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历程课后练习答案(DOC)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
(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
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元谋人更象古猿。
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
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
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4单元 第42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9-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历法 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 百年。
-10-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农学和医学 (1)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 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5-
微点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从汉赋、唐诗到元曲、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辞藻华丽、句式 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这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 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6-
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 演变发展。 (3)趋势:由繁到简。
-1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汉赋 (1)含义: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 文化气度。 (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 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特点:前期大多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主要反映社会 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3)成就:成就非凡,有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李白、杜甫和 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 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第五章 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5)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7)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7)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8)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8)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第十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绪论一 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 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马”字书法作品。
按其字体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相符的是( )A、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B、诗风壮浪恣肆,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C、题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D、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
下列各项关于明清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明初,产生了章回形式的短篇白话小说B、明朝中叶以后,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C、“三言”、“二拍”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D、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反映了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清明上河图》B、《夫妇宴饮图》C、《洛神赋图》D、《步辇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后练习九十六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后练习九十六第1题【单选题】如图,“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甲骨文出现以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
对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它们被统称为“金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参下图)。
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电影《画皮II》讲了西汉和亲的故事,下图是电影中一捉妖大师的《妖典》手册,对此手册描述正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C、此手册采用的是“蔡侯纸”D、手册中的绘画能够达剑“写意传神”【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
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A、原始岩画B、山水画C、文人画D、风俗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鸳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诗句。
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文人画的意趣艺术特色B、明代市并生活丰富C、现实主义创造手法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1、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佛教在我国的流传
传入——东汉长期被当作方术,东汉末起流传渐广
发展——三国两晋西来名僧日多,译大量经书
鼎盛——南北朝隋唐兴起诸多流派
衰微——明清
范围:
大乘佛教我国大部分地区
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佤族、崩龙族聚居区
藏传佛教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聚居区
论述:
1、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菩萨:达到了自觉自度,还发愿觉人度人。第二等果位
佛:不但自觉觉人,而且达到了觉行圆满。是最高果位
6、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人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以维持社群的生活,所以又创造了第二类文化,我们或可称之为“制度文化”。它们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3、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又多以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它们是人类所创造的第三类文化,我们或可称之为“行为文化”(即含有文化意义的行为)。
人性论,“天命之性”直接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完美无缺,后来人们在现实中所受的“气”有清浊偏正之别,故有善与恶。此为阴阳二气交感所致。圣人凡人。
道德修养论,“居敬”,无事时不为物欲所诱,有事时不忘道义。穷理。王道政治-霸道政治-区别人心与道心,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认识论,格物致知,通过认识外物去认识人心之理,从而最终体认太极之理。提倡格草木、舟车等物理,接触一些具体知识,但一旦豁然贯通则自然知识被抛弃。“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致知即充分运用自我的认识能力,达到认知天理奥秘的最终目的。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岳麓版课后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岳麓版课后练
习
➢第1题【单选题】
一个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对白:“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
”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
该音乐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位画家为法国鲁昂大教堂绘制了三十余幅画作,其中有《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鲁昂大教堂,傍晚时分》等。
他给妻子的信中写到,面对同一个景物每天都会有一些前一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该画家应属于( )
A、立体派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浪漫主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画面采用仰视的角度表现人物,女人半侧着身子……阳伞的灰绿色调与天空融合在一起,既把人物与画面结合,又使人物跳出背景,那澄明的天空动感在人们眼前”,这一画作体现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美术
B、现实主义美术。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高考讲座(三)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对应学生用书第270页)环节一高考第40 题规范答题讲评[题型特点](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学问的再认再现实力,以及运用所学学问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动、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
(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奇,能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索,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相识问题的实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
[方法技巧](1)紧扣主题,留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
解题时要特殊留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动,设问之间的答案相互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干脆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干脆或间接的答案。
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
(2)留意解答依次和思维逻辑依次。
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
解答第一问时要留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索,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
同时,要留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晰。
假如是一材料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育。
[高考示例](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始终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从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见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要“仁义”和“王道”并用,提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体现出他吸收了下列哪个学派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A、道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
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
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
这反映了( )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观点属于法家思想的有:(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
”③“不别宗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A、①②③均正确B、①②不正确③正确C、①不正确②③正确D、①②③均不正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含解析

专题12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公元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1)发明和应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
(2)外传: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
(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1)雕版印刷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技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
(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因肯定四大发明对西方的贡献,而否定对中国的巨大作用。
当然也要认识到社会环境是科技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5.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历代书法名家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楷书闻名,怀素、张旭以草书著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七篇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c8170fbe1e650e53ea991c.png)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他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免、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东亚现代化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发挥积极的作用
——《儒学创新的契机》
材料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提出哪些政治主张?
