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2017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描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5、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但藻类植物太小不好观察,这三类植物又比较少见不太好找到,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本课为1课时,为第三单元的起始课。
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三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
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
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
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藻类植物:释放氧、做鱼饵、食用、药用等苔藓植物: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观赏、食用、药用、做肥料或饲料、与煤的形成有关。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2.关注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四、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和制作临时装片的用具;拍摄显微图片和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资料,制作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讨论叶状体海带紫菜衣藻水绵讨论: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等特点。
并介绍常见的藻类植物。
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从农贸市场看到海带、紫菜说明它们可食用。
从药店买到碘液证明可药用。
它们生活在水中、很多是鱼类的饵料。
它能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苔藓植物 展示课件(诏安一中古树上的苔藓等) 讨论: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树干哪边生活着苔藓植物? 2、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就能见到藻类植物。
理解、体会,认识藻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环境。
讨论、交流、表达 理解、体会藻类植物常见种类、与人类关系。
观察、思考回答: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
苔藓植物生活陆地上,有假根、茎、叶。
树的北边生活着苔藓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交流表达、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联系生活,加深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 3_1_1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课题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检查预习作业情况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2.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认识其常见种类、特征、生活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学习难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关键观察和比较教具准备PPT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吉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是使诗人的笔挥舞。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过渡: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新授(一)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潮湿环境中。
2.形态结构特征: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在自然界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食用、药用、饵料(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2.形态结构特征:植株矮小,一般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疏导组织,根为假根。
3.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学生大声朗读,思考相关问题阅读教材,观察与思考P73,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观察与思考P75,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帮助理解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自然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任务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这节课的开展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将观察和比较,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学习方法应用于本节课,使学生们更进一步认识生物圈中与人类生活乃至一切生命息息相关的绿色植物,能够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为今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参与水循环等内容奠定基础。
因此,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1、通过观察和比较,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它们的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比较总结、合作与交流等能力。
重点和难点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CAI课件,实物标本,铁线蕨,肾蕨,海带,裙带菜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的绿色植物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全面,有的地方甚至可能没有接触。
对于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这样的知识点学生们也许不知道,那么象这样的地方可以直接引出。
不过老师把“树干”画了出来,要尽可能得让学生去添“枝叶”和“果实”。
为了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导课堂和延续队本节课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认为以“爱”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很重要。
那就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爱”,对与自己交流合作的同学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科学的“爱”等。
教师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直观的实物资料,让学生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教室,而是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样,在体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而更加热爱生物学科,也更加积极向上。
课堂教学实录生2:沈阳市被评为了森林城市。
生:鸟语花香、树木。
生:野生动物,各种奇珍异兽,荆棘。
生:一片绿色,生机勃勃。
生:大部分是植物。
生:我家养了君子兰、吊兰、蝴蝶兰、仙人掌、石榴。
生:我家有肾蕨。
生:我家没养植物,但是我课前上网查了一些绿色植物的资料,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能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掌握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区分这三大植物类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分组活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标本、多媒体;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相同吗?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阅读、思考、回答。
通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进入本次学习过程。
二、新课讲解1.藻类植物教师出示不同环境中的藻类植物,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结合图片说出藻类植物的分布。
学生分组合作,归纳藻类植物的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两种藻类的生活环境吗?出示另一种分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环境来分析。
教师出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精讲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强调其能运动的特点,结合几种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藻类植物的另一分类方法,由学生总结: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的藻类。
采用问题过渡的方式: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那么每一个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便于学生形成概念。
教师出示两种不同的藻类植物图片,提问:如何来判断它们属于藻类植物呢?引导学生分析,结合教材上的文字信息来说出藻类植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请结合藻类植物的特征来说明藻类植物的作用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引导学生联系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形成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3.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能逐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如何保护这些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3)这些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体内无输导组织,对空气湿度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2.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1)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蕨类植物:能解析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 3_1_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植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你家都养了那些植物?生:我家养了君子兰、吊兰、蝴蝶兰、仙人掌、石榴。
师:哇,可真不少啊。
还有吗?生:我家有肾蕨。
生:我家没养植物,但是我课前上网查了一些绿色植物的资料,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物圈中一共有三十多万种绿色植物,其中大多数是有种子的,也就是俗称结籽的。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不同地方的植物种类也不一样,比如说沙漠中就有我们学过的耐旱的骆驼刺,仙人掌等。
师:嗯,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现在不但会收集资料,还会筛选资料了,真棒。
那么老师也不甘落后,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找到的一些绿色植物的彩色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都有哪些职务是你见过的或认识的,再比较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屏幕上:紫菜、裙带菜、墙藓、葫芦藓、肾蕨、胎生狗脊、满江红、樱桃、小麦、柳树)生:我发现它们的形态结构差别很大,没有规律,有的长长的,有的非常短,有的还奇形怪状的。
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查到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吧。
既然最后一种叫做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区别于前三种没有种子的植物的,我们把藻类、苔藓和蕨类就称为非种子植物。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三种绿色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三种植物类群,在较好地理解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2、学习目标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查看《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预习任务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2)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各组小组长,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等。
5、教学过程:
植物六种器官的图片。
片。
2
3
生在分类中的错误。
重点提示苔藓植物的假根。
件中完成分
类。
4
5。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材分析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简明扼要地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
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一方面这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把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放在一节里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得出它们是逐渐进化结果的结论。
