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建高塔优秀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而且类似这样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简单的材料,研究物体不容易到的秘密,同时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展开基于证据的研讨活动。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教学准备:小组:泡沫球、牙签、橡皮泥
教师:包裹报纸的高塔,框架高塔、3个水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发现更多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向学生展示3个水瓶,一个为空瓶,一个装满水,请学生猜测稳定性(空瓶先倒),随后再拿出装满水和装半瓶水的瓶子,请学生猜测谁先倒(满瓶水先倒)。
【过渡】物体易倒与不易倒的秘密究竟是如何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节课高塔来探究一下。
引出课题,板书高塔
二、探究高塔不倒秘密
【过渡】说到高塔,先请同学们欣赏这四幅图片。
1、请学生欣赏埃菲尔铁塔、东方明珠塔、迪拜塔、绍兴小方塔,说一说这些高塔在结
构上有什么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过渡】那究竟是不是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结构就会使塔不易倒呢?板书:建高塔
2、出示实验材料:每一小组泡沫球16个,牙签若干,2块橡皮泥。
要求:制作一个6层以上的高塔,每两块泡沫球之间只能有一根牙签,比比哪一组的高塔最不容易倒。
请学生在实验报告单中设计自己小组的高塔。
3、展示设计图,开始搭建高塔
这些设计图是否与你想象中的一样稳固呢?
要求:1.时间10分钟
2.低声交流,注意安全
3.建塔完成后将高塔拿到木板上相应的位置
三、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并且回到导入,为什么装半瓶水的瓶子比装满水的瓶子更容易倒?拿出教师教具,糊纸铁塔和框架铁塔,请学生用力扇动扇子,测试抗风能力,从而得出框架结构有利于高塔的稳定性。
四、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利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出示警示锥、不倒翁、锥形瓶和相机架。
五、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多高塔不易倒的秘密。
板书设计:
建高塔
猜测证实修正
高塔不易倒的秘密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框架结构√
《建高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教学重点】
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准备】
1. 教师材料:课件、电风扇。
2.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水、筷子、透明胶、长尺、铅笔与水笔、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课前呢,老师将我们班所有人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支建筑队,你们向大家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学生介绍)
组甲:我是梦翔队,梦翔!梦翔!我心飞翔,小组最强,畅游梦想!耶!
组乙:我是奇胜队,奇胜,奇胜,出奇制胜!耶!
组丙:我是奇思妙想队,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试试才知道组丁:最接地气队,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
师:好,那今天你们的身份是建筑队的一员,老师今天就要教大家如何建造一座“高塔”,当然,这里的“高塔”我们要加引号。
好,在教大家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些世界上举世闻名的塔。
(师放课件)
(教师展示几幅著名塔的照片,以及简单介绍塔的特点)
大屏幕显示:左边的是输电铁塔,中间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右边的是通讯铁塔。
师:这些高大的铁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1:风力。
生2:它们自身的重力。
生3:雷击。
生4:风的阻力。
生5:拉力。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是否跟它们的结构有关呢?
生:有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并把你们组的猜想写下来
生1:三角形结构。
增强稳定性
生2:框架式结构。
生3:多边形结构。
生4:上轻下重。
生5:上小下大。
生6:里面是空的。
空气阻力小
师:你还有哪些猜想?将你的猜想填在记录单的猜想栏中,写的时候要简洁、明了、可以分若干条。
(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并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
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师: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
(板书:建高塔)
师:在建塔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实验。
大屏幕显示:1、塑料瓶怎么放塑料瓶最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倒立。
)
大屏幕显示:2、塑料瓶怎么放塑料瓶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并在里面放一些沙。
)
大屏幕显示:3、怎么放,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在里面放一些水,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
)
师:你为什么这样放?
生1:在塑料瓶里放一些沙。
因为上面轻下面重些。
生2: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
因为可以固定。
师:同学们,有谁说说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倒的实例吗?
生1:大树。
生2:房子。
(教师放课件)
大屏幕显示:(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倒的实例的图片。
)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开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塔吧!。
(教师放课件)
大屏幕显示:1、讨论设计建高塔的方法。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哪些材料?要考虑材料的特点。
②用什么方法让高塔不易倒?
③我们的高塔设计图。
3、建塔要求:让我们的塔又高又稳。
4、限时十分钟。
师:我们建塔时要注意安全,同时会评出优秀的建塔队。
各小组动手建塔。
师:各小组都建完吗?
生:建完了。
师:下面,有请小小检测员上台。
小小检测员上台说明检测高塔的标准:
A、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B、用斜倾纸板的方法检验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C、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检测员到各建筑队去检测并记录。
记录员宣布结果。
优秀建筑队汇报本队建高塔的方法。
师:通过实验,你的结果与你的猜想相符吗?
学生汇报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风阻小。
(板书: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风阻小。
)
四、欣赏群塔,谈收获
师:大家对自己的猜想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比较验证,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世界各地的塔。
(点击课件)
师:联系生活实际,与塔的结构相类似的有吗?
生:……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