材料二:汉朝新儒学的创立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汉朝儒学的地位如何?宋朝儒学新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宣传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该观点?
——引文节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
材料二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义方:做人的正道)。……与肩挑(做小生意的挑贩)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关心和帮助)。……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岳麓版课后练习第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岳麓版课后练习第九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观察下图,若给该漫画加个标题,合理的是( )A、“弘扬人性的莎士比亚”B、“寻求浪漫的卢梭”C、“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牛顿”D、“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黑体处于不同的温度下,辐射曲线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辐射强度波长会逐渐往短波长方向移动。
”这一科学观点的提出有助于下列哪一理论的研究(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量子假说D、自由落体定律【解析】:第5题【单选题】1976年,物理学家维索特和列文向太空发射了一枚载有时钟的火箭。
他们观察到,这个时钟与放置在地球上的时钟相比,多了1/10微秒。
该观察所验证的理论( )A、否定了牛顿绝对时空观B、完成了力学理论的体系化建设C、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D、增进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爱因斯坦超越了牛顿,取得了伟大的物理学研究成绩。
这主要体现在他A、致力于防止核战争,为人类和平进步而呼吁B、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C、首先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奠定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D、认为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答案】:第7题【单选题】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三十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三十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
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B、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帛画为主要特征B、色彩都比较鲜艳C、都用毛笔绘画D、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D、“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
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元代最著名的剧作是( )A、《窦娥冤》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岳麓版习题精选

最新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岳麓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31年,一位英国人乘坐“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1859年,他发表了一部科学巨著,创立了进化论,这部科学巨著是( )A、《十日谈》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论法的精神》D、《物种起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不同点是( )A、否定了神学世界观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C、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D、把人们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等。
这说明(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沉重一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④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习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习题精选七第1题【单选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孔子受到了许多诸侯的拒绝和同时代人的嘲笑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利于新旧相替B、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主张不利于稳固统治D、他的行为方式特立独行遭人忌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
”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下,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位史学家评论中国战国时期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逆势而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最可能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第5题【单选题】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先秦经典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严刑峻法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第7题【单选题】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统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A、有教无类B、知之为知之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教【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成“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课后练习七十六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课后练习七十六第1题【单选题】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 )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反映了( )A、君臣平等的思想B、限制君权的主张C、近代民权的理论D、重视教育的理念【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
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B、道路阻隔,交通不便C、西方国家统治者拒斥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
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 )A、培育民族精神B、弘扬侍统文化C、倡导学术自由D、激发学史兴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卑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岳麓版复习特训

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岳麓版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
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
“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
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九篇

2019-2020年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
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
”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花鸟画,浓墨重彩C、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俱备【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0年10月31日晚,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同时决定中国馆将续展半年。
中国馆展出的是动态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时代的风采”指A、农业占据主导地位B、北宋风俗画的写实精神C、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D、手工业商人人数众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材料中的“二元性”体现在(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被后代尊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苏轼D、赵孟頫【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发展历程课后练习答案第1课阅读与思考请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提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和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灵活性;二是儒家哲学的特征一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
解析与探究对比以上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提示:①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即”上界”有一位统治者 (“上帝”或“帝”) 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界”考察民情,并相应地对人世事务做出安排。
②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性质是自然无为但又无所不为的。
③材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
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
自我测评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提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 “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提示:老子的“道”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的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
