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
1探究世界的奥秘要有(好奇心)和(尊重事实的态度)。

2尊重事实就是要做到(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不迷)、(善于观察和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途径。

4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5同类包装,(类别)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6(罐装)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长,(真空)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适中,(塑料)包装的食品保质期短。

7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方面的息非常重要,再有营养的食品,如果(过期)了、(变质)了,也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

怎样探究食品保质期与包装是否有关?(答:用“控制变量法”,先选出原料相同、包装不同的食品。

比较这些食品保质期的长短,看看它们是不是与包装类型有关。


9食品过期后,不仅(营养成分)流失,而且易滋生大量(细菌),甚至产生(致癌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第一单元运动
1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结果可能也会不同。

2人或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如升国旗;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汽车拐弯等。

3.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相同距离,时间少的人跑得快。

速度=(距离)÷(时间)
4.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

有时还写作(“m/s”)。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5各种交通工具速度:步行(5)千米/时;自行车(15)千米/
时;小轿车(60)千米/时;动车(300)千米/时;飞机(00)千米/时;火箭(4.2)千米/秒
6我们用(皮尺)测量距离。

用(秒表)测量时间。

7(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
科学家把所有运动的事物(包括人)都称为运动的(“物体”)。

9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10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11运动物体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

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

12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体发出声音),(太阳发出光和热),(电池产生电流)。

1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4物体的运动速度,包括的因素有(距离)、(时间)、(运动的方向)。

15钟、摇篮、秋千的运动就是(摆动)。

16举例说说身边运动着的物体。

(答:飞奔的汽车,树上的落叶,天空上飞的飞机,旋转的风扇叶。


17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不动的物体,其实也在运动着,请说出三种以上这样的物体。

(答:指甲的生长,小树的生长,种子的发芽,头发的生长。


1实验题
实验名称: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实验材料:弹珠3-4个。

实验步骤:1.准备好弹珠,使其静止。

2.让一个弹珠运动起来,撞击静止的弹珠,观察并记录现象(看运动、听声音)。

实验现象:运动的弹珠撞击静止的弹珠,使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并且发出“哒”
的声音。

实验结论:(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二单元岩石和矿产
1石头的软硬标准:(铜针)能刻动表示硬度(较低),(铜针)刻不动、(钢针)能刻动表示硬度(中等),(钢针)刻不动表示硬度(较高)。

2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通常都是(岩石)。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
(大理岩)三种。

自然界的岩石在(颜
色)、(颗粒)、(软硬)等方面都有
不同。

3.岩石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矿物)组成
的。

矿物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长石(肉
红色)、石英(白色透明反光)、白云
母(白色)、黑云母(黑色)、方解石(白色不发光)、白云石,以及做铅笔芯用的石墨(黑色能划出黑印)、做粉笔用的石膏等,都是矿物。

4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大理岩主要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绝大部分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

5矿产指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等自然资源。

6有些矿产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如(煤)、(石油)、(天然气),这类矿产叫(能源矿产)。

7有些矿产可以提炼出(金属),例如(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锡矿石),这类矿产叫(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是可以开采(金刚石)、(各种岩石)、(石墨)、(盐晶)等非金属的矿产。

9(矿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各种重要的资源,然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却是(有限)的,如果无节制地开采,不到(300年),我们就没有任何能源可用了。

10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滑石)。

11地球上可用的能源还有(油页岩、页岩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
12举例说明岩石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答: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可以用来建房、铺路、修桥。

大理岩可以用来制作雕像、浮雕等工艺品。

花岗岩可以做石磨。

石灰岩可用来烧石灰、生产水泥,还是制造玻璃的原料。

)13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岩石和矿产资源?(答:矿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各种重要的资源,然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却是有限的。


14画出岩石分类及用途的思维导图:先用一个图形表示中心概念,并标注上文字,再用若干个箭头和图形表示跟中心概念相关联的二级概念,并标注文字,这样继续下去,思维导图就做好了。

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示岩石的各种用途如下:
第三单元冷与热
1我们的假设是对是错,需要用(事实)来验证。

2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

3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 °C)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上升)。

4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作(蒸发),(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

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

5蜡烛和冰块受热后会(熔化)。

6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蒸发),因此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7(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

9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物体的形态是由水蒸气(气态)变成水(液态)。

10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件)?(答:加热可以做饭、取暖、熔化金属、烧水、做酒瓶。

)(冷却可以冷藏食物、制冷饮、做冰糕、降温、止血。


11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 ?(答:雨、雪、冰雹、霜、雾、云等。


12安全使用酒精灯应该注意哪些? ?(答:1.保持酒精灯直立,避免酒精洒出来。

2.不能直接向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否则可能会造成火灾。

3.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4.酒精灯不能够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

5.若酒精灯被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要用湿抹布盖灭,不能浇水。


13测量水温的方法?(答:1.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

2.将温度计下端放进水中,不能碰到底或壁。

3.用酒精灯加热中的水。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


14怎么让瘪的乒乓球复原?(答:用开水烫(空气受热膨胀)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伤自己或别人。


15衣服为什么会晾干?(水变成水蒸气跑到天空中了)
16用棉签在手背上涂抹清水,手背上会有凉凉的的感觉,这说明(水在蒸发时要吸热)。

17冬天,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玻璃窗上有很多小水珠。

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1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了。

是因为(水在℃-4℃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19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受热后体积是否会膨胀。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受热后体积是否膨胀。

