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期末
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M的值为1,则输出的S=()
A.6 B.12 C.14 D.20
参考答案:
B
【考点】程序框图.
【分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M,S,k的值,当k=4时不满足条件k≤3,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12.
【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
M=1,S=1,k=1
满足条件k≤3,M=3,S=4,k=2
满足条件k≤3,M=2,S=6,k=3
满足条件k≤3,M=6,S=12,k=4
不满足条件k≤3,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12.
故选:B.
2. 已知函数,若,在上具有单调性,那么的取值共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9个
参考答案:
D
因为,所以
因此,因为在上具有单调性,所以
因此,即的取值共有9个,选D.
点睛:已知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
(1).
(2)由函数的周期求
(3)利用“五点法”中相对应的特殊点求.
(4)由求增区间;
由求减区间
3.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已知直线:,:,则“”是“”的充要条件;
②“若,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③命题“若,则”的否命题是“若,则,至少有一个不等于”;
④命题:,,则:,.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
C
详解:①直线,即或,因此题中应是充分不必要条件,①错误;
②若,则,所以,是真命题,因此其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②正确;
③正确;
④是:,④错误.
所以有两个命题正确,
故选C.
4.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函数,其图象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且满足下列条件:
①的值域为M,且M ;
②对任意不相等的,∈,都有|-|<|-|.
那么,关于的方程=在区间上根的情况是
A.没有实数根 B.有且仅有一个实数根
C.恰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D.有无数个不同的实数根
参考答案:
B

5. 已知向量,,若与共线,则等于A.B.C.D.
参考答案:
A

6.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以及动点C是△ABC的三个顶点,且
,则动点C的轨迹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分析】
将sinAsinB-2cosC=0,化简得tanAtanB=2,即,设C(x,y),依题意得
,由A(﹣2,0),B(2,0),得,由此能求出动点C的轨迹方程,进而求得离心率.
【详解】∵sinAsinB-2cosC=0,∴sinAsinB=2cosC=-2cos(A+B)=-2(cosAcosB-sinAsinB),∴sinAsinB=2cosAcosB,即tanAtanB=2,∴,
设C(x,y),又A(﹣2,0),B(2,0),
所以有,
整理得,∴离心率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化简,考查了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及椭圆的离心率,属于中档题.
7. 已知复数z满足为虚数单位),则复数所对应的点所在象限为()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参考答案:
A

8. 我们把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称为黄金三角形。

其作法如下:①作一个正方形ABCD;②以AD的中点E为圆心,以EC长为半径作圆,交AD延长线于F;③以D为圆心,以DF长为半径作⊙D;④以A为圆心,以AD长为半径作⊙A交⊙D于G,则
△ADG为黄金三角形。

根据上述作法,可以求出cos36°=
A.B.C.D.
参考答案:
B
不妨假设,则,故
9. 已知条件;条件:直线与圆相切,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必要不充分条件
参考答案:
C
10. 已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命题p:点(0,1)在区域
D内;命题q:点(1,1)在区域D内,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所含整数解只有-2,求的取值范围 .
参考答案:

12. 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则.参考答案:
13. 过点(1,3)作直线l,若l经过点(a,0)和(0,b),且a,b∈N*,则可作出的l 的个数为条.
参考答案:
2
【考点】直线的图象特征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分析】由l经过点(a,0)和(0,b)求出l的斜率,写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代入点
(a,0)可得=1,
求出满足该式的整数对a,b,则答案可求.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直线L的表达式为y=(x﹣1)+3
因为直线l经过(a,0),可得+3=b 变形得=1,
因为a,b都属于正整数,所以只有a=2,b=6和a=4,b=4符合要求
所以直线l只有两条,即y=﹣3(x﹣1)+3和y=﹣(x﹣1)+3.
故答案为2.
14. 无穷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负数,且各项和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已知,和的夹角为,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参考答案:
16. 观察下列不等式:
①;
②;
③;
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左边分子是,右边是,故猜想.考点: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7. F1、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F1PF2的面积为1,则a的值是.
参考答案:
a=1或﹣
【考点】KC: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讨论a>0,a<0,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和向量垂直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解方程即可得到所求值.
【解答】解:设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
当a>0时,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PF2|=4,
,可得PF1⊥PF2,
△F1PF2的面积为1,可得|PF1|?|PF2|=1,
即有|PF1|?|PF2|=2,
由勾股定理可得,|PF1|2+|PF2|2=|F1F2|2=20a,
即有(|PF1|﹣|PF2|)2+2|PF1|?|PF2|=16a+4=20a,
解得a=1;
当a<0时,双曲线即为﹣=1,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PF2||=2,
,可得PF1⊥PF2,
△F1PF2的面积为1,可得|PF1|?|PF2|=1,
即有|PF1|?|PF2|=2,
由勾股定理可得,|PF1|2+|PF2|2=|F1F2|2=﹣20a,
即有(|PF1|﹣|PF2|)2+2|PF1|?|PF2|=﹣4a+4=﹣20a,
解得a=﹣.
综上可得a=1或﹣.
故答案为:a=1或﹣.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以及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农药、化肥的滥用对人民群众的建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放心的蔬菜,某农村合作社会每年投入200万元,搭建了甲、乙两个无公害蔬菜大棚,每个大棚至少要投入20万元,其中甲大棚种西红柿,乙大棚种黄瓜,根据以往的种菜经验,发现种西红柿的年收入P、种黄瓜的年收入Q与投入a(单
位:万元)满足P=80+4,Q=a+120,设甲大棚的投入为x(单位:万元),每年两个大棚的总收益为f(x)(单位:万元).
(1)求f(50)的值;
(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大棚的投入,才能使总收益f(x)最大?
参考答案:
【考点】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分析】(1)由甲大棚投入50万元,则乙大投棚入150万元,把a的值代入即可得出.(2),依题意得
,通过换元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
【解答】解:(1)∵甲大棚投入50万元,则乙大投棚入150万元,
∴万元.
(2),依题意得

