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县展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年加工28000吨废塑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818号
始兴县展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年加工28000吨废塑料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始兴县展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5)
1项目概况 (10)
1.1项目基本情况 (10)
1.2选址合理性及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11)
1.3建设内容及总平面布置 (14)
1.4原辅材料消耗及产品方案 (19)
1.5生产设备清单 (21)
1.6公用及动力工程 (22)
2工程分析 (23)
2.1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23)
2.2污染源强分析 (24)
2.3工程分析小结 (28)
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4)
4.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34)
4.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35)
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6)
4.4声环境影响预测 (42)
4.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42)
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44)
5.1水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 (44)
5.2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 (45)
5.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46)
5.4固体废物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 (47)
5.5污染防治措施经济可行性论证 (48)
6环境风险评价 (49)
6.1风险识别 (49)
6.2重大危险源识别 (50)
6.3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50)
6.4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51)
6.5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51)
7公众参与 (57)
7.1参与目的 (57)
7.2公告 (57)
前言
(一)任务由来
塑料主要成分为合成树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为改良其性能,聚合物中一般会添加各种辅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

按主要成分的不同,塑料主要分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

塑料具有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加工方便,生产和使用中可以显著节约能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与钢铁、木材、水泥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工业四大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随着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大规模的使用,废旧塑料产生量猛增,大量未回收利用的废塑料进入环境中,形成“白色污染”。

为了消除或减少废旧塑料造成的污染,世界各国给予了足够重视,加大了对其研究的投资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处理废旧塑料已基本形成比较有效的4种技术,即焚烧回收能量、填埋、回收再生利用和化学热解回收。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回收再生利用是最为适用、应该大力提倡的技术。

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分为直接再生利用和改性再生利用。

直接再生利用是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经过分类、清洗、破碎、造粒后直接加工成型,其工艺比较简单。

改性再生利用是指将再生塑料通
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如复合、增强、接枝)后,再加工成型,工艺较复杂,需特定的机械设备,再生制品性能好。

目前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建筑业、工业和日用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划、扶持政策等日益完善,我国废旧塑料再生行业已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行业从业人员不增加,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态势良好。

始兴县展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始兴县新注册成立的私营企业,其投资人具有多年废旧塑料综合回收和再生行业的从业经验,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决定投资570万元,选址始兴县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塑料再生基地,新建年加工28000吨废塑料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照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本),该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方已将此项工作委托我所完成。

接受委托后,我所详细了解项目的相关资料,对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调查,按照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要
求,编制出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项目特点
本项目为废旧塑料再生产业,属于当前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阶段的类别。

生产工艺主要以PE(含PO)、PS、PVC、ABS、PC、PP、PA、PET等边角料及废旧塑料等为原料,通过分拣、破碎、造粒等工序,年生产27860吨再生塑料粒。

(三)主要工作程序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见图1。

图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五)主要评价结论
经过评价,项目组形成如下评价结论:
始兴县展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拟投资570万元,选址始兴县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塑料再生基地内,新建年加工废旧塑料28000t,产出27860t再生塑料粒项目,年产值达1560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887万元/年,投资回收期<2年,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将在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效益良好;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保问题,建设方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做到了达标排放;经过预测,正常排放时,各污染物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该项目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其清洁生产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环境相容性好。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项目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年加工28000吨废塑料项目
(2)建设单位:始兴县展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行业类别:C420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5)建设地址:始兴县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塑料再生基地内。

(6)投资额:总投资57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41.7万元。

(7)建设内容:将建设钢结构厂房3栋,其中1层生产车间1栋,建筑基底面积1568m2,建筑面积3136 m2,兼作破碎、造粒车间;1层成品仓库1栋,建筑基底面积1568m2,建筑面积3136m2;1层原料仓库1栋,建筑基底面积3360m2,建筑面积6720 m2,兼作原料仓库和分选区。

环保工程包括造粒机废气收集系统、活性炭吸附装置等。

由于汇海公司、倩琳公司、展帆公司等3家废塑料加工企业地块相连,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省投资,厂区办公、倒班休息间等由3家企业共建共用,位于厂区西北部的综合楼,同时供水、供电、消防水池、事故应急池、固体废弃物暂存仓等也共建共用。

生产工艺主要以PE(含PO)、PS、PVC、ABS、PC、PP、PA、PET等边角料及废旧塑料等为原料,通过分拣、破碎、造粒等工序,
年生产27860吨再生塑料粒。

