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Ⅰ卷)Word版缺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数学(新课标I卷)Word版无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1,2,3,4},B={x|x=n2,n∈A},则A∩B= ( ) (A){0}(B){-1,,0}(C){0,1} (D){-1,,0,1}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A)-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B)-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 (C)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D)1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 (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已知双曲线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a>0,b>0)的离心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A)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B)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C)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D)y=±x(5)已知命题p:,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p∧q (B)¬p∧q (C)p∧¬q (D)¬p∧¬q (6)设首项为1,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A)Sn =2an-1 (B)Sn=3an-2 (C)Sn=4-3an(D)Sn=3-2an(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A)[-3,4](B)[-5,2](C)[-4,3](D)[-2,5](8)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C:y²=4x的焦点,P为C上一点,若丨PF丨=4,则△POF的面积为(A)2 (B)2(C)2(D)4(9)函数f(x)=(1-cosx)sinx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10)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²A+cos2A=0,a=7,c=6,则b=(A)10 (B)9 (C)8 (D)5(11)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A)18+8π(B)8+8π(C)16+16π(D)8+16π(12)已知函数f(x)= 若|f(x)|≥ax,则a的取值范围是(A)(-∞] (B)(-∞] (C)[-2,1] (D)[-2,0]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2013年高考真题——英语(新课标I卷)Word版无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3.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在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如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 £9.18. C£9.15.答案是C。
1.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Take photos.B.Buy a camera.C.Help the woman.2.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A noisy nightB.Their life in townC.A place of living.3.Where is the man now?A.On his way.B.In a restaurant.C.At home4.What will Celia do?A.Find a player.B.Watch a game.C.Play basketball.5.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Saturday.B.Sunday.C.Mon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Ⅱ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 ,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正确答案涂黑,如需更改,请先用橡皮擦干净。
3.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形成了思想史上的奇观。
狭义上,诸子之学仅限于先秦时代;广义上,诸子之学则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作为现代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这些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回顾、反思历史上的思想家所说的内容,还需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当今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系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思想的交融,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这两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___女士是一位瘦秀成熟的女性,身上散发着文人气质和军人风度。
她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进行,那里的钟声传得很远,给她留下了清晰的回忆。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精校版)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Word版无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答案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真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漩(xuán)涡按捺(nài)饯别(jiàn)稍纵即(jí)逝B. 桑梓(zǐ)鬈(quán)发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C. 混(hùn)淆盘桓(huán)喷(pân)香力能扛(káng)鼎D. 潜(qián)伏佝偻(lóu)拙(zhuó)劣戛(jiá)然而止【答案】B【解析】今年字音的考查,仍然考平时生活中常用字词的读音比如A按捺(n à),形声莫套读;C力能扛(gāng),多音读次音;D拙(zhuō)劣,方言要纠错这就要求考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努力做生活的有心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D.初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答案】 C【解析】考查学生日常字词的积累和运用,这些错字都是平时容易写错,平时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难以发现,容易失分A唇枪舌箭——剑;B五大陷井——阱;D登陆——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型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答案】 A【解析】依旧在成语运用限制上做文章,例如,题中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近义词误用“热诚”应改为“热情”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积累的同时要在成语的运用范围上多加关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三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答案】D【解析】在病句方面,考了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缺少成分”等几个常见考点A搭配不当“表现了……故事”B杂糅应去掉“距离”或“深入研究”C第二句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分)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画上者妙在,梦中者妙在,胸中者妙在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找出和上文对应的词语:“丘壑”对应“地上”,“笔墨”对应“画上”,“变幻”对应“梦中”,“位置”对应“胸中”所以空格处依次应为④②③①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分)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答案】示例: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除了透过故事本身挖掘人生启示之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在保证语言运用到位的基础上又带有了几分对生活的思考,这一题要求字数不超过25个7.请参照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以“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答案】夜晚,是一张黑幕布,星星是一盏明灯,太阳一出,它就走了【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除了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一题想拿高分不容易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是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样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生生地打断了,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8.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答案】D.