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一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仕于南方仕:
②席上啖菱啖:
③其人护其短短:
④欲以去热也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二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日:“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
者日口北土亦有此物否口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目:"食菱须去壳。

"或:
(2)其人自护其短。

短:
2、给文中口处加上标点符号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已的话简要回答。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遵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莱。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成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惠。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②食之,甚.美
2、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已的话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日:“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歌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刷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风: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屏.人论事( )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假装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3、给下面句子用“/””正确断句,并翻译意思。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话日:“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

②贼:伤害。

③执:抓住。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2)人云.()
13、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5、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濠梁观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①梁②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③其本④。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①濠:水名。

②梁:桥梁。

③循:遵循,顺着。

④本:原来。

1、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濛梁观鱼》)
4、庄子为什么能看到鱼的快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人搜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且衣冠而之市,适需①金者之所,因搜②其金而去。

更捕得之。

官问日:“人皆在焉,子授人之金何?"对日:“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①需(yu):卖。

②搜(jué):抓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清.旦.
②因搜其金而去.
③徒见金.
2、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金者之.所
C.子搜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在爲,子搜人之金何?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之,谓管仲日:“赛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赛人奈何?”管仲日:“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

谓左右日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日少却吾恶.紫臭。

”公日:“诺!”于是日,郎中英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恶: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丨"标出来。

谓左右日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日少却吾恶紫臭
3、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已的话简要作答。

4、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田登当郡守),自讳其名,触者必怒,更卒多被榜答。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叫上元节》放灯,更人遂书榜揭于市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调。

(2分)
①自讳.其名②触.者必怒
2.翻译句子,①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分)
译文:
②更人遂书榜揭于市。

(2分)
译文:
3.出自本文的一个俗语是什么?解释一下其含义。

(3分)
答:①俗语:
②含义: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学,弗若()矣。

为是()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13、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通国:
鸿鹄:
弗若:
然:
14、文中第二个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注释:①夫:发语词。

②学者:学习的人。

③鸱枭:两种鸟。

古人认为是恶鸟。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所以求益耳
(2)人疾之如仇敌
(3)恶之如鸱枭
(4)凌忽长者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砖(节选)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

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

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夏平其面,而成坏形。

【注】①埏(shan)泥:揉合黏土。

②汲:从井里取水。

泛指打水,取水。

③错:交错,错杂。

④趾: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人逐.数牛错趾
2.上好的粘土有什么特点?(6分)
3.请简要概括造砖坏的过程。

(6分)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①,将援弓射之,日:“获则烹②。

”其弟争日:“舒雁③烹宜,翔雁燔④宜。

”竞斗而讼③于社伯③。

社伯请剖雁,烹半需。

已而③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有……者:有个……的人。

②烹:煮,烧。

③舒雁:栖息的雁。

④燔:烤。

③讼:争辩是非曲直。

③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

①半焉:一半煮,一半烤。

焉,句末语气助词。

③已而:过了一会儿。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弓射之()(2)翔雁燔宜.()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最后的解决办法是,而结果。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有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③止,线④于郊衡⑤,抚节⑥
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通⑨行云0.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ou):歌唱。

②穷:穷尽。

③弗:不。

④钱(jian):以酒食送行。

⑤衢(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

⑥抚节:按着节拍。

⑦悲:悲壮。

⑧响:声膏。

⑨過:阻住。

⑩行云:飘浮的云。

乃:于是。

谢:认错。

12、“谓"的意思是:
“反”的意思是:
13、“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14、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又是因为
15、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注释]①玉人:玉器匠
8.解释下列的字
(1)以示.玉人示:()(2)宋人或.得玉或:()
(3)故.敢献之故:()(4)子罕弗受.弗:()
(5)我以.不贪为宝以:()(6)若以与.我与:()
9.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2)我以不贪为宝
(3)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4)不若人有其宝。

10.文章标题“人有其宝”的“宝”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由此可以看出子罕是一个()的人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属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福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掘:挖。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11.解释加点的词。

①春往而冬.反()
②迷惑失.道()③遂.得水()④老马之.智可用也()⑤乃.放老马而随之.()
12.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3.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多言何益
子禽②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③鸣口千舌④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⑤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⑥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益:好处。

②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

③恒:
常常。

④擗(p):同“散”,困、疲劳。

⑤以:按照。

⑥之:助词,的。

12、对“日夜恒鸣口干舌瘠然而不听”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A,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B.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C.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D.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13、借助文言文后的注释,猜想“开卷有益”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A.做试卷可以增加知识。

B,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C.把书打开可以增加知识。

D,做试卷确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14、下列选项中“之”的意思与“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虽与之俱学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通国之善弈者也
15、文言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拧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阴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窃入学舍②听己,默记
③父怒挞之④学遂为通儒
2.翻译句子.(4分)
①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从本文来看,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