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成果转移转化实践的模式与趋势

合集下载

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方案

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方案

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方案科研机构作为创新的源头,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科研机构成果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与市场脱节、资金短缺、政策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促进产业化发展,特制定以下推进方案。

一、加强市场调研与需求对接1、建立市场调研机制科研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部门或团队,定期对相关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建立密切联系,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为科研项目的选题和成果转化提供依据。

2、搭建需求对接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需求对接平台。

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技术需求,科研机构则展示其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力,双方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合作洽谈。

同时,定期举办线下的技术对接会和成果推介会,促进双方的面对面沟通和合作。

3、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企业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需求,使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科研机构参与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1、建立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机构应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负责技术成果的评估、推广、交易和转化等工作。

技术转移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技术经纪人,他们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市场经验和法律知识,能够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制定合理的技术转移政策明确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对于职务发明,应在保障科研人员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收益比例。

同时,建立技术转移的奖励机制,对在技术转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

科研机构应及时为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防止技术泄露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研究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研究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研究一、引言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既涉及到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实现,也涉及到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复杂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研究。

二、科技成果的转化现状与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一直是科技界长期以来的一个难题,目前的情况并不理想。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转化途径单一:传统上,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多通过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转移,由此产生的抵押、研发、运营等成本较高。

2. 研发周期长:科技成果的研发周期长,并且常常需要长期的跟踪和修复,导致直接转化不可行。

3. 缺乏产业化思维:传统上,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科研项目,而不是为产业化而进行研究。

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前景虽然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潜力巨大。

随着产业升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升级和变化,科技成果的需求也将不断涌现。

1. 多元化需求:随着产业行业的不断变革,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些需求将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 支撑产业转型: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已有的技术和资源已经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在产业转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3. 驱动经济增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反哺整个产业链,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工作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策略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政府应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起完善的平台和机制。

2. 推广技术商业化:科研工作者应该拥有产业化思维,不仅满足纯科学的探索,更要将科研成果向更广泛的应用方向推进。

3. 寻求新型产业合作模式:科研机构应与产业界建立联合研发机制。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合作,使科研成果具有商业化的前景。

4. 实施科技转移: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应积极推行科技转移。

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实践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1. 技术转移:通过技术转让、授权、转化等形式,将科技成果转移到生产单位,进而实现产业化。

技术转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其商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2. 创业投资:大量科技创新项目在拟定方案阶段就已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境,阻碍了创新成果的孵化和推广。

创业投资机构的介入,尤其是骨干科技企业入股成为战略投资者,不仅能够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要素,而且可以注入管理智慧和企业资源,降低企业风险。

3. 孵化器:孵化器是指为新兴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早期支持的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资金、法务、营销、招聘、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孵化器的存在对于帮助科技创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与资本识别度,优化产品设计,弥补创业团队履历短缺等具有较大作用。

4.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将科学技术成果由科研机构转向企业,协同创新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产学研合作模式弥补了科研机构资金以及新技术商业化的缺口,更具法律支持保障,有助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二、实践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研究是将实用的科学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优秀产品或技术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同样重要。

实践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展开。

1. 技术评估:技术评估是指通过科技成果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标准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实际应用的先决条件和可能性。

技术评估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期准备、投资决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2. 技术路线规划:技术路线规划是根据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制定适合其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的技术发展规划。

五大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五大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五类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并辅以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按主导对象不同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所(含高等院校)主导型、新型研发机构主导型、联合开发型五类,梳理各类成果转化模式特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对推动集团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参考意义。

五大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主导型对那些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民生健康、环境保护等行业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内生技术需求较低时,政府通过实施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的计划来满足市场需求。

模式的优点这种模式能有效服务于技术高度复杂、市场结构具有较高垄断性、产业中较为关键的科技成果转化,如核技术、航天航空器制造技术等。

这类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非常集中,产出成果■ 刘澜涛 李浩凯 ︱ 文专用性较强,创新过程中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和极高的交易成本。