【解析】考查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确切来说是对原文句子意思的理解此题答题时,根据阅读结果可以直接选出D 这个答案,因为D项是说古典柱是传统建筑的最高表达方式,很难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与题干相悖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经枯竭的论断B.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C.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D.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被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使用【答案】C【解析】C项强加因果,因为C项前后两个分句没有构成因果关系10.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答案】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②这是文化的选择【解析】这题是浙江卷特色的体现之一浙江卷不同于全国卷的一点就是在现代文阅读最后第一题采用了主观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先分层,后提取关键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寒暑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须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食和照顾水牛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篙这些也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备干草便能果腹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篙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个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是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着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这时的我们,头扎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长剑骑战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野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甚少,干的却是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里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条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条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⑾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本文有删改)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用意?(3分)【答案】①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②“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解析】此题结合文本考标点符号的作用,很有新意注意本身作用和文本作用缺一不可12.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答案】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交换”)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抬上”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解析】要求对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③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答案】①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戏剧效果②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需要注意是能否挖掘选文突出的主旨,14.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答案】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 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巧分析,注意从题目、线索、手法,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挖掘,把术语和文本结合起来15.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答案】15.①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②考生感悟: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和对文本写作意图的深度思考和探讨是浙江高考语文最特色的部分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要求考生结合文章的主旨能对作品的深层意味的进行挖掘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道而闻四方者不过数人此数人者,非特任守令也过此数人,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诸郡守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是天子大臣爱国与民而重守令之意,可谓无不至矣而诏虽下,举者卒不闻惟令或以旧制举,不皆循岁月而授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答案】B【解析】依旧考查文言热点实词为主C 选项中的“诬”是欺骗的意思,可以通过上下文读出来,不难其他三项解释没有错误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答案】 B【解析】文言虚词的考查虚词题主要考查辨析的能力,考生只需要知道一组虚词中两个词是否是同一意思即可难度不大B项均为助词,表语气停顿A项连词,表递进/副词,将要;C项连词,表假设/连词,表转折;D项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答案】C【解析】这题是细节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考生遇到这种题时一定要将题目信息定位回原文,细细翻译,一个都不能错,切不可直接凭借记忆来做题C 选项“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是“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而不是“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与原文不符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答案】19.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解析】断句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程度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则”“而”“卒”等常用标志,找名代,定主语和宾语找标志,定首尾: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也可以帮助断句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2) 奚重而不更也?(3分)【答案】⑪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患呢?⑫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解析】翻译主要抓住译文的句式特点,或者译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1)句中的“岂”“而”“密于法”“若”(2)句中的“奚……也”“重”“更”?都是采分点(二)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ã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2分)【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与识记难度不大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解析】要求考生比较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对比要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效果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答案】颜子恶衣恶食【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学而》的理解与识记难度不大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解析】考查学生确定观点的能力《论语》的考查,体现了对文化论著的“经义”辨析与“批判继承”的教学理念选用了课文中子贡与孔子对话突出表现了孔子“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的思想(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志士仁人,,”(《论语》)。
高考作文之2013新课标高考语文作文

2013新课标高考语文作文【篇一: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课标卷】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课标卷 1.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网络另一说法是课标卷2卷(适用省:贵州甘肃青海西藏云南河北黑龙江海南吉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能力考查”成重点张祥洲表示,我省2013年使用的新课标卷,“能力考查”将成为重点。
张祥洲表示,试卷“能力考查”将分为几个方面,除了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等主要能力之外,还会关注到几个方面。
