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促进了民族教会的建立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13.如表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进出口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单位:百万英镑)
工业制成品
(单位:百万英镑)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74年
173.4
23.7
47.1
205.3
1884年
169.0
1911年
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组建第一届责任内阁。在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占5人,汉族官僚仅4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材料二 清末最后十年所遭遇的转型困境致使其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被认为更迅捷有效的革命,其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背道而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罗志围《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D.壮大欧洲无产阶级 力量
15.如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 )
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B.反映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
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D.源于二战后生产力 飞速发展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D.反映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
10.20世纪80年代初,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在中国农村涌现。这些现象的出现( )
A.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B.表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说明市场经济已成社会共识D.反映农村经济活力的增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18.下图是上海发展的缩影,也是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粮票到股票
1955年,第一套全国粮票开始发行,自此,粮票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冰箱、洗衣机,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靠这些票来换。1993年,随着粮油的敞开供应,粮票终于走进了历史里。
8.抗战时期,中共在建立“三三制”政权的同时,将“遇事协商”与“投票选举”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表明( )
A.政权建设提高了人民抗战热情B.中共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
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
2.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奖励军功制: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这一现象( )
A.加剧秦朝统治的暴政倾向B.标志着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
——摘编自田磊《科举制与唐前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换》
材料二 由于寒人便于驱策,宋代科举从一开始便奠定了裁抑子弟,选拔寒士的鑍调。为此,宋太祖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杜绝“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之风”,采取“糊名”“誊录”。宋太宗淳化三年,朝廷明诏:“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摘编自江南月《粮票,一个特殊年代的“记录者”》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震动。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前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国。后楚国不断北上争霸中原,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时已“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源于清政府外交活动的努力B.反映了列强对日本扩张的警惕
C.利于中国救亡运动争取支持D.直接导致三国干涉还辽的发生
7.如图为漫画《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B.可以佐证当时国民经济发展遭遇挫折
C.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破坏D.证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封建政权性质
9.如表是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这( )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社会总产值
557
683
820
1015
农业
326
384
420
46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业
140
191
264
349
建筑业
4
13
24
57
运输业
19
19
24
35
商业
68
76
88
113
A.说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B.表明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
C.推动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D.有利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3.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 )
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编自吴晓春、汪世林《门罗主义—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门罗主义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科举制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遗拔人才,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举制的公平性
材料一 隋文帝平陈后,以天下太平,大兴学校。“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确立了朝廷设科招考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的考试制度。正所谓,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定继世。
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
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
C 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
6.甲午战争前,西方国家的一些报刊认为日本出兵是致力于争取朝鲜的国家独立。战争爆发后,这些报纸又纷纷刊文称:“日本不仅挑起了战争,而且现在所显露出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半岛的平定或是从外国压迫势力下解放朝鲜。”这种变化( )
——摘编自李雅娜《唐宋之际的寒门崛起与士族衰弱—以科举制为切入点》
材料三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证明主考官并未舞弊,但明太祖为笼络北方士人,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皆北士也,史称“南北榜争”。这把长期存在的科考录取的地域分配问题提上了日程,宣德二年(1425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摘编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的公平性进行评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统治阶级挽救危机的努力
材料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部分)
1901年
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同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摘编自《人民网》
票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图中票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大陆,由于它已获得独立,从此可以保持自由状态,此后不能再被认为是任何欧洲国家用来当作殖民地的地方。”“联盟各国的政治制度同美洲的政治制度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认为任何要把他们的制度扩展到本半球上的任何部分的企图都将危及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但是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维持独立的政府,如果遭到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我们只能认为那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这一宣言后被称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产生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
4.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要求各省推行保甲法,拣选宗族中的人士为族正;道光时期,相关律例赋予族长、绅士以“捆送”族人权力。金田起义后,清政府要求乡绅办团练,形成“族团”以维护治安。据此可知( )
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B.宗族族长获得地方的治理权
C.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5.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 )
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
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
11.中古早期 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后期,国王与贵族、封建诸侯以及市民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国王超越直属领地限制,逐渐建立对全国统治。这种变化( )
A.根源于议会君主制的建立B.标志着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
12.近代,欧洲的一些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认识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自然规律可以被探寻,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可以被探寻。他们提出一系列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主张。这些理论( )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唇;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4 6
59.6
196.6
1894年
156.4
30.6
75.3
173.5
A.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对外贸易发展B.英国始终居贸易顺差地位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被撼动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14.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反映了亚洲的觉醒( )
1902年
清政府饬令各省,选派留学生
1903年
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
1905年
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
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
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其条款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C.促进了民族教会的建立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13.如表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进出口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单位:百万英镑)