本节内容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与人类或生物圈的关系。
2.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
或通过网络,查询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并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识上面图片中的植物吗?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种类众多,你认为可以将它们分为哪些类群?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对比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分别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难点生物进化观点的形成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四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内容。
本主题又包括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等4个二级主题。
另外第三大主题生物与环境、第七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植物的生殖也与之有关。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师:①准备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
(可让学生在网上搜寻)②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挂图、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③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盆栽铁线蕨放大镜、培养皿、清水。
学生:①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
②通过网络,查询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图片等资料。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
那么,生情境导入新课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前三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藻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藻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观察课本第72、74页图片,说出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淡水藻和海水藻有哪些?②结合当地的常见藻类植物(实物标本),观察课本图1.2,然后回答: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苔藓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苔藓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你知道哪些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③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三、蕨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蕨类植物部分,尝试解(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海带有根、叶吗?海带靠什么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为什么海带、紫菜属于绿色植物,而不是绿色呢?(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指的是什么植物?为什么春天湖水才会变绿呢?(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为什么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②.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学探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质疑深化梳理知识归纳整合达标检测巩固提升决:①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③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三)、展示交流拓展新知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重点讲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例题1: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答案: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包括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壁薄,叶绿体呈片状或带状,有繁殖器官如孢子囊和孢子囊果等。
例题2: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主要适于潮湿环境,多生长在阴湿的土壤或岩石上。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监测空气污染,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较为敏感,可以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分类和生态环境。这部分内容属于七年级生物上册,是学生接触植物分类学习的开始。教学内容包括:
1.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植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⑥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板书设计:
①藻类植物
-结构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②苔藓植物
-生活习性:适于潮湿环境
-对环境的影响:监测空气污染
③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
-生长习性:需要水分和阳光
④植物分类
-方法:比较法、观察法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活动,如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样本,比较它们的结构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接纳和尊重不同生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升,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应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希望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实践力和道德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环境,成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公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差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同时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根、茎、叶的结构。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认识图片中哪些植物?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前三种植物。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及自带的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及生活环境、常见的藻类植物及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构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概念。
结合课件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藻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师适时拓展提升,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指导学生结合实物如葫芦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出其与藻类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为构建苔藓类植物特征的重要概念打下伏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苔藓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对于葫芦藓整体结构教师可结合课件与正常植物对比,进行讲解。
并说出其与人类的关系,如做为监测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等。
教师进行拓展提升及归纳性总结。
出示“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视频,结合视频教师讲解,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要高大的多,是因为结构更加复杂了。
并结合实物讲解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孢子囊群中孢子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书中内容说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葫芦藓、墙藓等实物及图片自主观察,对比藻类植物,观察葫芦藓的根、茎叶是否有分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比归纳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的特征。
并进行组间交流。
结合图片和实物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的位置,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归纳比较总结蕨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师讲解,归纳并总结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
通过观看图片,回顾,使学生对这三大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它们。
1.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结合作业完成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绿色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记录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可能的作用。要求图文并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
2.分析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三类植物的认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植物类群打下基础。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能正确识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巩固课堂所学。
4.教师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爱自然,保护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名探险队员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他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通讯工具也没电了,这名探险队员认真观察树干上苔藓植物的生长发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方向的指示,找到正确的方位,安全走出原始森林,你能说明其中蕴藏的道理吗?(PPT4)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72~73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74~7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观察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 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问题(2)
①蕨类植物有哪些特征?
②蕨类植物为什么能长的高大?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认识到:(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认识三类植物的区别。
3.师生互动
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
(PPT5~10)
教师点拨、讲解藻类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PPT11) 认识藻类植物的用途。
(PPT12~16)
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
(PPT15~20)
教师点拨、讲解苔藓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茎、叶、无根。
(PPT21) 介绍苔藓植物的用途。
(PPT22~23)
引申:苔藓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问题:对比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区别。
(PPT24)
观察常见的蕨类植物。
(PPT25~29)
引申: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教师点拨、讲解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根、叶、茎,有输导组织。
(PPT30)
问题:示例引导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区别与共同点?(PPT31~33)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各有什么特征?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34)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
(PPT35~37)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