(8)劳动定员:100人,全部为就近招聘的村民,不在厂区居住,厂区仅设置少量休息间,以供候工使用。

(9)生产制度:生产线实行1天3班24小时连续生产,年生产300天。

1.2选址合理性及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1.2.1选址合理性分析
(1)与《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相符性
根据《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为主动引导和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划分出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项目厂址位于规划中划定“集约利用区”,符合要求。

(2)与广东省行业规范的相符性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粤环[2006]110号),本项目为首次申请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注册资金大于100万,厂区面积大于4000平方米,厂房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厂区分区较合理,设备日产量达140t/d,大于规范要求的10 t/d等条件。

根据预测分析,结合《关于<广东省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粤环[2006]110号)要求,本报告建议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定为200m,本项目厂界外200米范围内无常住居民点,符合要求。

(3)与园区产业规划相符性
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始兴县顿岗镇和太平镇交界处,南靠省道344线,北临乌石村,西靠沙帽岗村,东临美珠石村,占地面积1918亩,重点发展无污染或轻污染的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严禁化工、化纤、皮革、漂染、电镀、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入园。

《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1918亩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5年12月16日通过原广东省环保局审批通过,批复文号为粤环函[2005]1460号。

最近,结合园区现状发展情况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建设始兴县再生资源加工基地意见的函》(粤环函〔2011〕1200号)等文件的精神,转移园区对其产业定位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园区主要发展废旧塑料再生、服装、纺织、机电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加工工业。

本次规划调整已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出《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含塑料再生基地)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已获得广东省环保厅批复同意(粤环审[2012]374号,见附件4)。

本项目属于塑料再生资源加工工业,主要进行破碎、造粒等粗加工,厂址位于产业转移园区再生塑料基地规划的废塑料生产区,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

可见,项目选址符合相关要求,合法合理。

1.2.2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73号)把“回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塑料”、“利用废塑料生产的塑料制品”列入“三、回收、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目录中,以促进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本项目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中,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并提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重点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强资源综
合利用”、“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方面,强调“重点是完善再生利用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废旧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化”。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集中资源重点引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化和规模化,不断增强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实力,形成具有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重点领域和产业布局”。

综上分析,国家及地方政府均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1.3建设内容及总平面布置
(1)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100m2,将建设钢结构厂房3栋,其中1层生产车间1栋,建筑基底面积1568m2,建筑面积3136 m2,兼作破碎、造粒车间;1层成品仓库1栋,建筑基底面积1568m2,建筑面积3136m2;1层原料仓库1栋,建筑基底面积3360m2,建筑面积6720 m2,兼作原料仓库和分选区。

由于汇海公司、倩琳公司、展帆公司等3家废塑料加工企业地块相连,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省投资,厂区办公、倒班休息间
等由3家企业共建共用,位于厂区西北部的综合楼,同时供水、供电、消防水池、事故应急池、固体废弃物暂存仓等也共建共用。

建设项目主要建、构筑物见表2.3-1。

(2)总平面布置
由于汇海公司、倩琳公司、展帆公司等3家废塑料加工企业地块相连,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省投资,厂区办公、倒班休息间等
由3家企业共建共用,位于厂区西北部的综合楼,同时供水、供电、消防水池、事故应急池、固体废弃物暂存仓等也共建共用。

厂区平面布置服从整个地块的总体布局,厂区内不设生活区,有废气、噪声污染的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东、东南方向,对环境要求相当较高的办公区、倒班休息间则布置在远离生产车间的西北角,中间有仓库或空地隔开,从而减少相互干扰。

生产车间布置依据废塑料再生造粒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火、安全、卫生、生产经营管理及发展,并结合厂房条件进行布置,尽量将有废气、噪声污染的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中央。

总的来说,本项目厂区功能分区明确,相互干扰少;同时生产车间与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保持了合适距离,布局合理可行。

厂区总平面布置详见图2.3-1,生产车间平面布置见图2.3-2,建设项目四至情况见图2.3-3。

图2.3-1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图2.3-2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
图2.3-3 建设项目四至图
1.4原辅材料消耗及产品方案
1.4.1原材料来源及组成
本项目原料为废塑料,包括PE(聚乙烯)、PO(即HDPE,高密度聚乙烯)、PS(聚苯乙烯)、PVC(聚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A(聚己内酰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以进口废塑料为主,约占85%;少量国内回收废塑料,约占15%。