因此,这类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需以政府组织为主导,在转化过程中一般由政府立项研发,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交易撮合等方式推动实施转化。

模式存在的弊端一是这类成果转化需要有明确的政策予以支持,否则参与主体意愿不强,部分行业市场化改革较难,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制约。

二是当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科技成果在项目立项时往往不会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忽视能否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经常围绕文章、专利、专著和报奖等去研究项目内容,导致该类科技成果先天转化率较低。

三是有些研究十分前沿,无先例可循,通常还面临国外技术封锁,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试错,研究失败风险较高。

典型案例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于2021年7月在江苏苏州揭牌,承担探索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新模式的重要使命。

转化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和能力优势,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研究与实践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与意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社会、战略价值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在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价值,使之变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战略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而且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等多方协同合作。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1.政府支持政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创新券等方式,鼓励企业将科技成果在市场上应用。

2.企业发展企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

3.科研机构合作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

科研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转移、技术转让等合作项目,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三、产业化的概念与意义产业化,是制造业传统上以研发成果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量的、规模的、连续的、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活动的过程。

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化的实践1.市场分析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主要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通过市场分析,确定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和附加值,为产业化提供标准和方向。

2.生产设计设计产品、制定生产流程、选用设备等,进行生产设计工作。

生产设计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需要精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3.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4.销售管理在确定销售市场和销售方式的前提下,制定销售策略和渠道管理。

销售管理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需要在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之间进行有效的平衡。

五、总结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综述报道

科技成果转化综述报道

科技成果转化综述报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意义、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报道。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并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

各级政府纷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

国内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也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也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立技术转让平台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国际合作和国际技术转移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也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推动新经济模式的形成。

科技成果转化还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科技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帮助解决现实生产中的难题,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

虽然科技成果转化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而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也较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科技研究往往偏重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应用和市场导向。

科技成果的转化还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团队组建等问题。

科技研究人员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也需要加强,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探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探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探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既可以促进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也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从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1.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高校可以将技术、专利等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或其他组织,通过技术许可、技术合作等方式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需求中。

2.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高校可以通过共同研发、成果共享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产学研合作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3.创新创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创新创业实现。

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创业项目的孵化、技术转化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模式。

4.政府引导: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高校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

政府引导可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科研成果转化的方法1.技术评估和筛选:科研成果转化前,需要进行技术评估和筛选,确定科技成果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只有经过评估和筛选的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进行转化,避免资源的浪费。

2.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

高校需要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防止知识产权被侵权,保障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益。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与平台:高校可以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同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机构和平台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4.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高校需要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

100%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取 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转化率低 、转化周期长等问题,需要进一 步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
80%
发展趋势
未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更加注 重市场需求导向、产学研深度融 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发 展。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与模式,提高科技 成果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硅谷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科研机构、高校 、企业和风险投资等多元主体的紧密合作,实现了科技成 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的蓬勃发展。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技术转移模式
弗劳恩霍夫协会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平台,促 进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推动了技术的转移转化 和产业升级。
日本产学研合作机制
日本通过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 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0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投 入力度,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支 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0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应落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科 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利润 等给予税收减免,降低科技成果转化 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0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
产权执法和维权援助工作,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
03
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政府应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
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技术转移与转化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技术转移与转化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技术转移与转化科学技术部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管理部门,负责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技术转移与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在技术转移与转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进步。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模式、工作人员的角色及职责、挑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模式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

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技术转移与转化采取了多种模式。

1. 技术转移模式技术转移模式是指科技成果从科研机构向企业、单位或个人进行转移的方式。

常见的技术转移模式包括技术许可、技术合作、技术咨询等。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技术转移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协助科研机构与各方达成技术转移的协议和合作。

2. 技术转化模式技术转化模式是指科技成果被转化为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过程。

常见的技术转化模式包括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合作创新等。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技术转化方面起到了指导和推动的作用,协助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可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工作人员的角色及职责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技术转移与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负责协调、指导和推动相关工作。

