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需水量高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需水量高的原因分析
(我厂418事故)
一、生产过程的分析与调控
我公司水泥生产是从2018年3月份开始的,因矿粉价格提高,考虑到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我公司特意上调熟料质量,在配比上减少了矿粉掺入量,上调了熟料配比。

当时的出磨水泥的需水量偏高,通过对出磨比表面积的控制有所好转,但是仍然是在边缘波动。

4月18日由于熟料的温度偏高,造成磨机滑履瓦温度超高磨机跳停,然后发现水泥出现假凝现象,并伴随着需水量的上升。

对此感觉到了事态严重,开始寻求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认为:年初的防堵隔仓板影响
了物料的流速,是造成需水量上
升的主要原因,为了同时达到增
加通风量,降低磨内温度的目
的,与4月20日对磨内防堵隔
仓板中间部分割掉。

割掉部分后
效果不明显,在4月21日又把
磨尾收尘器布袋换掉,换掉后效
果稍有好转,但是仍然达不到要
求,特在24日又把外围的防堵
筛板割掉,同时对隔仓板堵着的
壁缝彻底清除,效果仍然不理
想。

为此4月25日考虑到填充率过大,从2仓倒出15t锻,为了提高磨机磨内的物料流速,4月26日对二仓的研磨体进行了重新级配,提高了平均球经。

此时的物料流速明显上升,比表面积大幅下降,但是需水量变化仍然不大。

经过连续不断的折腾,也没有达到所要的效果,此时只能认真反思。

突然看到黑格尔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此时联想到,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质量管理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其原理进行深刻反思。

二、需水量的定义及其控制需水量的意义
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即水泥需水量,是指能使水泥浆体达到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所需要的拌合水量。

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决定了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水泥需水量小,混凝土的单位需水量也小,水灰比小,混凝土致密,强度高,耐久性好。

所以,水泥需水量决定着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也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是影响混凝土经济性的最重要因素。

为此,混凝土生产商都希望选择需水量少的水泥,以减少混凝土减水剂和水泥的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成本,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目的,这就要求水泥生产企业在生产水泥时,尽量减少水泥需水量,以满足市场所需,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水泥工业优质、低耗、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三、思考需水量的成因与分析
(一)水泥需水量的成因主要有三项
1.化学结合水:它是满足水泥水化初期的矿物反应所需要的水。

毫无疑问它是水泥矿
物水化过程需要的水。

主要与水泥熟料及活性混合材有关。

与其相关的还有与熟料
里的矿物成分有关,熟料矿物组成中需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应该是:C3A,C3S,
C4AF,C2S;与水化速度和早期强度有关,水化速度越快需水量越大,早起强度
越高需水量也越大,即与水化热成正比。

2.吸附水:它是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并形成足够的水膜,即湿润水泥颗粒表面的水。

主要与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有关。

比表面积越多相应的吸附水越大,比表面积越小
则反之。

3.填充水:它是
填满水泥颗粒
之间的间隙
水。

它主要与
水泥的颗粒分
布有关,颗粒
分布广颗粒分
布合理,颗粒
之间的空隙
少,需水量低;
颗粒大小均
匀,颗粒之间
的空隙大,需
水量高。

当然需水量的多
少,成因还有很多,如碱含量影响、颗粒形状的影响、石膏的品种影响等;但考虑到我厂的原材料变化不大,工艺生产条件没变的,熟料需水量没变化的情况下。

我们暂且不继续深究,只对其以上三项进行分析。

(二)通过排除法判断现实影响的因素
1.比表面积的影响:理论上说比表面积越高,需水量越大。

从比表面积大需要的吸附
水多也是对的,但是因为比表面积越大表明细度越细,空隙需水量也随之减小,也
就是说相互之间抵消一部分也是可能的。

通过实际的运行中我公司在4月26号已
经把比表面积大幅度下降,但是效果不明确,所以可以排除比表面积的影响。

2.颗粒级配的影响:颗粒级配毫无疑问对水泥的需水量有一定的影响,调整级配的初
衷是提高磨内物料流速,降低过粉磨现象,通过比表面积的实测是大幅度降低了比
表面积,也就是说比表面积走了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虽然没有颗粒级配分析仪,但
是比表面积提高过粉磨现象应该自然减少,所以判断颗粒级配的影响不是很大。


以予以排除。

3.原材料的影响:这样以来我们把怀疑的重点应该放在了原材料上,怎么才能够知道
需水量和原材料的关系我们通过实验:随机取出磨水泥为原样,做出需水量,再把
需用的原材料磨细达到正常生产的细度,与原样按照100:400的比例掺入,进行需
水量实验得出结果如下:
样 品
原样:样品
需水量
需水量变化 (需水量贡献值)
原样(水泥) 1 138.5 0 粉煤灰 400:100 140.5 2 石 粉 400:100 130 -8.5 石 膏 400:100 120 -18.5 矿 粉
400:100
145
6.5
粉>粉煤灰>石粉>石膏,石膏和石粉贡献的是负值,并且石膏贡献的负值比较大。

从此表中我们也会发现:活性好的物质需水量大,活性越差需水量越小,非活性材料还有降低需水量的性能(这可能是与颗粒级配和空隙大小有关),特别是石膏有大幅度下降需水量的性能,这在理论上行得通,主要是因为石膏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初凝时间,也就是控制遇水水化的速度,在降低水化速度的同时当然就会大幅度降低熟料矿物的水化需水量。

所以我们判断以上的需水量实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 证明
为了再次证明以上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对比公司以前的水泥台账,计算看看能不能吻合。

见下表:
通过表格中的计算数据可以看得出,数据虽说不一样但是变化规律相吻合,依然说明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所以我们应该判断为这次的需水量增大是受物料的影响成分较大。

当然了我们所做的实验不是很准确,主要的原因在于样品是配置的,而不是单一的原样。

但是规律还是对的。

四、 实践与结论
得出以上结论后,对我厂的水泥配料进行了调整,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以上分析完全正确。

2018年5月2日星期日晚8点
配比稠度配比稠度配比稠度配比稠度
原样(水泥)粉煤灰 3.48%0.0717.12%0.38石粉 1.71%-0.15 4.3%0.37 5.22%0.4418.02%-1.53石膏8.55%-1.589.5% 1.757.83% 1.45 4.50%-0.83矿粉14.53%0.9413.8%0.9013.04%0.8513.51%0.88熟料75.21%19.1072.4%18.3970.43%17.8946.85%11.90合计100%18.32100%17.17100%16.92100%10.75实际需水量145.00142.50135.0042.5水泥(4.27)42.5水泥(4.28)42.5水泥(17年)32.5水泥(17年)6.5025.402-18.50需水量变化(需水量贡献值)样品
0-8.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