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动物隐喻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中的动物隐喻翻译
导语:鲁迅小说包含了大量的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鲁迅小说中的动物隐喻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知隐喻与翻译
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认知语言学建立标志是认知语言学奠基人Lakoff and Johnson合著的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的出版。
从此隐喻的研究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
不同于传统隐喻理论,该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重要的思维方式。
认知语言学从译者思维层面入手,为隐喻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译本对比分析
例1)主妇是前头的头发始终烫的蓬蓬松松像一个麻雀窝,牙齿是始终雪白的露着,但衣服确是中国装,……(《幸福的家庭》《彷徨》P94)
杨译:His wife’s hair is always curled up like a sparrow’s nest in front, her pearly white teeth are always peeping out,but she wears Chinese dress…
蓝译:The wife’s hair is perfectly permed and set,her perfect white teeth permanently arranged into a perfect smile. But she dresses in the Chinese style―
麻雀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广泛分布在中国和欧亚大陆。
麻雀以谷物,昆虫为食,因此常栖息在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它们用草、树叶、枯枝、羽毛筑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为人们所熟悉。
杨译本中运用了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原文动物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与杨译本不同,蓝诗玲认为直译可能会引起读者对原文中主妇的形象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蓝译本中删掉了麻雀的意象,把主妇的发型描述为烫过后的样子。
例2)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撅着狗嘴的了;(《肥皂》《彷徨》P126)
杨译:The assistant was one of these supercilious young
fellows with eyes on the tops of his head, so he pulled a long dog’s face.
蓝译:The shop assistant was one of those snotty imps with eyes in the top of their heads―he’d been sneering at me all the white.(P 199)
狗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非常驯服,忠实于自己的主人。
大多数与狗有关的成语都是带有轻蔑的意思,如“狗头军师,狗胆包天,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
在汉语中,狗也可以叫做犬,如“愿效犬马之劳,犬子”,这些短语多指地位较低或者自我贬低的意思。
相反,在西方,狗被视作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所以大多数与狗相关的谚语多为褒义词。
比如,幸运儿在英语里叫做“a lucky dog”; 女孩会会对自己的男朋友说“love me,love my dog”; 今天运气很好,可以说成“Every dog has his day”。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英汉文化的差异,蓝译本运用了意译的方法省略了“狗”这个动物的意象,避免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例3)还是“杳如黄鹤”。
你去簿子上补画一个“到”就是了。
(《弟兄》《彷徨》P376)
杨译:No,still not a sign―“gone like the yellow stork.” Go and sign the register and that will that.
蓝译:Ha! Does he ever? Just mark yourself down as present in the logbook.
“杳如黄鹤”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浩的诗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它原意指的是仙人乘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
在小说中指的是没有出现,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于文化的差异,加上西方读者缺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因此蓝译本中佘略了“黄鹤”这个意象。
而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因此保留了该意象的翻译。
三、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杨译本及蓝译本均能够根据不同的认知结果,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手法。
但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杨译本运
用直译及加注的翻译方法明显高于蓝诗玲,译本有效地传递了原著的微妙信息,成功地再现了原语的民族文化,使目的语读者最大限度地欣赏到了原文中那些趣味横生的隐喻之美。
通过对文学作品不同译本间隐喻翻译的对比分析,深化了读者对鲁迅作品的整体认识,加快了鲁迅作品的传播和译本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