考生的计算能力:现在的课改和高考选拔都很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思考能力:可以判断2013年高考将会出现更多的思考性命题,就是考生不能通过单一思考来得出最后结论,而是需要通过“转几个弯”,需要对新情境进行解读处理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记忆力的考查:记忆能力是学生的基础能力,每年的高考都会有大量的记忆类题目,2013年高考对考生记忆能力的考查将更为严格,在填空题、选择题上的准确性将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重要方式。
试卷更具“选拔性”张祥洲表示,2103年我省使用的新课标卷,选拔性将体现得更为明显。
张祥洲表示,选拔性将重点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奖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裨.(bì)益窠.(kē)臼偌.(nuò)大潜.(.qián)移默化B.发轫.(rěn) 烘焙.(péi) 禀.(bǐng)赋既往不咎.(ji ù)C.臧否.(pǐ) 契.(qiè)合澄.(chéng)澈乳臭.(xiù)未干D.造诣.(.yì) 编纂.(zuǎn) 泊.(bó)位游目骋.(chěng)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膏梁青涩雍容华贵豆寇年华B.缴纳戍边平心而论得鱼忘筌C.桀骜羁旅摩肩接踵励精图治D.袅娜覆盖开城布公呕心沥血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_有㖙,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解析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详析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解析】A项“亢”与“伉”读(kàng)、“吭"读(háng)和“沆”读(hàng) ,B项“稂”、“锒"、“琅”读(láng)、“阆”读(làng),C项“孩”、“骸" 读(hái)、骇读(hài)、“赅”读(gāi).本题考查词语信息量较大,有的两组词语之间联系不大,这就需要考生的复习备考要适当增加记忆积累的范围。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逐步缩小答题范围.2。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应填“买椟还珠",“买椟还珠" 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第二空根据“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一句,所以选填“殊途同归”最为恰当,“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三空根据“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选填“如履薄冰”,“如履薄冰”指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本题成语的考查数量虽然较多,但题干中明确的语境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三个空都可依据这一点3。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
【解析】题干中已明确答题的方向:画线句子的含义。
因此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针对“穿鞋”上升到“改变自己”,针对“给全世界铺上地毯"上升到“改变世界”。
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述.4.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表转述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
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2012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kàng/ ha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 āi D项全读k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
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江西卷(解析版)

201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题详解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衣着(zhuï)果脯(fǔ)给(gěi]养揆情度(duï)理B、蟊(máo)贼呵(hē)护湍(tuān)急模棱(léng)两可C、载(zài)体供(gîng)认涔(cén)涔呱(guā)呱坠地D、愠(yùn)色角(jiǎoj)色畏葸(xǐ)殒身不恤(xù)【答案】B【解析】A(jǐ)养——①所需物质和食物、饲料、燃料等的储备。
②供给军队人员的主食、副食、燃料和军用牲畜的饲料等的统称。
揆情度理kuí qíng duï lǐ——揆:估量揣测;度:猜想。
按照情和理估量,推测。
C、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D、角(jué)色。
殒身不恤yǔn shēn bú xù——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出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炙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答案】D。
【解析】【A、松驰(弛)B、影牒(碟)C、金壁辉煌(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答案】C。
【解析】熏陶——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2013年高考真题——英语(新课标I卷)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3.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在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如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 C£9.15.答案是C。
1.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Take photos.B. Buy a camera.C. Help the woman.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noisy nightB. Their life in townC. A place of living.3.Where is the man now?A. On his way.B. In a restaurant.C. At home4. What will Celia do?A.Find a player.B.Watch a game.C.Play basketball.5.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Saturday.B.Sunday.C.Mon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3年广东省高考真题 (语文,无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整理录入:青峰弦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崇.高/作祟.殷.红/赝.品调.适/调.和B.傍.晚/滂.沱赈.灾/诤.言湖泊./停泊.C.韬.略/滔.天砧.板/嗔.怪如法炮.制/炮.火连天D.瞥.见/蹩.脚悚.然/耸.立方兴未艾./自怨自艾.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
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
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
臵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大纲版)解析(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gōng)安土重.迁移(zhîng)商埠.(fǔ) 花团锦簇.(cù)B.莅.临(lì)大放厥.词(jué)挟.制(xié)蔫.头呆脑(yān)C.懦.弱(nuî)年高德劭.(shāo)两栖.(qī)沁.人心脾(qīn)D.遽.然(jù)精神抖擞.(sǒu)塌.陷(tā)一柱擎.天(qí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A项,“埠”应读“bu”;B项,“挟”应读“xia”;D项,“坍”应读“ta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A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这里用来形容“真情”,显然不当。
B项,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是一个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用错。
C项,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2013—2021年高考全国卷补写句子题汇编附答案

2013—2021年高考全国卷补写句子题汇编附答案(2013新课标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③。
(2013年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2014新课标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2014年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2个字。
大家都知道,①,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的过程。
(2015新课标I卷)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
”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
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0》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
(6分)(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__,勾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