工业制成品
(单位:百万英镑)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74年
173.4
23.7
47.1
205.3
1884年
169.0
1911年
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组建第一届责任内阁。在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占5人,汉族官僚仅4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材料二 清末最后十年所遭遇的转型困境致使其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被认为更迅捷有效的革命,其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背道而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罗志围《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D.壮大欧洲无产阶级 力量
15.如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 )
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B.反映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
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D.源于二战后生产力 飞速发展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D.反映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
10.20世纪80年代初,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在中国农村涌现。这些现象的出现( )
A.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B.表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说明市场经济已成社会共识D.反映农村经济活力的增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18.下图是上海发展的缩影,也是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粮票到股票
1955年,第一套全国粮票开始发行,自此,粮票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冰箱、洗衣机,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靠这些票来换。1993年,随着粮油的敞开供应,粮票终于走进了历史里。
8.抗战时期,中共在建立“三三制”政权的同时,将“遇事协商”与“投票选举”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表明( )
A.政权建设提高了人民抗战热情B.中共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
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
2.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奖励军功制: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这一现象( )
A.加剧秦朝统治的暴政倾向B.标志着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
——摘编自田磊《科举制与唐前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换》
材料二 由于寒人便于驱策,宋代科举从一开始便奠定了裁抑子弟,选拔寒士的鑍调。为此,宋太祖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杜绝“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之风”,采取“糊名”“誊录”。宋太宗淳化三年,朝廷明诏:“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摘编自江南月《粮票,一个特殊年代的“记录者”》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震动。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前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国。后楚国不断北上争霸中原,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时已“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源于清政府外交活动的努力B.反映了列强对日本扩张的警惕
C.利于中国救亡运动争取支持D.直接导致三国干涉还辽的发生
7.如图为漫画《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B.可以佐证当时国民经济发展遭遇挫折
C.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破坏D.证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封建政权性质
9.如表是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这( )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社会总产值
557
683
820
1015
农业
326
384
420
46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业
140
191
264
349
建筑业
4
13
24
57
运输业
19
19
24
35
商业
68
76
88
113
A.说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B.表明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
C.推动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D.有利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3.隋唐对江南运河的疏浚,使得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从贞观到天宝年间,江南运河沿线四州的户数增长率为353.3%,户口增长率为570.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江南地区的冶炼、造船、制瓷、编织、制盐、造纸、制茶也迅猛发展。这反映了( )
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编自吴晓春、汪世林《门罗主义—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门罗主义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科举制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遗拔人才,公平是其内在的重要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举制的公平性
材料一 隋文帝平陈后,以天下太平,大兴学校。“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确立了朝廷设科招考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的考试制度。正所谓,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定继世。
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
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
C 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
6.甲午战争前,西方国家的一些报刊认为日本出兵是致力于争取朝鲜的国家独立。战争爆发后,这些报纸又纷纷刊文称:“日本不仅挑起了战争,而且现在所显露出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半岛的平定或是从外国压迫势力下解放朝鲜。”这种变化( )
——摘编自李雅娜《唐宋之际的寒门崛起与士族衰弱—以科举制为切入点》
材料三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证明主考官并未舞弊,但明太祖为笼络北方士人,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皆北士也,史称“南北榜争”。这把长期存在的科考录取的地域分配问题提上了日程,宣德二年(1425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摘编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的公平性进行评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统治阶级挽救危机的努力
材料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部分)
1901年
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同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摘编自《人民网》
票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图中票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大陆,由于它已获得独立,从此可以保持自由状态,此后不能再被认为是任何欧洲国家用来当作殖民地的地方。”“联盟各国的政治制度同美洲的政治制度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认为任何要把他们的制度扩展到本半球上的任何部分的企图都将危及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但是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维持独立的政府,如果遭到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我们只能认为那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这一宣言后被称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产生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C.运河沿线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D.国家对运河运输的高度重视
4.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要求各省推行保甲法,拣选宗族中的人士为族正;道光时期,相关律例赋予族长、绅士以“捆送”族人权力。金田起义后,清政府要求乡绅办团练,形成“族团”以维护治安。据此可知( )
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B.宗族族长获得地方的治理权
C.宗族在基层治理中作用加大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5.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 )
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
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
11.中古早期 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后期,国王与贵族、封建诸侯以及市民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国王超越直属领地限制,逐渐建立对全国统治。这种变化( )
A.根源于议会君主制的建立B.标志着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
12.近代,欧洲的一些思想家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认识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自然规律可以被探寻,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可以被探寻。他们提出一系列涉及宗教、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主张。这些理论( )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唇;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4 6
59.6
196.6
1894年
156.4
30.6
75.3
173.5
A.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对外贸易发展B.英国始终居贸易顺差地位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被撼动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14.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反映了亚洲的觉醒( )
1902年
清政府饬令各省,选派留学生
1903年
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
1905年
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
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
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其条款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