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研究综述
外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母语在外语学习者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功能作了详尽梳理,并对母语在目的语输出结果中的表达作了翔实概括。
关键词:外语写作母语影响功能
一、引言
本文从目的语输出过程与输出结果两个角度,梳理与回忆母语思维和母语知识对外语写作的影响。
第一局部介绍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者外语写作过程的影响,研究者一般多采用“有声思维法〞记录学生在一次英语写作任务中的思维过程,并对此过程中的母语思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第二局部概述母语知识在外语学习者外语写作结果上的表达,具体表达在输出结果的词汇、句法、语篇三大方面。
第三局部对外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外语写作研究,给一线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和教育行动研究带来启示。
二、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者外语写作过程的影响
外语写作过程的双语性
近三十年来,二语写作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数研究只比拟一语写作与二语写作过程的相似之处,强调二者的共性,对二语写作自身的特性关注不够【1】。
其实,一语、二语写作之间有许多为人们所无视的不同之处。
例如,双语思维是二语写作中的特有现象。
有研究发现,初级阶段的二语写作不是一个纯粹的二语思维过程,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二语写作中常常依赖母语思维【2】。
小林和瑞耐特【3】让48名日本大学生自我估计在英文写作中的母语思维量,发现17%学生的母语思维量占总思维量的75%以上,48%学生的母语思维量在50%~75%之间,27%学生的母语思维量介于25%~50%,只有8%学生的母语思维量低于25%。
郭纯洁和刘芳【4】那么用有声思维法记录了10名高中生和2名大学生英语看图作文的思维过程,并对其中的母语思维作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图画理解阶段,92%的学生通过对母语进行分析、判断等认知加工;在形成表述内容阶段,60%的内容由母语生成。
可见,双语思维是二语写作的一大特点。
有声思维法
有声思维法是通过让受试在完成某项任务时随时报告思维信息的一种测试手段。
它是目前尚能被接受的、对任务的完成影响较小的有效心理测试方法之一【5】。
测试过程中,研究者让受试在看图作文时一刻不停地说出思维内容,通过对这些思维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就有可能发现受试头脑中的语言信息运作过程。
研究者对受试看图作文的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并把他们的即时口述,即“Think Aloud〞的结果,转化成了相应的文字记录。
母语在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郭纯洁和刘芳根据调查获得的12份材料,建立了受试语篇组织流程图式和小作业思维流程图式,从而以动态的形式揭示母语在整个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功能。
图式中的母语功能,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母语在第二语言输出过程中的理解中介、检索中介和形式逻辑中介、判断中介。
郭纯洁和刘芳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出时进行的推理过程大都
由母语承当,这似乎是第二语言输出与第一语言输出差异的主要特征。
外语写作成绩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使用母语功能类别上的差异
文秋芳和郭纯洁的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外语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比能力低的学生对母语依赖性小,但高能力组比低能力组多使用中文作为转换中介和内容验证中介;而低能力组比高能力组多用中文作为内容生成中介、形式检索中介和程序管理中介。
就使用中文的平均长度而言,高能力组用于转换中介和内容验证中介的中文平均长度比低能力组长,但低能力组用于内容生成中介和形式检验中介的中文平均长度比高能力组长。
由此可见,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对母语的使用是有选择的。
三、母语知识在外语学习者外语写作结果上的表达
研究者将母语知识在外语学习者外语写作结果上的表达称为“母语迁移〞。
Odlin【6】指出:迁移是指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母语对目标语的习得的影响主要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当本族语与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相同或相似时,会出现正迁移。
反之,当本族语的语言习惯与目的语不同时,学习者会把本族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形成干扰。
这种干扰就是所谓的负迁移。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写作带来的影响巨大,是阻碍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主要表达在词法、句法、语篇三大方面。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母语对外语学习者目的语输出过程中功能的研究结论多经郭纯洁、王文宇、文秋芳等研究者于21世纪初通过实证研究获得,他们认为外语写作具有双语性,借助“有声思维法〞获得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出母语在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如文秋芳和郭纯洁将母语在外语学习者目的语输出过程的功能细分为五类:转换中介、内容生成中介、形式检索中介、内容验证中介和程序管理中介,并对五种功能做了静态与动态的描述,使外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研究更加完善。
近几年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如何有效利用母语在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功能有效促进外语写作,此类研究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再无研究者对母语对外语学习者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研究者因其他课题安排,并未将此列入重点研究课题,一线教师那么因教学繁忙而无力操持“有声思维法〞这样复杂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经研究发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主要表达在词法、句法、语篇三大方面,但对母语正迁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多数研究者认为通过研究母语负迁移,能有效减少学生外语写作中由母语表达习惯导致的错误,使表达更地道,却无视了母语为遣词造句等方面带来的正面影响,即母语正迁移。
笔者认为,唯有全面了解母语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
五、结语
外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包括母语思维在写作过程中的影响及母语知识在写作结果中的表达。
纵观近三十年来我国研究者对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研究,无论在研究数量、领域和类型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信未来我国外语写作中的母语研究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涌现。
参考文献:
【1】Silva,T Toward.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nature of L2 writing:The ESL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J]ESOL Quarterly,1993:657-677.
【2】LayNposing processes of adult ESL learners:a case study[J]ESOL Quarterly,1982:406-407. 【3】Kobayashi,H&C Rinnert.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2:183-215.
【4】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30~38.
【5】王文宇.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对中国大学生写作过程的研究[D].南京大学,2000. 【6】Cumming A.Writing expertis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Language Learning,1989:8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