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概念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美概念: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它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并不依附于某一具体的美的载体,却能广泛应用于各个美的领域,因而带有一定的共同性和规范性,具有法则意义。

形式美与形式的关系:形式美是指事物的形式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因而构成了事物具有美的属性,使人产生美感。

构成因素:形式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象自身的自然物质因素,一是这些物质因素的组合方式和关系,即组合规律。

自然物质因素是构成形式美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因素大体说来有三类:形状、色彩、声音。

(P98)形状:线条、面积、体积
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含义和美感
不同的形状(面积)给人不同的感受
体积大小、材质不同,感受不一
色彩: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刺激和感应
声音:人对声音的接受和反应速度最快,快于形状和色彩。

组合规律:各物质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需服从一定的规则。

这些规则大体可归纳为六种:
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主从)、节奏、(韵律)对比、多样统一等
三、“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美学家贝尔在《艺术》一书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圣索菲亚大教堂、卡特尔修道院的窗户、墨西哥雕塑、波斯的古碗、中国的地毯、乔托的壁画、塞尚的作品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正是这个东西使得它们具有审美价值,对欣赏者产生某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看来,可做回答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根据贝尔的观点,艺术品正是因为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而获得了美学价值。

“一切艺术问题(以及可能与艺术有关的任何问题)都必须涉及到某种特殊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我以为是对终极实在的感情)一般要通过形式而被直觉到。

然而,这种感情从本质上说来还是非物质的,我虽然无绝对把握,也敢断定:这两个方面,即感情和形式,实质上是同一的。


中国古话:“有形必有神”。

但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观念是逐渐发展、明确起来的,长久以来模仿论和再现论居于主导地位,再现成为艺术的基本倾向。

较之于艺术再现的内容,其形式相对来说不那么显要,所以形式因素往往处在内容之下的从属地位。

从审美观照的角度来说,由于追求逼真地再现生活原貌,所以欣赏者大都处于亚里斯多德所说的“认知的快感”中,而忽略了艺术形式本身的意味。

当你欣赏一幅明显写实的作品时,往往会被画面再现的景观所吸引,你看到的是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个逼真的肖像,一个历史故事等,这时的审美判断倾向于认知性的,而形式感的把玩和体会暂时被忘却了。

到了现代主义阶段(19世纪起),艺术的表现性被凸显出来,艺术家个体的情感反应及其表现变得十分显要,形式要素便逐渐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形式因素的自觉与强调是现代艺术的标志。

即便最简单的线条或形状,也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带有某种情感表现特性和象征意义。

水平线给人的感觉:稳定、安全、平和、延展;具有某种合理性、理性色彩。

垂直线:高耸、挺拔、舒展、骄傲;阳性;激情;崇高
直线与曲线:直线果断、坚定、有力;曲线柔婉、柔和、温婉、灵活、踌躇,阴性线。

螺旋线:象征升腾、超然,摆脱尘世俗务。

立方体:肯定感、完整性、稳定性。

圆:给人饱满、圆满、运动、平衡感。

椭圆形:因为有两个中心,使眼睛得不到休息,老是移动,不得安静。

三角形:尖锐,锐利
这些线、形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意味,似乎就隐含在线与形的现实因素之中。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任何形式因素都具有审美的表现性,或者用贝尔的话来说,都带有特定的意味。

现代艺术突出艺术自身的表现性,在某种意义上便导致了对艺术形式独立性的认识和强调,“有意味的形式”这个概念的出现,就是标志。

一方面,表现性的艺术作品本身彰显了艺术的形式要素,另一方面,面对表现性的艺术作品,欣赏者那种辨识所描画的对象的认知判断被搁置了,面对形式自身的欣赏品味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形式主义
如果传统写实绘画是要欣赏者看画了什么的话,那么表现性的绘画则突出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及其表现形式;而形式主义则更加极端,他既不要欣赏者看画了什么,也不要欣赏者单纯注意到画家的情感,而是注意画面的形式因素本身。

