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之三元思辨性作文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之三元思辨性作文汇编
话题 :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
【浙江省Z20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参考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材料型作文题。

材料中给出生活中的几面镜子,我们先来理解下几个提到的镜子的寓意。

望远镜的寓意:看的高,看得远。

只有拥有远见的人,才能看到未来。

如果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看到远方的星辰大海?
显微镜的寓意:看的清,看的细。

圣人能谋大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学会以显微镜般的细致,去深挖细节,逐个击破,从而成就伟业。

太阳镜的寓意:保护自己,抵御外界的侵扰。

看世间争争吵吵,纷纷扰扰,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如果没有一颗足够淡然的心,那将被世事携裹,永无宁日。

哈哈镜的寓意:笑对人生,难得糊涂。

人生清醒并不难,难得的是糊涂。

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宁静心态的写照。

除了这几种镜子,还可以写放大镜、平光镜、墨镜等我们熟悉的镜子。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道理和可以上面提到的镜子的作用和寓意结合起来认识,比如要未雨绸缪,制定计划等话题可以和望远镜联系在一起论证分析;要深入分析问题的细节本质,剖析找问题原因等可以和显微镜解决问题的原理类比;要学会保护自己,拥有钝感力,善于在困窘中发现幽默,敢于自嘲等可以和哈哈镜划归在一起;而平光镜就是能让我们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不忘记初心,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写作的时候可以就一种镜子写一类问题,也可以就一类问题从多个角度发掘多种意义。

可以正面写,也要适当反面论证,辩证地写。

具体论据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更要将眼光投射到社会问题和公共热点上,不仅要有生动和具体的一面,更要让我们的写作有深度和广度,有可以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参考立意】
1.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高才能望远(望远镜)。

2.细节决定成败(显微镜)。

3.抗压抗挫折,锻炼一颗强大的心(太阳镜)。

4.笑对人生,难得糊涂(哈哈镜)。

【参考范文】
登高望远,俯身显微
姚鼐登上泰山,赏“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壮景;屠呦呦沉心钻研,获得低温提取青蒿素的启发。

伟人尚是如此,故而于我辈新时代学子而言,应当为心灵装配一“望远镜”以登高望远,一“显微镜”以俯身显微,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向将来进发。

“望远镜”可助我辈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会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通达。

放眼远方,则能则我们更好地规划人生,振翩高飞。

由此可得,“望远镜”实为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利器。

然,面对如此利器,我辈则更当理性待之。

切莫沉溺于高峰体验不可自拔,否则将陷入与“神童退学”类似的困难境地。

合理规划将来,认清自己心之所向,不要被短浅的表面蒙蔽而断送光明前途。

“显微镜”相比“望远镜”,则更显实效,更能在当下付诸实践。

即使是音乐界天赋异禀的“lingling”们也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何况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呢?正如韩愈所言“古之圣人,出一般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愈圣,愚亦愚。

”我辈应当用好“显微镜”,关注当下的错误,积极去解决。

以免为未来埋下隐患。

暴露出隐性的错误,能够使我们不沉溺于如“柯立芝繁荣“般的表象浮华之中,而是更好地正视自我,约束自我,从而“止于至善”。

灵活结合“望远镜”与“显微镜”的使用,也是一大难题。

我们既不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亦不可过分钻牛角尖,深陷于当下某个过不去的挫折之中。

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才最有利于我们心灵的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有的放矢呢?要想真正发挥这两面镜子的效用,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应当借助身边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他们既可充当“望远镜”与我们探讨人生问题,思考未来去向,又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迷途知返,当好“显微镜”。

他们正是这两面镜子的生活原型,但当然只是包括但不限于借助他们的帮助。

我们就更容易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仅限于纸上谈兵了。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要登高望远,俯身显微。

话题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东莞2022-2023学年度教学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禅家语常引人深思,譬如“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有人认为:见过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才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

也有人对“人生三见”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是一道三元关系的作文。

以禅家语“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点出三元,然后指出三元的关系:“见过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分量”,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我塑造。

“见过天地才知道自己的卑微”,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见汪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肤浅;不见高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

“见天地”是对自己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给自己明确的社会定位。

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当的适合自己的状态,从容的去面对众生。

综合来看,意思是洞察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此时面对众生,才能做到所谓的虚怀若谷,大象无形。

