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管印度人叫“阿三”?这有什么历史根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我们管印度人叫“阿三”?这有什么历史根据
在对周边国家人物的称呼上,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叫法。

比如,我们管日本人叫鬼子,管韩国人叫棒子,管印度人叫阿三。

这些称呼看似粗俗,其实却有深刻历史渊源。

今天我们重点聊聊为什么我们管印度人叫“阿三”。

我们喊印度人为阿三,看似是现代才有的事,其实却是殖民时代的产物。

这要从近代的上海说起。

近代的上海,列强蜂拥而入,纷纷逼迫清政府划分地块,建成租借,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英国是较早建立租界的国家之一。

当时的英租界,既有学校、医院、邮局等现代基础设施,也有大量的人口。

为加强管理,殖民当局聘请了大量的巡捕来维持社会治安。

在当时的英租界常常会看到相貌特征各异的巡捕,有高鼻梁、深眼窝的西捕;有和我们肤色相同的华捕;也有身高马大,满脸虬须的印捕。

西捕,一般来自英国本土;华捕,则是殖民当局聘请的华人警察;印捕,自然来自印度。

西捕和华捕的出现,我们很好理解。

既然有西捕和华捕,为何要再请印捕呢?
西捕是英国本地来的,雇佣的价格自然要高些;而华捕是殖民统治本地化的产物,雇佣华捕虽然可以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但华捕往往与黑社会和本地势力有深厚的联系,随着数量的增加,后期是非常难以管理的。

无奈之下,殖民当局想到了印度。

当时的印度也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印度人要求的待遇报酬并不高,英国人雇佣印捕
也在情理之中。

这些来自印度的巡捕大都是锡克族人,身形高大,满脸虬须,红布裹头,在街头巡逻、交通指挥、监狱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是维持社会治安,但印捕形象却并不怎么好,他们依仗英国这个靠山,挥舞警棍,肆意妄为,完全充当殖民统治的“爪牙”。

对此,上海本地人是极为反感和厌恶的,他们便称这些印捕为“红头阿三”。

红头,我们很好理解。

为何称“阿三”呢?
近代的上海,本地人讲话是喜欢加阿字的,而“三”在上海话中多有贬义的表现,如“瘪三”、“十三点”等。

如此以来,“红头阿三”便叫开了,一度成为印捕的专有名词,直至今天成为印度人的特定称谓。

但对于“阿三”一说,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一是说,印捕在执
行公务中,极爱显摆英语,言必称“I SAY”。

而“I SAY”的发音和“阿三”是非常接近的。

二是说,英国警察总是习惯被称为“SIR”,印捕也不例外,上海人在说“SIR”时,往往会带阿,阿“SIR”、阿“SIR”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阿三”。

也有人说,印度一直都有称霸的愿望,无奈美国和苏联实力太强,一直排不上号,赶超更是无望,索性给对自己定位第三吧,于是“阿三”、“阿三”的叫开了。

这种说法是后来才有的事情,且主观猜断居多,显然是不可信的。

综合来看,无论哪种说法,“阿三”一词的来源都和印捕有莫大的关系。

在当时的上海,这个词只是一种人们感性的叫法,或许并无轻蔑之意,但随着印捕形象的转恶,“阿三”也逐步被赋予了蔑称之意,在不断的流传中,以至于有了今天调侃戏谑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