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水肿验案举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Feb.2020 Vol.27 No.2 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水肿验案举隅
张璐,张敬丽,陈宝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水肿验案进行分析,阐述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
以期为水肿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名医经验;段富津;水肿
中图分类号:R272.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0)02-0102-0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51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amples of Medical Cases of Edema Treated by TCM Master Duan Fujin
ZHANG Lu, ZHANG Jingli, CHEN Baozho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ases of edema treated by TCM Master D uan Fujin, this article expounded his clinical thought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with the purpose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edema.
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Duan Fujin; edema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富津老中医为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从医60余载,精于辨证论治,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在内、妇、儿科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

现结合案例将段老治疗水肿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关于水肿症状的描述,《灵枢•水胀》有“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是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

段老认为,水肿病因相互夹杂,证候相互演变。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段老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乃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肾失蒸化,水湿内停,开阖不利,泛溢肌肤而发病。

阳水致病主要为肺脾虚损,水失输布;而阴水则是脾肾亏虚,气化不利。

临床治疗需根据阴阳虚实不同而异,辨证论治。

2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44岁,2017年3月3日初诊。

全身水肿2月余。

刻诊:颜面手足水肿明显,按之凹陷即起,尿量少,晨起水肿加重,纳呆食少,大便每日1次,舌质淡,苔白,脉沉缓。

辨为肺脾气虚、水
通讯作者:陈宝忠,E-mail:chen3640@ 湿壅盛证,治宜补脾益肺、利水消肿。

方用导水茯苓汤加减:茯苓25 g,泽泻20 g,白术15 g,陈皮15 g,紫苏叶10 g,大腹皮15 g,砂仁10 g,炙甘草10 g,黄芪25 g,木瓜15 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7年3月10日二诊:患者水肿减轻,晨起水肿不明显,胸前痛,舌质淡稍黯,苔白,脉沉缓。

守方加益母草15 g、郁金15 g、川芎15 g,继服7剂。

2017年3月17日三诊:患者晨起水肿消除,胸痛减轻,舌质淡,苔白,脉沉缓。

守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属阳水,证乃肺脾气虚,水湿壅盛。

肺气不足,宣降失和,有碍水液布散,脾气亏虚,运化失健,水湿内停,土不治水,故颜面及全身水肿、按之凹陷即起、尿少;又脾气为湿浊所困,脾胃运化失常,则食欲减退。

治应益气健脾补肺、利水化湿消肿。

方中重用黄芪、茯苓,黄芪归肺、脾二经,既补益肺脾之气,又能利水消肿,适于气虚水停、尿少浮肿者,茯苓味甘性平,善利水渗湿,健脾,是除湿圣药,二药相伍,共奏补肺脾、消水肿之效。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泽泻甘淡渗湿,利水作用较强,二者可增强健脾利水之效。

紫苏叶善调气机,使气行通畅则水运复常,伍以大腹皮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可除水肿尿少。

砂仁、木瓜化湿和胃,与陈皮相合,助脾胃运化之功。

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

二诊时,水肿
2020年2月第27卷第2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03·
略消,但胸痛,舌淡黯,此为瘀血阻滞之征,故加郁金、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合益母草活血利尿消肿,既祛瘀血通血脉,使血不郁于胸中,又消水肿利小便。

三诊时,水肿消,胸痛大减,遂守方继服7剂善后。

案例2:患者,男,36岁,2017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遍身皆肿,四肢明显,按之凹陷即起,面目亦肿,不能久立,易少气乏力,小便次数减少,纳可,大便每日一行,舌淡,苔白润,脉弦缓。

证属脾气亏虚,水湿浸渍。

治以益气健脾、化湿利水。

拟方:茯苓25 g,泽泻20 g,猪苓15 g,阿胶(烊)15 g,大腹皮15 g,木瓜15 g,陈皮15 g,黄芪35 g,白术15 g,炙甘草1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7年6月17日二诊:身肿渐消,颜面及眼睑正常,偶见乏力少气,可久立,舌淡红,苔白,脉弦缓。

守方加通草10 g,改黄芪为40 g。

继服7剂。

2017年6月23日三诊:患者诸症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守方去大腹皮,减猪苓为10 g。

继服7剂善后。

按:本案属阳水,为脾气亏虚、水湿浸渍之证。

脾主四肢,脾虚失运,不能转输其津液,水湿内生自盛,水泛四肢,则身肿,四肢明显;又脾乃“仓廪之本,营之居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脾气虚弱则营卫气血化生乏源,致少气乏力,不可久立;脾虚散津归肺功能失司,故小便少;舌淡、苔白润为脾虚湿盛之征。

本案治疗关键在脾,应健运脾土,补益脾气,化湿制水。

方用茯苓、泽泻、猪苓分别渗上、中、下焦之湿;阿胶滋阴存液,防利水伤阴之弊;黄芪、白术、陈皮益气健脾利水;大腹皮、木瓜增强化湿利水之功;炙甘草健脾又调和诸药。

二诊时,浮肿见效,面目如常,少有乏力,可久立,舌淡红苔白,脉弦缓,遂守方加通草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功;黄芪加量,重在补益脾气、通利水湿。

三诊时,身肿大消,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故守方去大腹皮,猪苓减量。

案例3:患者,女,23岁,2017年4月22日初诊。

患者下肢浮肿3月余,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2年余。

刻诊:下肢浮肿,腰痛,小便少,口渴欲饮,舌黯红有裂纹,苔白润,脉弦滑。

尿常规示:蛋白+、潜血++。

证属肾精不足,水湿内停,损伤血络。

治以补肾填精、化湿利水、宁络止血。

方拟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黄20 g,山药20 g,山萸肉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牡丹皮15 g,薏苡仁25 g,白茅根30 g,杜仲炭20 g,阿胶(烊)15 g,仙鹤草20 g,芡实2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7年4月29日二诊:下肢浮肿略消,腰痛减轻,舌黯红,苔白,脉弦滑。

守方加车前草15 g、萆薢15 g。

继服7剂。

2017年5月6日三诊:下肢肿大减,腰痛不明显,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

守方继服用7剂善后。

按:本案属阴水,病位在肾。

肾藏精,肾精化生肾阴和肾阳。

肾精充盈,可促进肾阴肾阳形成,则肾主水功能调节正常,水液输布畅达有序。

本案乃久病及肾,肾精亏损,充养肾阳不足,失于气化,水湿内聚,泛溢肌肤,故见下肢浮肿;蒸化无权,膀胱不利,则小便少;肾精不足,腰府失养,不荣则痛,故腰痛;久病伤络,血不循经而外溢,则尿血;肾精虚损,化生肾阴不足,失于润泽,故口渴欲饮;苔白润、脉弦滑皆为水湿内停之征。

段老秉承“治病必求于本”,抓住肾为水之根,治以补虚益肾、固本填精、化气利水、固摄止血。

方中熟地黄补益肾精;山药补脾益肾,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山萸肉、杜仲炭补益肝肾、温肾助阳;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滋腻之性;茯苓健脾渗湿,配山药补脾健运;牡丹皮清泄相火,兼制山萸肉温涩;薏苡仁甘淡利水、渗湿消肿;仙鹤草、白茅根补虚止血兼通利小便;阿胶质滋黏润,又为止血要药;芡实性平,补而不燥,同诸补益药共煎,助补肾祛湿之效。

二诊时,患者下肢肿渐消,腰痛好转,舌黯红,苔白,守方加车前草、萆薢增强利尿消肿之力。

三诊时,患者肿消,腰痛渐愈,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乃守方善后。

(收稿日期:2018-05-08)
(修回日期:2019-09-06;编辑:梅智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