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涤痰汤”,常用于治疗急危重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效良方“涤痰汤”,常用于治疗急危重症
涤痰汤(《奇效良方》)
[组成]陈皮7g 半夏12g 茯苓10g 甘草3g 枳实(麸炒)10g 竹茹15g 南星(姜制)12g 石菖蒲5g 人参5g
[用法]生姜5片,水煎,食后服。
[主治]中风。
痰阻心窍,舌强不能言。
[证析]《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
”舌为心苗,言为心声,语言流利,端赖舌体柔和,舌体柔和,端赖气以煦之,血以荣之,津以濡之。
只有气血和调,津行无碍,舌体和柔,语言才无障碍。
如果起居不节,饮食无常,脾胃生化不足,腠理空疏,液聚为痰,痰随气升,阻于心窍,舌失和柔,于是舌强不能言语。
此处所言痰阻心窍,是指心包而言,痰浊阻于颅内腔隙,脑外神经被阻,以致舌强不能言语。
[病机]痰阻窍隧。
[治法]涤痰开窍法。
[方义]治疗痰涎壅滞,舌强不能言,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消其痰滞;二是解其强直;三是助其正气。
此方即据这一构思组成。
方用南星息风化痰为其主药,既祛壅滞之痰,又解舌体之强;辅以半夏燥湿祛痰,竹茹化痰通络,消解痰涎功力为之增强。
陈皮、石菖蒲醒脾化湿,茯苓淡渗利湿,协助南星、半夏恢复脾运,杜绝痰涎再生。
痰随气升,阻于心窍,配枳实下气消痰,有令痰随气降之意。
石菖蒲醒脾化湿之功尚属次要,主要在于通心气以开舌窍,合诸药共呈涤痰开窍之功。
复配人参、甘草鼓舞正气,助正祛邪,遂使此方成为通中寓补之法。
[应用]此方以舌强不能言为主证,审其确属痰滞于络,可以使用。
加入蝎尾、蜈蚣、羌活增强解痉之功,疗效更为显著;痰阻脑内间隙而呈半身不遂,疗效亦佳。
病案1:余之外侄女婿高闻喜,男,52岁。
2004年8月上旬午后突然神志不清,当夜包船送至宜宾,途中受凉,微有低热,在某市级医院治疗,用
药一周,不仅发热未退,反呈烦躁如狂,外侄女邀余往诊。
观其微热无汗,面色黧黑,神志不清,语言蹇涩,舌苔厚膩,舌体淡胖而有齿痕。
细思此证中风于前,本不发热,当是外有风寒束表,内有痰浊阻滞心包使然。
遂书涤痰汤改竹茹为竹沥,加姜汁、羌活、全蝎、当归、川芎、麻黄、桂枝、白术、泽泻一帖付之。
服后夜间大汗淋漓,衣衫尽湿,热退身凉,神志已清,出院以后仍用原方减去麻黄,连服数剂而安。
此案用涤痰汤加入姜汁,竹茹改用竹沥旨在增强半夏、南星、石菖蒲涤痰泄浊作用;加入桂枝、白术、泽泻意在增强茯苓利水作用,引导痰湿下行;加入麻黄,是合桂枝发汗解表;再加全蝎、羌活增强南星解其脑之筋脉痉挛,治其语言不利;而以当归、川芎配合桂枝温通血络之滞。
方中有陈皮、枳实、石菖蒲通降三焦之气;半夏、南星、姜汁、竹沥、石菖蒲、白术、茯苓、泽泻通降三焦水津;川芎、当归、桂枝温通心系血络;南星、全蝎、羌活、石菖蒲解其经脉痉挛,使其经脉舒缓气血津液齐通;复配人参助其心力,补泻同施,投之而效,因与病理相符故耳。
此方配伍石菖蒲,可化心包蔽阻之湿,可通三焦津气,一举两得。
病案2:徐某,男,29岁,宜宾县高场镇人。
2005年10月因乘摩托车在途中两车相撞,右侧头部破碎,脑髓外溢,昏迷不醒,急送宜宾某一市级医院手术抢救,切去右侧头骨三指左右,将其头皮缝合,住院月余出院。
11月初前来我处就诊。
观其头皮虽已愈合,神志仍然不清,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左侧手足痿废。
属于痰瘀阻窍所致,治宜涤痰化瘵,兼解脑的筋脉痉挛。
遂以涤痰汤加味:陈皮15g,法半夏15g,茯苓20g,甘草10g,枳壳15g,竹沥1瓶,姜汁2匙,制南星15g,石菖蒲30g,远志10g,人参15g,桂枝15g,白术20g,泽泻30g,全蝎10g羌活10g,川芎10g,当归10g,嘱连服20剂。
12月中旬复诊:神志已经清醒,语言仍然蹇涩,右侧仍然不遂,效不更方,再服20剂。
2006年1月中旬三诊:语言稍清,已能自述病情,微有蹇涩,手足稍可活动,效不更方,续服20剂。
2006年2月中旬四诊:语言已经清晰,足能行走,手虽能动,但觉乏力。
原方再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填精补髓,嘱服10剂。
3月21日五
诊:仅觉左手仍然乏力,仍用原方,嘱其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