表明人应该面对自己,认识并塑造自我,之后,见天地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见众生才能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
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要学会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行文思路上,可采用递进式结构,首先明确在天地和众生之中,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先论述当一个人不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放眼全天地间,认识到世界之大,自己之渺小,生起包容豁达之心;再论述洞察自己,见过众生,放眼世界后的超然物外,抛开自我和一切物质束缚,将众人所需作为自己所求,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最后立足时代,结合青年的身份,认清自我,准确定位,融入时代大潮,从自己开始,从当下开始,一点一滴,踏实奋进,激扬青春,实现服务于人民的理想。

【参考立意】
1.天地众生为镜,方知自我所在。

2.心怀天地众生,方能窥见自己。

3.洞见天地小我,心怀众生大我。

4.放下小我,始见众生。

【参考范文】
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禅语有云:“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窥视内心深处,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见天地,纵目天下广宇,天高地迥,海阔云远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见众生,心怀万民苍生,悲悯黎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顶天立地服务众生。

《礼记》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新时代的我辈青年当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木槿昔年,浮生未歇。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见自己,贵自知,躬自省,不断砥砺,向更好的自己出发。

子曰,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

见自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的决心,明心见性,含章可贞。

见过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分量,因为见自己,才谦虚恭谨。

柳子厚以愚溪自称,写出了传世的《愚溪诗序》;因为见自己,才不断磨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成就了卢延让的诗坛佳话。

我辈青年只有更好地洞察自己的内心,不断向上,才能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一草一天堂。

一叶一如来。

见天地,开视野,广格局,志存高远,满腔豪情写就芳华。

邵谒说:“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见天地,需要我们放眼天下心怀国家,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见过天地才知道自己的卑微。

因为见
天地,回到基层一线,黄文秀才有了更高远的格局,为一方百姓脱贫,为天地生民立命;因为见天地,广视野,让苏炳添奋进不止,运动生涯才绽放出绚烂之花。

我辈青年亦需不囿于自己的圈子才能翱翔天宇。

无关迟暮,不问翻覆。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见众生,知民情,生悲悯,心系苍生,九死不悔为国为家。

俞大猷说:“丈夫不逆旅,何以济苍生。

”见众生则需要我们心怀忧民情,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见自己又见天地,此时再面对众生,才能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

燃灯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李桓英,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感动中国的诗人叶嘉莹,他们都是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见自己,见众生,眼底有光,心生大爱,才做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不凡之举。

于眼界与鸿鹄之志中见自己,于奋斗与拼搏向上中见天地,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见众生,此诚为三见之实行。

禅语悟人生,小我大我情。

酌古,少陵野老有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斟今,边防战士曾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自当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话题: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
【2023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三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回顾2021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

中国人都是很勤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果。

我们完全赞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


逃离倦怠,远离喧嚣,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个体生活的质量,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

外在的世界即便再嘈杂,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清爽明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上述关键词中任意两个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离倦怠,呼唤健康”主题演讲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首先指出的是当前社会某种程度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现象,就是人们被社会裹挟,被动地参与非理性的竞争之中,从而导致身心俱疲;出题者则充分肯定努力
工作、学习的价值,反对过度劳累,内卷的对立面并不是“躺平”“佛系”。

出题者的观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多一点辩证分析。

材料针对“逃离倦怠”提出了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

所谓适度,主要是指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结合自身实际,劳逸结合,找到平衡点;所谓降噪,主要是指坚定自己的目标,尽量减少外界的消极干扰,坚定地朝既定目标前行;所谓停顿,主要是指适时地对人生进行沉淀、反省、小结、调整,让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宽阔;所谓滋养,主要是指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成长的养分,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这种滋养来自多方面,比如书籍、师友的教导、生活的经历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材料的核心词语是立意的基础和关键。

从任务要求来看:一是要从“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中选择两个关键词作为立意的基础;二是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如选择“降噪”“停顿”,可写人应当学会做减法,不被时代裹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降噪”和“停顿”。

要通过“降噪”避免被外界影响;要通过“停顿”来思考适合自己的方向。

【参考立意】
1.撇去喧嚣,滋养我心。

2.远离红尘喧嚣,守护一方净土。

3.人生驰而不息,阅读滋养心灵。

4.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5.停下脚步,静观人生。

6.严寒难锁春风,静待草木蔓发。

7.纾解焦虑,放慢脚步。

【参考范文】
素履以往,人生澄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此发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素履以往,人生澄明”。

