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各种措施频频出现,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其中一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写起措施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应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随着***技术的更新,护理工作的难度也
随之增大,稍有闪失,可能会造成纠纷。

因此,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提高工作的细致程度,才能防患于未然。

现将临床中常见的中医操作中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安全隐患
1.1中医基本知识缺乏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不到位,对经络走向不熟悉,取穴手法不确定。

如高血压取穴神阙、涌泉等,错误取穴使药效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对症型和方剂的应用不熟悉,不
能做到辨证施护等[1].
1.2护理人员素质因素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个人素质包括护理人员的心理、生理、道德因素。

当自身素质出现偏差时,容易形成不安全因素,如工作责任心不强,观察不认真、违反护理操作的规程等。

1.3违反操作规程
1.4与患者沟通,操作前评估不到位
(1)操作前没有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艾灸时***中皮肤发红、发痒有灼
烧感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如果没有事先告知患者,局部出现水泡易造成纠纷。

(2)操作前评估不全面,如针灸***前应对患者的接受程度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防
止出现晕针等情况。

另外,未及时向患者交待清楚注意事项,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5药物性因素
药物对皮肤刺激性过大、易致皮肤过敏、受损。

穴位贴敷药物刺激量的大小与药物的干湿程度、表面引药的多少、贴药时间长短以及人体自身因素有关。

药量不足或者方剂比例失当也会影响疗效。

1.6物品因素
操作物品准备不充分、质量不好、不配套、针具、罐具未严格消毒灭菌,都会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感染,形成安全隐患。

2.护理对策
2.1加强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器具应当严格消毒灭菌,以防止交叉感染。

(2)制定并落实护理操作的.告知程序,做到操作前评估、告知、准备、操作中观察、巡视、交流、操作后交待注意事项、减少不安全因素。

(3)做好护理评估,及时发现及修正存在的问题。

切实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中医护
理技术操作,如艾灸、拔火罐、中药浴足、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项目,取得了满意效果。

2.2加强培训学习,定期进行考核
主要培训中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各项中医技术操作,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按科室每月计划进行考核、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2.3提高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士仪表、行为及语言标准,提倡温馨操作,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

通过加强跟患者的沟通,为患者介绍中医养生、治未病、冬病夏治等预防保健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及理解。

综上所述,在临床操作中,只有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认真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才能确保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

3.体会
3.1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它以
整体护理为观念,以辩证施护为特色,在医疗保健、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弘扬传统医学,既能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2].
3.2通过评估,经过分析,确定存在潜在的问题,在操作前、中、后给予解决,提
高***效果,促进疾病康复,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提
高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及中医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及语言的运用能力,对实施中医护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护理人员中医知识薄弱,技术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是中医护理的一大障碍,形成中医护理的安全隐患。

必须加强护士中医护理知识的学习及技术培训,包括经络穴位学习、操作演示,亦可通过观看教学录像。

加深对传统医学的了解,保证技术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3.4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护理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加强中
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宣传,普及健康宣教,操作前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传统技法有所了解,增加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3].
4.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