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它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愁思,它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惘,它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眷恋,它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余光中的《乡愁》,去感受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去体会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屏幕显示古诗、课题)
二、一唱三叹诉乡愁
1.我们初步感受余光中先生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要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读。
(屏幕显示朗读指导)
2.教师朗诵《乡愁》(屏幕显示《乡愁》沙画视频)
3.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诗人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时间顺序将一生的乡愁浓缩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四个人生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乡愁的情感逐渐变浓、变重、变强,最后由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情。
(屏幕显示四个人生阶段)
三、巧借意象诉乡愁
1.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呢?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屏幕显示)
2.这几种意象为什么能寄寓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呢?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别),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别),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国别)。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四、妙用叠词诉乡愁
1.除了借助意象,作者还使用了哪些词来表达他浓浓的乡愁呢?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
(屏幕显示)
2.再来找找叠词前面的数量词。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
(屏幕
显示)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五、小结
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