对此,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说得很明白:如果你看一幅人脸的素描,形式主义倾向的画家是要人看到素描而忘掉人脸。

如果你看到的是“人脸”而不是“素描”,那你就不懂绘画。

换言之,看人脸素描就要看到素描而忘掉人脸。

形式主义倾向的艺术家主张,应想方设法通过掩盖和淡化所再现或表现的物象,进而使观众注意到形式本身。

形式主义要求,将形式独立出来,成为有自己生命力的表现对象。

康定斯基对色彩的描述:红色:是无限温暖但不具有黄色那种轻狂的感染力,但它却表达了内在的坚定和有力的强度。

···红色所表现出的各种力量都非常强烈。

在特征和感染力上,鲜明温暖的红色和中黄色有某种类似,它给人以力量、活力、决心和胜利的印象。

它像乐队中小号的音响,嘹亮、清脆,而且高昂。

黄色:最初的运动是向观众紧逼(这种前冲力随着黄色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如果人们持久地注视着黄色的几何形状,它便使人感到心烦意乱。

它刺激、骚扰人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

随着黄色的浓度增大,它的色调也愈加尖锐,犹如刺耳的喇叭声。

蓝色:蓝色是最典型的天空色。

它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

当蓝色接近于黑色时,它表现出了超脱人世的悲伤,沉浸在无比严肃庄重的情绪之中。

蓝色越浅,它也就越淡漠,给人以遥远和淡雅的印象,宛如高高的蓝天。

在音乐中,蓝色犹如一把大提琴,···我们在蓝色中感到一种对无限的呼唤,对纯净和超脱的渴望。

绿色:纯绿色是最平静的颜色,既无快乐,又无悲伤和激情。

它对疲乏不堪的人是一大安慰和享受。

但时间一久就使人感到单调乏味。

绿色表达了消极的情调,它与积极的暖黄色和积极的冷蓝色形成了鲜明对照。

···绿色有着安宁和静止的特征,如果色调变淡,它便倾向于安宁;如果色调加深,它倾向于静止。

在音乐中,纯绿色表现为小提琴中音。

黑色:黑色代表了惰性的阻力。

黑色的基调是毫无希望的沉寂。

···黑色像是余烬,仿佛是尸体火化后的骨灰。

黑色象征着悲哀和死亡。

白色:代表了无阻力的静止,仿佛是一道无尽头的墙壁或一个无底深渊。

···白色带来巨大的沉寂,像一堵冷冰冰的、坚固的和绵延不断的高墙。

白色对于我们的心理作用就像是一片毫无声息的静谧,如同音乐中倏然打断旋律的停顿。

但白色并不是死亡的沉寂,而是一种孕育了希望的平静。

白色象征着欢乐欢悦,纯洁无暇
画家在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各种色彩独特的魅力,那富于想象力的各种说法,道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存在及其审美表现力。

“太极”是朱铭雕塑语言成熟和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朱铭“太极”的题材创作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也是一种对生命运动的体验与对生命意象的捕捉。

他曾随台湾老一辈雕
塑大师杨英风习艺,为增强体质,他接受杨英风的建议开始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的练习与对太极精神的领悟,化为他雕塑的新主题也是个性的主题。

作品涌现出天人合一的浩瀚气度,促成“太极”形象卓然挺立。

从学习太极到雕塑太极,随着对太极招式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太极精神理解的不断加深,斧锯下的形象源源不断,创作时也觉得游刃有余,完全可以“纵手放意”,达到浑然忘我的境地。

在“太极系列”的创作探索中,朱铭经历了从有形到无形的千雕万凿,他作品材质上樟木或青铜的古色古香,把人带入到宁静而悠远的哲学境界。

在以木材雕刻太极系列之初,朱铭的创作方式基本上还是刀凿斧劈,但渐渐地,他改而采用钢锯裁切,再顺着自然纹理手撕或斧劈,使材料不仅成为表现内容的载体,而且还转化为内容本身,从而强化了形象的生命力,“太极拱门”就是“太极系列“已臻出神入化境界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