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光武帝的成语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汉光武帝的成语故事
|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是东汉的开国皇帝。
西汉高祖九世孙,字文叔,南阳蔡阳人。
西汉灭亡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王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刘秀与哥哥乘机起兵,加入绿林军。
在昆阳大战中(见成语故事《疾风知劲草》),他率骑突围求援,打败了王莽的主力军。
这是推翻王莽政权关键性的一战.刘秀从此声威大震。
更始帝刘玄对刘秀的长兄刘縯十分妒忌,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刘秀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出巡河北,取得了官僚、地主的支持,又镇压并收编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见成语故事《推心置腹》),力量迅速壮大。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国号仍为汉,定都洛阳,年号建武,史称后汉、东汉。
刘秀当上了皇帝,但国家仍处在动乱之中。
他废除王莽的苛政,让人民休养生息。
他又调集军队,镇压了赤眉起义军(见成语故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复归统一(见成语故事《得陇望蜀》、《敝帚千金》等)。
成语故事《疾风知劲草》出自《后汉书·王霸传》,王霸跟随刘秀打天下的故事。
“疾风知劲草”,意谓在疾风中可以看出哪些是劲草。
比喻在危难的时刻,才能了解谁是坚贞不移,经得起考验的人。
成语故事《披荆斩棘》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冯异跟随刘秀东征西战,帮助刘秀统一中国的故事。
“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成语故事《积不相能》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刘秀和谢躬长期不和,刘秀利用机会,杀死谢躬,以铲除异己势力。
“积不相能”,意思是长期以来互不亲善。
指两方一向不和。
成语故事《推心置腹》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刘秀打败铜马起义军并进行收编的故事。
“推心置腹” 比喻诚心待人。
成语故事《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刘秀登基以
后,建威大将军耿弇帮助刘秀平定彭宠、张丰、张步(在河北和山东)等割据势力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事情最后一定能成功。
也作“有志竟成”。
成语故事《敝帚千金》出自《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吴汉攻打公孙述并占领成都的故事。
“敝帚千金”,指家里的一把破扫帚,价值等于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也当作宝贝。
成语故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东观汉记·冯异传》,刘秀登基后,他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会同邓禹、邓弘率军西进,和关中赤眉军作战的故事。
东隅:日出的地方,也指早晨;桑榆:落日所照的地方,也指日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却在那里取得了成功;也比喻先败后胜。
成语故事《旗鼓相当》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刘秀联合蒯嚣战胜公孙述的故事。
旗、鼓:古时军队中发号令的工具。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原作“鼓旗相当”。
成语故事《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岑彭既平定了陇右,又得到了西蜀的故事。
“得陇望蜀’,意思是得到了一个又想得到另一个,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故事《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汉光武帝平定天下后,他勤政爱民,经常工作到深更半夜才就寝。
太子刘庄,劝谏父皇爱惜身体,注意休息,光武帝回答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乐此不疲”意思是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