1. 技术转移方面的角色在技术转移方面,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充当了信息传递的桥梁,协调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负责收集、整理和推广科技成果,将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

2. 技术转化方面的角色在技术转化方面,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担任了创新管理的角色,协助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技术转化策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他们还负责评估和管理技术转化项目的风险和效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挑战与展望在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过程中,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面临着一些挑战。

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及转化路径

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及转化路径

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及转化路径1. 评估现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和转化路径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对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及转化路径进行全面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2. 现有模式分析目前,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主要分为自主转化和合作转化两种。

自主转化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资源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

而合作转化则是指企业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或者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转化路径探讨在选择转化模式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确定科研成果的转化路径。

一般来说,转化路径包括技术转移、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科研成果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以实现最佳的转化效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在选择转化模式和转化路径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同时要与外部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总结回顾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及转化路径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在选择模式和路径时,企业需要充分评估现状,分析现有模式,探讨转化路径,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制定最佳的转化方案。

这样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和路径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在选择转化模式和路径时,企业需要全面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合的转化方案。

企业需要评估现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源,明确科研成果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化潜力等方面的情况。

这有助于企业确定科研成果的转化路径和目标,并为后续的合作模式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成果转移转化情况及典型做法

成果转移转化情况及典型做法

成果转移转化情况及典型做法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涌现,这些成果的转移转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典型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当前,我国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使得一些优秀成果得以成功转移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典型做法政府引导支持政府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平台等方式,为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活动,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同时,企业还通过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引进外部先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科研机构创新引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发挥着创新引领的作用。

这些机构通过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和前沿技术,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还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科技成果发布会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其次,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服务机构;最后,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实力。

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政策支持;其次,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服务机构;最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与 实践
01 引言
03 成果展示 05 结论
目录
02 探索实践 04 实践反思 06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成果丰富,如何将这些成果有效地转化为 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演示将探讨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践 经验。
2、建立协作机制:加强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自的 角色和职责,确保实验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3、优化实验设计:在保证实验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实验步骤进行简 化,提高实验操作的可操作性。同时,积极听取专家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 实验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结论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 途径。通过筛选成果、优化设计、开发实验、评审与修改以及推广应用等步骤, 我们成功地将一些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 容,并应用于日常实验教学。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转化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断优化和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2、缺乏市场意识:高校科研人员往往偏重于学术研究,缺乏市场意识和产业 化思维,导致科研成果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3、成果质量不高:部分高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缺乏实际应用价 值,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4、缺乏转化平台和机制:许多高校缺乏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机制,导 致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本次演示还对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市场机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 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需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推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再次,加大对科技成果 转化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最后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技 术转移协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
研究范围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国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发 展趋势,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科技成果转 化提供有益参考。
0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分析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定义及分类
定义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指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从实验室或理论阶段转化为实际应用 或商业化产品的过程。
分类
根据转化方式和目的的不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可分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产学研合作、创业孵化等多种类型。
不同路径的适用条件不同
各种转移转化路径的适用条件不同,需要根据科技成果的 特点、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转移转化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化转移转 化模式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பைடு நூலகம்
01
加强政策研究
02
深化产学研合作
代表性、创新性、实效性
背景介绍
所选案例涉及领域、技术成熟度、市 场需求等
案例过程描述及关键因素分析
要点一
案例过程描述
要点二
关键因素分析
从研发到转移转化的完整过程,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评估 、合作洽谈、合同签订、资金筹措、产业化推进等
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团队协作 等
案例成功经验总结及启示意义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
政策与法规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为创新成果提供法 律保障,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
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
政策与法规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 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06
案例分析:成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案例 剖析

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与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尽管科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如何将科技研究中的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瓶颈”所在。

因此,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挑战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着重视研究而轻视转化、投入大,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部分科技机构过分重视科研项目自身价值和理论意义,而忽视市场需求和转化效益,导致大量科技成果无法实现有效转化。

其次,缺乏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合作,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等环节显得破碎、缓慢、低效。

同时,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推广方面缺乏市场、技术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使得许多创新成果无法得到落地生根。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益。

