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国博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
7月的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
里,人群熙熙攘攘,还能
看到很多跟随父母一同来参观的孩子。
国博南区2层7展厅里,《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低调陈列,不少观众在其中仔细参观。
从民国动荡的历史中起步,到今天能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历史脉搏同跳动,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走过的世纪复兴之路。
“搜集历代文物”展览于世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历史,要从1912年7月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说起。
19世纪末,在变法图强的浪潮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倡导废科举、办学堂、办报馆、广译书的同时,也提倡兴建博物馆。
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也曾上书“南皮相国”张之洞,要求在“京师建立帝国博物馆”。
但当时清朝统治已风雨飘摇,不可能实现。
1912年中华民国创始,在教育总长蔡元培和社会教育司佥事周树人的筹划、奔走之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建立,鲁迅先生建议勘选国子监为馆址,中国的国立博物馆事业由此起步,甫一开始,就鲜明地提出了要“搜集历代文物”展览于世。
1918年,国立历史博物馆迁至故宫午门,以午门城楼和东西雁翅楼为陈列室,东西朝房和端门城楼为文物库房,总计馆舍150余间,文物5万余件。
1926年10月,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根据当时的历史记录,从1927年10月10日至11月7日,参观人数就超过了18万人。
博物馆开始筹备时,首先接收了孔庙的文物,其次是清朝军机处留下的文物,如太平天国的玉玺、明朝后期来华的西洋传教
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清朝太
医院的明代针灸铜人等。
清朝内阁大库的
明清档案、清朝雕版印书的雕版也都由历
史博物馆保存,清朝刑部衙门的一些刑具、
武器等物品也纳为馆藏。
此后,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始了大规模
的藏品征集工作。
除接受社会捐献和政府
移交的文物之外,还积极主动地派工作人
员赴全国各地收购、采集文物,发掘出土文
物。
至1925年,国立历史博物馆藏品已多达
21万余件,分金类、石器、刻石、甲骨刻辞、
玉类、陶器等共26类,奠定了藏品收藏体系
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文物规模。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国立历史博物
馆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主管单位几经变
更,馆名也易换多次,但截止到抗日战争爆
发之前,藏品数量一直稳步增长,总数已达
21万余件。
“九一八事变”后,国土罹战火
之难,为了保护文物安全,历史博物馆的部
分重要文物南迁至上海、南京。
日伪统治时
期,博物馆遭到日寇的不断侵扰,许多藏品
被掠夺。
到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历史博物
馆的藏品总数锐减,不足4万件。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共中央
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
1958年,
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历史博
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在1959年新中国
成立十周年大庆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
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即岿然挺立在天安门广
场的东侧,标志着新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
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配合博物馆当时开展的“中国通史
陈列”展览需要,全国共有77个单位支援了
文物,先后调用或借用文物3万余件、资料
520件、图书55种498册,其中珍贵文物包括
耳熟能详的后母戊大方鼎、击鼓说唱俑、“滇
王之印”金印、针灸铜人、万历孝靖皇后嵌珠
宝点翠凤冠、徐扬乾隆南巡图卷等。
这些新
入藏的文物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博物馆的馆
藏,为博物馆藏品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
速提高和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加
强,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
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国家
博物馆。
国博建设应与大国地位相称
2003年1月,文化部决定成立国家博物
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潘震宙任组长,
吕章申任副组长。
在2003年2月底举办的国
家博物馆成立挂牌仪式上,时任文化部部
长的孙家正在讲话中提到了“四个相称”:
“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应该与大国地位相
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
求相称。
”这“四个相称”之后便成为国家
博物馆的建馆方向。
国家博物馆组建后不久,因为老馆建
筑面积只有6.5万平方米,实用功能也不完
善,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所以决定扩
建馆舍。
2004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改
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和五
轮的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留三面”的建
筑设计方案,即:把老馆的西、北、南三面
保留,向东和地下地上扩建。
新馆于2007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0
年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开馆。
新建成
的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
米,总投资25亿元。
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
米,共48个展厅。
新馆总建筑面积是原来老
馆面积的3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
大的国家博物馆。
80多岁的离休老馆长王宏钧先生曾给
刚到国博工作的吕章申馆长写信说:“当
年周恩来总理讲,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革命历史博物馆(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要解决这个问题。
”50年后,周总理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的遗愿终得实现。
