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3月
~2018年3月检测的90份不合格血常规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和结果失误的原因。

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血液结
果显示,影响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

结论:临床上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会影响临床诊
断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应当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影响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临床进行诊疗活动与抢救工作
的前提。

其具体是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
蛋白(HGB)等血液指标进行计数分析,进而发现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具体形态、数量、分布情况变化,有助于发现临床疾病相关迹象[1]。

实际操作中,由于程序复杂,
检验结果往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直接影响临
床医师对疾病的判断。

本文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
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某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检测的90份不合格血常规标
本为研究对象,90例中男48例,女42例,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6.8±12.9)岁。

1.2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及相关的配套试剂进行检验,所有患
者实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均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

检验中使用的抗凝剂为乙二胺
四乙酸,其浓度需要保持在1.5mg/ml.
2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血液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血常规检
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

3讨论
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护,检验科在为患
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仪器是否准确,检验人员操作是否规范、
检验中使用的抗凝剂以及检验血液本身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

3.1个体生理因素众所周知,人体内血细胞在不同生理条件下会不断的波动,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药物使用情况、运动情况、精神状态等生理
因素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服用药物会改变血液成分计数,因此在采
集血标本时应了解患者是否服用药物。

患者在摄入大量水分及饮食后,生理性稀
释作用主要发生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计数会有所下降。

如果患
者在检验前剧烈运动,使得血液浓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计数会增加;另外冬季检
验时因机体寒冷,血液中白细胞会应激性增加,因此检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冬
季检验要先使患者暖和起来[2]。

3.2 人为因素血常规检验过程中,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测定等多方面。

末梢毛细血管及静脉是血液采集的主要部位。

末梢采血疼
痛较轻,患者较容易接受,而静脉采血时间长,疼痛感强。

然而临床实践表明,
静脉血检验结果在临床中更具有参考价值[3]。

标本采集后,需将其存储在室温条
件下,为保证血标本质量,需要采用封闭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

在送检标本是应
当专人送检,同时需注意不同患者做好标记,避免混淆。

3.3. 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因素在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抗凝剂是必须使用
的试剂。

临床较常使用的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其因对白细胞及血小板影响
较小而普遍适用于血常规检验中。

抗凝剂与血量之间的比例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当抗凝剂过多时,中性粒细胞会出现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崩解等,使红
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偏高;而当抗凝剂不足时,会有微血块形成,微血块不仅影响
检验准确性,同时还会堵塞血细胞分析仪而损坏仪器。

抗凝剂的最佳浓度为
1.5mg/ml。

保证抗凝剂最佳的浓度,可以有效减少血液标本质量受到试剂的影响。

3.4 检测仪器因素血常规的检验结果,通常是检验人员根据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获得,这就明显可以看出,分析仪参数设施是否得当,参数设置是否标准,
都会影响到血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检验科还应当对检测仪器进行
日常维护与保养,这样才能保障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运转差错
的情况。

另外,检测仪器的清洁度以及温度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如果仪器不干净,仪器上的堆积物及灰尘等落入血液标本中,使血液浓度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检测仪器的温度应保持在18-3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血液浓度升高,细
胞计数偏高;而如果温度过低,白细胞的分类受到影响,血小板各分类指标计数
偏高或偏低;当温度<15℃时,血小板计数偏低;当温度<5℃时,血液稀释液会
出现结晶,使仪器堵塞,影响检测结果。

4 结语
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较多,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血常规检验结果,预防误诊及漏诊,临床实验室应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采
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对血液标本采集、制备、储存、检验过程、分析仪进行有
效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观察、预后评价提供可靠、准确依据。

要减少各类影响因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对于非急诊患者,检验前应停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控制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在各项生理条件处于稳定状态后再行检验,减少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第二,应尽量采集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一方面能提高检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
避免交叉感染,减轻患者反复抽血所引起的微血管形成而影响检验结果。

第三,
抗凝剂的最佳浓度应控制在1.5 mg/ml,在采用EDTA-Na2抗凝时,因钠盐的溶解
度低于钾盐,应适当延长抗凝剂与血液混匀时间,保证抗凝效果[4]。

第四,为了
减少检测仪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保养仪器,彻底清洗仪
器管道,将残留的血液、蛋白质及纤维等清除干净,然后再使用空白试剂保养。

综上所述,检验科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存在较多影响血常规检
验结果的因素,对此检验人员应当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薛宇红.避免标本采集不当给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224-225.
[2]翁改志,路军梅,董凯,等.轻度运动对成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现代
医药卫生,2012,28(11):1629-1630.
[3]侯克祥.浅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
坛,2012,16(02):232-233.
[4]汪秀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05):1317-1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