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百科
115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李杨强
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发挥情境教学法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将其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作了相关分析。
一、创设故事化课堂模式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与引导,可以让学生在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得到一丝丝喘息。
而且,介于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死板的课程学习模式中,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应用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故事情境,然后在这一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故事化的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等比数列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者数学文化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解释等比列数的产生以及应用等。
或者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上。
在此,教师可以通过“国际象棋”对学生讲解这一故事。
然后让学生在了解国际象棋故事的基础上对等比数列做出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这样,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有效地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
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数学的应用,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教师要依据数学具体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概率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两周让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并记录居住区域的降水情况。
在实际课堂讲授时,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记录天气预报的结果,之后对比实际降水情况与天气预报的差异,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降水概率越大,降水可能性越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分析会发现,天气预报播报的降水情况是专家根据资料分析出来的,而实际降水概率同降水可能性相关,降水概率越大,降水可能性越大。
通过分析,学生既了解了概率知识,又形成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学生在提升自己学习信心的基础上增强了数学学习热情。
三、结合小组合作创设探究情境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总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传授者,学生们逐渐产生惰性思维,不乐于进行知识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日后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小组合作,为他们创设知识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们逐步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平行关系的性质》一节时,笔者并没有向以往一样直接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知识学
习和探究,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疑问的提出,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工作。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知识学习过程,为他们进行疑难点的答疑工作,了解他们知识探究学习的不足,进行记录,等讨论结束后,进行知识整体的二次答疑。
通过这种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利用,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知识理解能力快了,对于疑问敢于表达了,和以往的“填鸭”教学相比,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质的飞越。
四、讲述历史典故,创设文化情境
很多人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是相关数理概念和逻辑规律的学习,很多教师都忘记了因为数学知识规律发现和总结所发生的一些故事,从而直接进行知识教学,学生会因为相关只是概念的抽象和无聊产生惰性思维,大大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之前,向学生们讲述相关的历史典故,利用典故创设数学文化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数学知识枯燥无聊且抽象的面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讲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节时,笔者向学生们讲解了“π”的发现和计算的小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效率很高。
五、设置游戏化情境,增加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高低,也是教学行为的主要目的。
由于学生较为喜欢群体性活动,而游戏化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它不仅能够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开发每个学生各自的潜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通过游戏活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原有数学认知水平。
笔者在“古典概型”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古典概型特征的理解,因此,以游戏化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组织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再将课前准备好的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的袋子放在讲台上,提出:“同学们,这个袋子里的球除了颜色之外其他都相同,其中,白球代表奖品,接下来,每组选一个代表按照顺序依次从中摸球,并记录结果,其他同学来估计自己组和别的组摸到白球的概率。
”这时,有些学生提出:“第一个人摸出球是否要放回,如果不放回,前后的人摸到白球的机会就不同了,则游戏就不公平了。
”在此情况下,强调每个学生摸完球后需要放回,于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初步认识了古典概型。
因此,通过这一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对游戏公平这一方面的深入思考,还增加了学生们的参与程度,从而使学生的“学”发挥到了最大化。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新时期的教学思想下逐步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们创设多种学习情境,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康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