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因此它们间的水流方向是b→a,c→b,c→a,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综合分析,水运输的方向从溶液浓度高流向溶液浓度低,
【详解】
水运输的方向是1→2,所以2细胞液浓度>1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1→3,所以3细胞液浓度>1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2→3,所以3细胞液浓度>2细胞液浓度。
故选A。
【点睛】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详解】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错误;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是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C错误;
故选C。
【点睛】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A、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氨基酸逆浓度转运,需要载体协助,是主动运输,A错误;
B、分析图示可知,②过程为Na+顺浓度转运,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