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
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
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可从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誓言〕、性质几方面归纳。
【四】知识链接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
1897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
1900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
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
其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经失败。
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创建同盟会
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展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
(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 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结合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2.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4.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5.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七、目标检测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中国同盟会
2、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 “鞑虏”指的是〔〕
A 、西方列强
B 、满清贵族
C 、满族人民
D 、少数民族 3、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胜利的起义是〔〕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4、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
A 、黎元洪
B 、孙中山
C 、黄兴
D 、宋教仁
5、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6、仔细阅读以下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请问: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他的 第一站就是中山陵。
你知道为什么连战把第一站选在这里吗?孙中山 为什么会受到世人的敬仰?请你简单的概括一下孙中山的重大革命活 动。
相信你一定行!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8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9课《新文化运动》,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纠错矫正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