第2课阅读与思考结合上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思考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井田制瓦解,分封、宗法制破坏,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不断; “士”的阶层在政治上崛起,在学术上异常活跃;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这些都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因此社会大变革影响着文化的觉醒,文化的觉醒又为社会大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与探究 [答案]儒家思想中包含着坚决维护统治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者利益的成分。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者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我测评1. [答案]儒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主张尊王贱霸,要求统治者重民,提出人性本善说,提倡“养浩然之气”。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道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
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兵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孙膑。
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他的军事思想经过其后学的整理,被编为《孙膑兵法》一书。
2. 概括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答案]战国时期学术分裂,百家争起,学者们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发表见解,于是形成了既彼此争鸣又互相吸收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学习活动提示第3课阅读与思考如何理解和评价汉代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提示:材料从两方面探讨了“天人感应”思想。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政治上和社会上的稳定,知识阶层不得不去确立国家民族的象征性领袖的地位,故承认其受命于天的身份。
②为避免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张所带来的灾难,故又以天作为更高的正义权威并强调对君主的制约。
【解析与探究]董仲舒与李斯上述主张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异?提示:①指导思想方面,李斯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废弃一切思想理论,实行彻头彻尾的愚民政策,禁锢思想,强化君主专制;董仲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统一思想,发展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使儒家理论定于一尊,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
但是对这一区别的认识也不要绝对化:李斯的主张也包含巩固统一的想法,董仲舒的主张也有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
②社会效应方面,李斯的主张摧残了思想文化,也未能维护秦的统治。
董仲舒的主张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兴盛,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与稳定,但也导致了其他思想流派的衰落。
{自我测评1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
提示:随着汉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2.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分析“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提示:①教材中涉及到的董仲舒的思想包括大一统理论、“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理论。
此外,他还力主“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②“罢黝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第4课【课中思考题】请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提示:两者都强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研究来求取真理。
但是在对于所求得的“理”的认知方面,两者又有区别。
理学家讲求的“理”,作为万物的根源而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格物致知”要获得的,是这一先验性存在并且亘古不变的“理”而“实践出真知”要取得的是一种与实践并行并长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固定而是处于发展之中。
【阅读与思考】谈谈你对理学重义轻利观念的看法。
提示:一种一味追逐利益的风气正日益吞噬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氛围、健康的心理状态等。
而重义轻利观反对重利忘义,否定以利益为主要标准来处理实际事务。
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漠视与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需求以及对事功效益的追求,则陷入另一种片面性,产成语出处现在意思东施效颦《天运》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就胡乱模仿邯郸学步《秋水》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越俎代庖《逍遥游》比喻超越自己的权限办事或抢别人应做的事螳臂当车《人间世》比喻不自量力,必然失败井底之蛙《秋水》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贻笑大方《秋水》让内行人笑话。
常用为谦词朝三暮四《齐物论》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得心应手《天道》指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出来。
也形容使用非常顺手踌躇满志《养生主》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者成就非常得意望洋兴叹《秋水》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无可奈何游刃有余《养生主》比喻工作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哀莫大于心死《齐物论》精神上失去信念是最大的悲哀人生如白驹过隙《知北游》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生了消极影响。
我们今天应提倡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解析与探究】试根据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玉的思想主张,分析他们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之间有何同异与渊源关系。
提示: 首先上面两则材料是广为流传的有关佛教禅宗的故事。
神秀所讲求的“成佛”,是指通过修行“勿惹尘埃”,从而彻底觉悟,这需要“格”除外界种种“尘埃”才能做到;慧能则认为,专注个体自身修养就可以彻底觉悟。
其次,本题设问的实质是讨论宋明理学与佛教的关系。
一方面,要看到宋明理学家都深受佛教的影响,主动对世界的本原及其与个体的关系进行探讨然而程朱、陆王各自的结论不同。
“二程”、朱熹强调“理”为万物之源,主张“格物致知”,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这与材料一中神秀成佛的方法类似;陆王心学则强调“心即宇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与慧能自我成佛的做法有些相似。
但是宋明理学家均不承认世界本原的客观物质性,这依然与佛教相同。
自我测评1.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提示:理学是中回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观念的儒家哲学思想。
广义上的理学,其主要代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它形成的客观历史背景主要包括:①儒学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自两汉后,儒学日益衰落。
②与此同时,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
③佛教、道教思想的传播使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在彼此竞争、相互辩驳和渗透吸纳的过程中,三教调合之风渐盛。
不少儒家学者既采纳佛、道学说,但又试图重新建立儒家的权威地位,终于在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大氛围下产生出理学。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 提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思想的代表。
①相同之处: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要么是“心”;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
②相异之处: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知掌握“理”,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
他们的认知路径也就自然不同。
第5课【阅读与思考】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材料中涉及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康熙皇帝视朱熹为儒学之正统,二是雍正皇帝强调三纲五常对于维护统治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对照材料思考,可以发现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触及上述两方面的问题。
其影响包括: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当时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从总体上说,促进了社会的思想启蒙。
[解析与探究} 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提示:①不同之处。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
这是→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
②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
【自我测评】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提示: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表现为王夫之、黄宗装、顾炎武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并认为它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②进步意义: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为儒学的变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