实验材料:针筒、烧杯、热水、软塞
实验步骤:
1.在针筒中吸入一些空气。

2.用软塞将针筒排气孔堵住,观察活塞的位置。

3.将针筒放入热水中,观察活塞的位置。

实验现象:针筒放入热水后,活塞开始向外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得出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20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遇冷后体积是否收缩。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遇冷后体积是否收缩。

实验材料:针筒、软塞、冰水、烧杯
实验步骤:
1.在针筒里面吸入一些空气。

4.用软塞将针筒排气孔堵住,观察活塞的位置。

2.将针筒放入冷水中,观察活塞的位置。

3.实验现象:针筒放入冷水后,活塞开始向内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4.结论:(空气遇冷后体积会收缩。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人体的呼吸器官
1.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人和动植物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来制造(氧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具有重要意义。

3.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4.在(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中,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时,人们常常使用供氧设备来提供足够的氧气用于呼吸。

5.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的空气进行交
换。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6呼吸器官如,包括1(鼻)、2(咽)、3(喉)、4(气管)、5(肺)、6(支气管)。

7 (鼻腔)分为左右两腔,鼻腔中有(鼻毛)、(鼻腔粘膜)。

鼻腔有(过滤)作用,还有给吸进的气体(加温)、(加湿)的作用。

咽喉上连(口)、(鼻),咽又下通(肺)、(胃),是连接(鼻腔)、(口腔)和(肺)、(胃)的通道。

(气管)及(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分左右两支,呈树枝状。

9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0人体的支气管的末端连着许多(肺泡),(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后从气管排出。

11在下表填入氧气进入人体和二氧化碳排出人体外的路径:12人的呼吸如,它不单单靠肺在工作,还要靠膈的下压和上提,带动肺的扩张和收缩。

(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

(膈下压),(肺部扩张),(吸气);(膈上提),(肺部收缩),(呼气)。

吸气时,胸廓扩大,腔内气压减小,呼气时,胸廓缩小,腔内气压增大,
气流进入肺部;气流离开肺部。

13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物质,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14(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15(肺活量)是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是反映(人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16人们在运动时,会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

(肺活量)越大说明肺的功能越好,经常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肺活量。

17人体内的燃料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且人体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氧气)。

1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呼吸器官)的功能。

(吸烟)和(空气污染)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19人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含量低。

20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呼吸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答: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需要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

)22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答: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呼吸器官的功能。

不随地吐痰,避免传播疾病。

不吸烟、雾霾天戴口罩、经常开窗通风、植树造林、减少大气污染等都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23下面是同学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根据下面表格数据填空:(1)同学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24)次。

(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运动结束时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下次数(多),这说明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2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根据下面表格中实验数据我们可
以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
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25蒙头大睡为什么会感觉闷气?(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蒙头大睡时,被窝里面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因此会感觉到气闷,所以不要蒙头睡觉。


26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水+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气)
27人和动植物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来制造(氧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具有重要意义。

2人体和汽车发动机一样,也需要“燃烧燃料”来维持生命和进行运动。

人体内的“燃料”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且人体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氧气)。

人们在运动时需要更多能量,所以需要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更多的氧气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
1在人的身体里面有一个近(10)米长的消化系统,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人把吃食物吃到(口腔)后,(牙齿)咀嚼完后,食物经过(食管)到(胃)里,接着进入(小肠)和(大肠),食物残渣成为粪便从()排出体外。

3口腔内有(牙齿)、(舌)等器官,它们可以(切割)、(磨碎)、(搅拌)食物。

口腔内还有(唾液腺)。

受到食物刺激后,(唾液腺)开始分泌(唾液)。

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混合后,借助(唾液)的润滑作用进入(咽)、(食管)、(胃)。

4(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

(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

5(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6(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剩余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大肠)吸收。

7倒立吃东西,食物可以进到胃里,说明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9狼吞虎咽、暴饮暴食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胃)、(肠)的负担。

10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经历了哪些器官?(答: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经历了口腔、咽、食
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烂,并和唾液混合,其中的一些淀粉被消化掉。

被牙齿磨碎的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里。

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它还不断地收缩、蠕动,把食物揉烂再慢慢地送入小肠。

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

在弯弯曲曲的小肠里,肠液、胆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养料被小肠壁上的绒毛里的血管吸收,传到全身各处。

)
11写出人体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并与其功能用线连起来。

12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答: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13你有什么好的饮食习惯方面的谚语,请写出来,不少于5个。

(答:1.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

2.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3.药补不如食补。

4.气大伤神,食多伤身。

14狂饮伤身,暴食伤胃。

6.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5生活中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答:饭后剧烈运动,边吃饭边看手机,食物过冷、过热,吃饭不按时,晚餐过饱,饮食不洁,狼吞虎咽,受寒都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可引起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的良性、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溃疡等。


16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有哪些?(答:
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
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都是保护消化
器官的方法。


17小肠盘曲在(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通过(盲肠)和(大肠)连接,全长(4-6)米。

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

小肠内表面有丰富的绒毛,使小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约有(200)平方米。

绒毛上有很多(毛细血管),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大肠一端与小肠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长约1.5米。

大肠把食物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剩余的营养物质吸收后,将残渣运送到直肠经排出。

反思单元伟大的命名者
1.(林奈)是(瑞典)博物学家,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

他在(《植物种志》)一书中,采用(“双名命名制”)为(7000)多种植物命名,被称为(“植物学之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