本项目进口的废塑料主要收集美国、日本、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塑料薄膜厂、塑料制品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塑性下脚料、边角料和残次品,或者使用过且经加工清洗干净的热塑性塑料(片状、块状、粒状或粉状),符合《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标准——废塑料(GB16487.12-2005)》控制要求。

凭环境保护部批准的《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进口许可证》申请进口。

国内回收的废塑料主要来源于:各类塑料制品厂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及下脚料(包括塑料包装物、农膜、编织袋、饮料瓶、塑料盆、塑料壶、塑料桶、玩具、文具、塑料鞋、家用电器外壳、电脑外壳、工业废旧塑料制品、塑料门窗等工厂),以及省内各地废品回收公司回收的二次废塑料。

采用国内回收的废塑料时,其要求与进口废塑料相同,容器类必须经破碎,并清洗至无明显异味和污渍,其他夹杂物(包括废木片、废金属、废玻璃、热固性塑料、废橡胶、涂有金属层的塑料薄膜或塑料制品等废物)总重量不超过
0.5%。

1.4.2原料使用量
本项目设计生产规模为年加工28000吨废塑料,故废塑料年消耗量为28000吨废塑料,详见表1.4-1。

1.4.3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为再生塑料粒,包括PE(聚乙烯)、PO(即HDPE,高密度聚乙烯)、PS(聚苯乙烯)、PVC(聚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A(聚己内酰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种类。

各种塑料粒产量根据其原料的实际使用量情况而不同,一般为1吨废旧塑料产出0.995t再生塑料粒,年总产量为27860t。

各种再生塑料粒均符合相关产品质量要求,包装物表面有再生利用标志,符合《塑料制品的标志》(GB/T 16288-2008)。

1.5生产设备清单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清单见表1.5-1。

1.6公用及动力工程
本项目用水从市政给水管网接驳DN150管入厂区,主要用于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

本项目无清洗废水,循环冷却水不外排,主要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

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设置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园区雨水管网系统。

生活污水经企业厂内“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统一纳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厂区供电由园区110/6 kV变电所引入,并有设变配电房供电。

2工程分析
2.1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2.1.1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如图2.1-1所示。

不可利用废物S1 噪声N1
图2.1-1 废旧塑料加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工艺流程简述:各企业主要是将收购回来的废塑料经工人初步分拣分类后放入破碎机内进行破碎(根据塑料性质不同部分可不经破碎处理),再经造粒机进行热熔、挤出、冷却等加工后即制成塑料再生粒打包出售;本项目将全部采用已清洗过的,无夹带的泥沙或油污,故在厂区不需再进一步清洗加工。

2.1.2产污环节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并类比国内同类厂家情况,本项目主要产
污环节如下:
(1)造粒机生产过程中会有少量有机废气(G)产生,特征污染物为VOCs、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

(2)本项目将全部采用已清洗过的,无夹带的泥沙或油污,故在厂区不需再进一步清洗加工,因此无清洗废水产生和排放,运营期主要废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W)。

(3)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旧塑料进厂时夹带的不可利用废物及包装物(S1)、生产过程挤出工序中定期更换的废网筛(S2)、处理有机废气时定期更换的废活性炭(S3)和少量生活垃圾(S4)。

(4)破碎机、造粒机及各类风机、泵类运行时均有噪声(N)产生和排放。

2.2污染源强分析
2.2.1废水
本项目原材料均采用进口或国内回收,不须清洗的干净塑料碎屑物、边角料或已清洗达到工艺使用要求的废碎料及下脚料,进厂后不需再次清洗,故无清洗废水产生和排放;冷却水为循环利用,不外排。

项目劳动定员100人,主要为周边居民,厂区设有候工楼,不设饭堂,生活用水为办公用水、厕所冲洗用水和洗澡用水等。

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2007年1月),本项目生活用水量按50 L/(人·d)计算,生活用水量为5m3/d,即1500m3/a。

污水率按
0.9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5m3/d,即1350m3/a。

根据粤环审[2012]374号,本项目必须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方可投产。

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送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

厂区废水总排放口执行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排放标准;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两者较严值。

本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2.2-1。

2.2.2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
(1)有机废气
本项目共配置13台造粒机,需配置13套集风罩,其中5台造粒机共用1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和1个15m排气筒;其余的每4台造粒机共用1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和1个15m排气筒。