山河骛过,山陵浸远,回望一路急行军的中国,创造出七十年“当惊世界殊”的灿烂成就,也面临着时代大潮新的喧嚣。

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辛勤付出与拼搏奋斗。

诚然,中华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品质令吾辈赞叹与学习,但揆诸当下,过度的竞争,裹挟,压力也让新时代的人们喘不过气——由此观之,唯
有适度的良性竞争,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素履以往,行至天光;以及内心的自我滋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找到自我的满足感,人生澄明,吾辈才能真正逃离倦怠,保持健康,为国家书写更灿烂的华章。

素履以往,人生澄明,是适度,是保持自我内心的安定。

“万物静观自得时,四时佳兴与人还。


斟昔,殷纣王暴虐无道失天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秦二世最终被阿房宫所累,如画江山响悲歌。

这些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王朝的陨落,不正是君主们被过度无节制的欲望所控制,最终迷失自我,落得失去家国的惨痛代价吗?反观孙中山先生,连一块像样的手表都舍不得买,被戏称为“布衣总统”,这便可以告诉吾辈,唯有适度的追求与竞争,决不以过度的目标感去满足内心的欲望,才能在这个波谲云诡的社会立足,安身立命。

我想,当下存在的“躺平”现象,也正是当代青年困顿于社会达尔文式竞争下的疯狂内卷,想寻求适度的平静与放松的呐喊与挣扎吧?所以,吾辈当秉持“适度”之尺,如此,人生将清爽明白!
素履以往,人生澄明,是滋养,是获得精神上的富足与充实。

“余则褞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续易安灯火,继静安绝学,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清贫节俭,她却活得自在充盈,这便是由于叶老的内心早已被万卷诗书填充得满满当当,灵魂早已被文学滋养得澄澈明净,所以外物的名利,嘈杂都无法动摇她将诗词传承下去的决心,这便是滋养的力量。

犹记一位农民工在返乡时特意来到扬州图书馆并留言:“书籍是涤荡心灵的良药。

”是的,要想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拥一隅自己的小角落,活得通达且健康,通过知识、书籍等的润泽与滋养是不二选择。

当吾辈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与富足,那么外界再怎么“卷”,再怎么“成”,我们都能够不骄不躁,以素履去拥抱我们澄明的人生!
当然,逃离倦怠,呼唤健康决不是逃避责任,放弃理想与追求。

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警报正为我们拉响,核爆危机阴魂不散,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双头怪胎竞相疯长,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吾辈决不可全然“躺平”,不去踔厉奋发,努力担当。

我们反对的是常态化的过度无效劳累和“得即高哉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的俗耐与浮躁。

旭日初升,其道大光,鹰隼试翼,浴火烽芒,让吾辈后浪携起手来,秉持“适度”,心怀“滋养”,素履以往,获澄明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话题:进档、倒档和空档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60分)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档、倒档和空档。

前进档和倒档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

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题材料引入汽车驾驶术语,以驱动汽车的不同行驶动态来创设写作情境,材料虽然取自驾驶术语,但贴近生活概念清楚明晰。

材料中精准阐释了“前进档、倒档、空档”三者的含义和关系;材料以行车为喻,又不止于行车操作。

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对“前进档、倒档、空档”三种不同概念的内涵及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还要揣摩出命题人暗含的情绪指向,即“根据对外部环境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方向的选择,汽车的进退,不仅蕴含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和道理,更可扩展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思维。

考生需抓住“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暗含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事物的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进取,这是人生的追求;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果断地退与理性地停一停。

考生可以从行车三种不同方式出发,先做多角度分析,然后联系现实,揭示其哲理,确定立意,但要注意,无论是进、退还是暂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安全驶达目的地。

行文中应阐明“进、退、停”的关系,如可先阐述什么是“进、退、停”;接着论述“退”“停”有时是更好的“进”;再论述“退”“停”是“前进”的保障;最后论述无论是“退”“停”最终都是为了“前进”。