新馆开放后,来参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贵宾以及世界大博物馆的馆长等都对新馆建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都用“震撼”来形容。
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评价说,新的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采用“留三面方案”非常高明,既没有改变原有的建筑
外貌和风格,又实现了新老建筑的有机协调,保持了天安门广场原有风貌的和谐统一。
以陈展惠及普通民众
文物藏品是国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
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新的大馆馆舍与文物藏品不相匹配的问题尤显凸出。
2007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国家文物局所有的40万件文物整体划拨给国家博物馆。
2010年2月,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
2012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中办特会室收藏保管的中央四代党和国家领导
人在外交活动中授赠的近万件国际礼品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保管。
原国际友谊博物馆目前已整体划归国博,其近2万件国际礼品也已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
陈列和展览更是国家博物馆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
目前,国博的展览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特展、交流展和临时展览等;既有历史类陈展,也有艺术类陈展;既有侧重学术的展览,也有配合时政与纪念性的展览;既有反映传统艺术的展览,也有反映当代
艺术成就的展览。
7月9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
7月,本馆
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
11月,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10月,正式开馆。
3月,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
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分设为中国历
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
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
1959年10月,"中国通史陈列"公开预展。
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
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
2011年12月7日,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出。
国家博物馆百年回顾
“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首次中国站的比赛刚落下帷幕,6月13日,“歌剧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先生和大赛的6名获奖者在华彬歌剧院献上了一场顶级水平的音乐盛宴。
自2008年开始,多明戈先生就受邀担
任华彬歌剧院的艺术顾问,并与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博士共同创立公益性质的“华彬亚洲青年艺术家培训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
2010年8月1日,“华彬亚洲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杰出代表张英席与恩师多明戈共同登上华彬歌剧
院的舞台,为观众奉上歌剧名作《弄臣》。
本届大赛后,华彬集团将与优秀获奖选手签约,获奖选手将有机会接受多明戈先生的亲自指导。
此外,多明戈先生还受聘担任了华彬文化基金会的文化大使。
(王燕)
多明戈携声乐大赛获奖者上演华彬音乐会
|文化资讯|
责编:何晶
参考资料:
《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耕耘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代藏品征集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藏品征集与捐献》《努力奋斗,开拓创新 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百年国博的回顾与展望——王宏钧先生访谈》等。
在陈列展览体系中,两个基本陈列尤为突出:第一个为《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主要是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
第二个为《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以反映古代中国文明为主线,分8个部分,使用珍贵文物2300余件,充分表现了古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
目前,国家博物馆已推出专题陈列10个:《馆藏革命题材美术经典作品》展、《古代青铜器艺术》、《古代瓷器艺术》、《古代钱币艺术》、《古代玉器艺术》、《古代绘画艺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
在国际交流展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3家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启蒙的
艺术》;于6月22日开幕的,与大英博物馆等合作举办的《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精品》展,展期半年;于7月6日开幕的,与意大利文化部合作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合作期5年,每年意大利文化部更换一次展品。
这些都是世界博物馆合作交流展览历史上所没有的。
明年1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将在国博举办馆藏精品展。
“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
而精彩丰富的陈展,在展示历史与艺术成果的同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优秀的文
化成果惠及更广大的普通民众。
国家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为观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门票服务;配备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建设国博网站,设立网上展览。
同时,国博内还设有咖啡、茶座、自助餐等休闲项目服务,备有纪念品、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国博目前开设有自己的官方微博,每天在网上更新介绍馆藏珍品,并与网友交流互动。
2011年3月1日开馆的国家博物馆,至今已迎来超过400万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实习生李晨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