共3套活性炭吸附装置、3个排气筒。

由于排气筒距离小于30m,符合排放标准中排气筒等效的情形,等效为1个排气筒。

等效排气筒总废气量为19500m3/h,VOCs、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的产生浓度以最高浓度值的100mg/m3、100mg/m3、120mg/m3计,则TVOC、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的产生速率分别为1.95kg/h、1.95kg/h、2.34kg/h;按年正常生产7200小时换算后VOCs、非甲烷总烃、颗粒物产生量分别为14t/a、14t/a、16.8t/a。

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效率为90%,则VOCs、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的排放浓度以最高浓度值的10mg/m3、10mg/m3、12mg/m3计,则TVOC、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的产生速率分别为0.195kg/h、0.195kg/h、0.234kg/h;按年正常生产7200小时换算后VOCs、非甲烷总烃、颗粒物产生量分别为1.4t/a、1.4t/a、1.68t/a。

热熔、挤出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大部分由集气罩统一收集处理,收集率约为90%,未收集的部分为无组织排放。

根据有组织排放部分的产生源强和废气收集率,核算出造粒车间有机废气的无组织排
放速率为VOCs:0.22kg/h、非甲烷总烃:0.22kg/h;排放量为VOCs:
1.56t/a、非甲烷总烃:1.56t/a。

2.2.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2.2-3。

2.2.4噪声产生及治理情况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破碎机、造粒机、循环水泵和废气处理系统的风机产生的噪声,其中,破碎机噪声源强为80~90 dB(A),造粒机噪声源强为75~80 dB(A),废气处理风机噪声源强为80~85 dB(A),叉车噪声源强为60~70 dB(A),采用基础减振、室内密闭放置、隔声、消声等噪声防治措施。

噪声治理前后产生情况见表2.2-4。

2.3工程分析小结
根据工程分析结论,本项目主要污染源情况如下:
本项目原材料均采用进口或国内回收,不须清洗的干净塑料碎屑物、边角料或已清洗达到工艺使用要求的废碎料及下脚料,进厂后不需再次清洗,故无清洗废水产生和排放;冷却水为循环利用,不外排。

因此,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核算废水量约为4.5m3/d,拟经“三级化粪”预处理后纳入园区集污管网,依托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主要污染物最终排放量为COD:0.05t/a,NH3-N:0.01t/a。

工艺废气主要来源于造料车间的热熔/挤出工序,特征污染物为VOCs和颗粒物。

建设方将设置集气和活性炭吸附装置以收集、处理
造粒工序的有机废气,净化后废气经15m排气筒排放。

本项目共配置13个集气罩、3套活性炭收集装置,和3个排气筒(符合排气筒等效的情形,等效为1个排气筒),则总排风量约为19500m3/h,有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最终排放量为VOCs:1.4t/a;非甲烷总烃:1.4t/a;颗粒物:1.68t/a;未收集无组织排放量为VOCs:1.56t/a;非甲烷总烃:1.56t/a。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塑料中的不可利用废物及包装物、生产过程挤出工序中定期更换的废网筛、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炭、生活垃圾等。

总产生量为173.2t/a,其中危险废物50.5t/a,全部进行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4-1。

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改扩建项目位于韶关市始兴县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该转移工业园于2012年进行了规划调整,并于2012年7月编制了《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含塑料再生基地)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该环评报告书于2011年11月分别对评价范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现状作为监测与分析。

考虑到本企业坐落在该园区内,同时园区环评报告中所监测的资料也都满足本评价要求,故本改扩建项目的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内容全部引用《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含塑料再生基地)规划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现有资料。

为了了解项目所引用的资料是否满足各污染物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项目环评工作人员对园区内所有企业排污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4.2和表4.3-3),通过表中内容可知,园区内近两年已建或试运行企业主要为电子器件、建材和废塑料加工行业,其中广磁科技公司、艺丰科技公司、骏汇汽车零部件公司等电子器件和金山铝业、凤阁铝业、旭粤玻璃公司、巨邦公司等建材企业目前正在建设或少量试产阶段;赛洁、兴愿、联兴、始兴等塑料企业由于原料供货原因,目前实际开工量不足,处于间歇生产状态。

总体来说,因园区内近两年新增的企业尚未正常运行,因此其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