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如列举三尺巷的事
例、休养生息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退一步海阔天空、苏秦的一年埋头苦读是为了复出、诸葛亮躬耕南阳是在等待良主等事例来论证“退”和“停”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参考立意】
1.“退”和“停”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2.前进的路上,退一退停一停,没准能领略不一样的美景。

3.“退”“停”有时是更好的“进”。

【参考范文】
及时换档 ,因时而变
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时代潮流瞬息万变,身处其中的我们驾驶人生之船极易陷入迷茫的游涡。

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我们应当锻练出强大的断决力和洞察力,及时调整方法,进退有度,来去自如。

行驶在人生之路上,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档位调整状态,归正方向。

前进挡促使我们以专一的态度奔向目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倒档提醒我们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亦或“退一步海阔天空”;空档保证我们在休息时蓄积力量,避免长时间工作的损伤,自知“止,吾止也”。

或许前进是人生的常态,但我们决不能忽视退与止的功用。

物理学中,不断加速意味着速度提升,从而使物体具有更大的能量,一旦遭受碰撞,其毁灭性会超乎想象。

顽固不化的努力,自以为下足了功夫,终会如同老牛拉磨,小鼠转轮盘一般一步也不能前进原地打圈。

灵活运用“档位”,才能让人快速达到目的。

退,不是畏缩,而是心灵的进步。

苏轼遭受贬谪后未曾陷入低迷,而是乐于现状,迟高位而安其生。

纵然“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不改其乐。

抛却执念与名利,以追求灵魂的升华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式的成功。

鲁迅弃医从文,退出医治形体之痛转而以笔刃向黑暗拔剑见义,刺入人心的痛楚。

这样的“退”何尝不也是一种“进”呢?止不是自我放弃,而是精神的休养生息。

僧人幽居山中深林,静坐禅悟,通习佛经,感知天地;武功绝学之材团关修炼,远离尘俗,终究参透,更上一层楼。

现如今的人,于繁华中驻足,让清风穿过心灵走廊,在另一边产生花朵与万物,聆听生命之美的同时,能否也使人内心舒畅,镇定焦躁不安的心?长久的水流换取岸旁风物的挪移,静静待发的青叶终等到万木荟蔚之美。

止中有静,而静中亦争,在危急面前,越是能止住不安,静中沉思,远虑深谋之人,越可成就大器。

面对外物的改变,我们当代青年亦应用好进退止之法,进而不躁,退而知时,止而知思,唯有自如之心方能见难知法,见危而化。

这样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同时养心静气,达到人格的升华。

路亦漫长,行亦致远,奋辑笃行,不负韶华。

话题 :跟跑、并跑、领跑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跟跑、并跑、领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态。

“跟跑”是指跟在别人后面跑,因其代表着相对落后而往往为人所排斥;“并跑”是与别人并行着跑,代表着齐头并进:“领跑”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代表着暂时超越。

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领跑。

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材料共四句话。

第一句总起话题:“跟跑、并跑、领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态。

跑步是一项竞技运动,有隐喻意味,“奔跑的不同姿态”作为喻体,本体应与人或人类活动相关,指发展的不同状态。

第二句分说“跟跑、并跑、领跑”各自的涵义。

第一,“跟跑”是指跟在别人后面跑,因其代表着相对落后而往往为人所排斥。

“跟跑者”处于劣势,落后于人、被人排斥,对应人生的低谷时期或发展初期,此时内外压力考验着主体的心理韧劲,迈得过去,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新的篇章;迈不过去,则尝尽落败的苦楚,甚至沉沦。

第二,“并跑”是与别人并行着跑,代表着齐头并进。

能并行奔跑的主体须水平相当,以同样的步速向终点奔去。

“并跑者”既是战友,也是敌手,一方面奋斗路上互相鼓励陪伴,另一方面也在暗中较劲、互相给对方压力。

“并跑”相比“独跑”更不容易松懈,找到合适的并跑对象也是成功路上的关键步骤。

第三,“领跑”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代表着暂时超越。

“领跑者”是强者,实力领先于同一赛场上其他人,因而能独领风骚,是夺冠的热门选手。

但注意材料说的是“暂时超越”,一时领先不代表一直领先,领跑之人若不能保持优势,或过早得意,极有可能被后来者赶超。

不到终点不知胜负分晓,强者易骄躁,尤需慎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