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演唱)红蜻蜓(1) 湘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音乐《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理念: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课标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五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所以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比较棘手的.我一直想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旋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是一首反映童年美好生活的日本儿童歌曲,虽然词中已经是以长大了的角度来描写的童年,但其中的美好镜头都是由美丽童年构筑的词结合自然,很形象的描述出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和热爱.
教学目标:
1. 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2. 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学习歌曲
1. 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 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 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同学们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 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3)分小组唱曲谱.
5. 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 合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设计意图】:课标提到兴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教唱环节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培养高年学生视唱能力的同时,继续巩固用均匀的气息唱歌,巧妙的运用红蜻蜓来提醒换气,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演唱歌曲,并理解换气记号在演唱歌曲中的作用模仿旋律线走向运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为了让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渐强渐弱的歌曲处理时必要的,这使得歌曲更加动听,让学生理解渐强渐弱记号在表现歌曲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歌曲《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 注意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课标提出:“高年级学生能区分合唱与齐唱,并进行表演.”我在此环节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歌曲的演唱形式,找出适合表现红蜻蜓的演唱形式.对学生以往学习的音乐知识的巩固,并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的实践中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