故.
令,则,
当,即x=128时,f(x)max=282万元.
所以投入甲大棚128万元,乙大棚72万元时,总收益最大,且最大收益为282万元.
19. 已知直线l:(t为参数), 曲线(为参数).
(1)设l与C1相交于AB两点,求|AB|;
(2)若把曲线C1上各点的横坐标压缩为原来的倍,纵坐标压缩为原来的倍,得到曲线C2,设点P是曲线C2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1) (2)
【分析】
(1)将直线与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一般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计算出的长
(2)根据题意求出曲线变化后的点坐标,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运用三角函数知识求出最小值
【详解】(1)的普通方程为,C1的普通方程为
联立方程组解得与C1的交点为,,则. (2)C2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故点P的坐标是,从而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
由此当时,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转化,并运用参数方程求解弦长问题以及最值问题,需要掌握解题方法,较为基础
20.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sinA=.
(Ⅰ)若a2﹣c2=b2﹣mbc,求实数m的值;
(Ⅱ)若a=,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考点】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专题】解三角形.
【分析】(Ⅰ)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后整理可解得cosA=,而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可得=,从而解得m的值.
(Ⅱ)由(Ⅰ)可求得sinA=,结合余弦定理可求得bc≤a2,即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最大值.
【解答】解:(Ⅰ)由sinA=两边平方可得:2sin2A=3cosA,
即(2cosA﹣1)(cosA+2)=0,解得:cosA=…4分
而a2﹣c2=b2﹣mbc可以变形为:=,
即cosA==,所以m=1…7分
(Ⅱ)由(Ⅰ)知cosA=,则sinA=,又=…9分
所以bc=b2+c2﹣a2≥2bc﹣a2,即bc≤a2…12分
故S△ABC=bcsinA≤=…15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21. 某班同学利用寒假在5个居民小区内选择两个小区逐户进行一次“低碳生活习惯”的调查,以计算每户的碳月排放量.若月排放量符合低碳标准的称为“低碳族”,否则称为“非低碳族”.若小区内有至少的住户属于“低碳族”,则称这个小区为“低碳小区”,否则称为“非低碳小区” .已知备选的5个居民小区中有三个非低碳小区,两个低碳小区.
(Ⅰ)求所选的两个小区恰有一个为“非低碳小区”的概率;
(Ⅱ)假定选择的“非低碳小区”为小区,调查显示其“低碳族”的比例为,数据如图1所示,经过同学们的大力宣传,三个月后,又进行了一次调查,数据如图2所示,问这时小区是否达到“低碳小区”的标准?
参考答案:
考点:概率综合
试题解析:(Ⅰ)设三个“非低碳小区”为,两个“低碳小区”为
用表示选定的两个小区,,
则从5个小区中任选两个小区,所有可能的结果有10个,它们是,,,,,,,,.
用表示:“选出的两个小区恰有一个为非低碳小区”这一事件,则中的结果有6个,它们是:,,,,.
故所求概率.
(II)由图1可知月碳排放量不超过千克的成为“低碳族”.
由图2可知,三个月后的低碳族的比例为,
所以三个月后小区达到了“低碳小区”标准.
22.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边长为1,高为h(h>3),点M在侧棱BB1上移动,到底面ABC的距离为x,
且AM与侧面BCC1所成的角为α;
(Ⅰ)若α在区间上变化,求x的变化范围;
(Ⅱ)若所成的角.
参考答案:
解析:(I)设BC的中点为D,连结AD、DM,在正△ABC中,易知AD⊥BC,又侧面BCC1与底面ABC互相垂直,∴AD⊥平面BCC1,即∠AMD为AM与侧面BCC1所成的角,∴∠AMD=α,
∴在Rt△ADM中,cosAMD=依题意BM即为点B到度面ABC的距离,∴BM=x,且,
由已知
即x的变化范围是;(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