二、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和基本模式产学研合作是重要的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和载体,其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产学研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与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了解市场需求,能够提供切实的需求,并为发明人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开发环境。

其次,学术界课程使科学研究成果得到系统、专业的评价;学术界可以为产业界提供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提升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政府也可以发挥其促进和协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创新产业基金的建设,通过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扶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加助力的环境保障。

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产学研三方共同合作。

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三端机构共同承担研究攻关及最终产品开发的成本和利益,并实现知识产权共享。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一、引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实施方案上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措施,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良好的转化环境和条件。

二、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可以在重点地区或领域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应具备一定规模的科研机构、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示范基地可以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和经验,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应提供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评估和转化的一站式服务,方便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同时,服务平台还可以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评估为了确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化前景,应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的评估。

评估应从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进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请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参考。

五、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支持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税收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服务平台的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水平。

六、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应具备科技创新和市场运作的能力,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人才支持。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与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与实践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与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与实践

ABCD
科技成果成熟度
评价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反映 其转移转化的潜力。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益
评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
评价方法选择
定性评价
采用专家评审、调查问卷等方法,对科技成 果的创新性、成熟度、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定 性评价。
定量评价
运用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对科技成果的转 移转化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如经济效益可以用财务 指标来衡量。
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结论与展望
07
研究结论总结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多元化:研究 发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路径包括 技术转让、合作研发、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业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在实 践中互为补充,形成了多元化的转移 转化体系。
不同模式适用条件各异:不同的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条件 和环境。例如,技术转让模式适用于 技术成熟度高、市场需求明确的成果 ;合作研发模式适用于技术难度较大 、需要跨领域协作的成果;产学研合 作模式适用于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资源的成果;科技创业模式适用于具 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初创企业。
01
技术转移服务
科技中介机构通过技术交易、技术许可 等方式,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和转 化。
02
03
融资与投资服务
科技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和投资 服务,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
政府引导和推动实践
政策引导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 技成果转化。
资金扶持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 成果转化。源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03
路径研究
自主研发路径
自主研发
企业利用自身研发能力,通过不断试验、改进, 最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移与推广实践

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移与推广实践

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移与推广实践一、引言“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题,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不变追求。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体现在技术与成果的产业化转移和推广实践上。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转化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

二、科技创新成果的现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获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而且打造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但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推广却并不乐观。

比如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因为缺乏推广平台和专业的人才,无法被好好地转化应用,成为昙花一现的名头。

据相关统计,我国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而专利授权率和技术成果转化率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仅有不到30%的科技成果被成功转化推广。

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移与推广实践1. 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机制建立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产学研合作的共同推进。

政府、学校、企业都可以在此方面尝试探索。

其中,政府可以成立科技成果推广专门机构,支持科学研究、发掘潜在的科技成果,最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学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器,支持科技成果的创业和推广;企业则可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成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2.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的基础。

我国在高等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有必要增加科技成果推广方面的课程。

建立一支既懂得高科技,又懂得推广和应用的专业队伍,可以有效地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

3. 积极引入外部投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在我国相对保守的投资氛围下,引入外部投资成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条捷径。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企业也可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吸纳外部技术和资金。

4. 拓展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已经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的趋势。

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1.引言1.1 概述科研成果是科学家们长期辛勤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

然而,在科研领域,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的科研成果往往难以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造福于社会。

因此,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变得至关重要。

科研成果的转移是指将科研成果从学术界向工业界、企业或其他应用领域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而转化则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技术创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科研成果往往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经过技术转换和商业化等环节才能变为实用产品。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普遍缺乏转化成果的意识和相关技能,无法有效将其应用于实际。

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需要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包括政府支持、产业界合作、教育培训和创新体系建设等。

政府可以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界可以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加强科研人员的转化意识和技能培养,提供专业的转化服务和支持。

创新体系建设可以建立多方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转化动力。

总之,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强各方合作,共同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才能更好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以探讨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性、意义和方法途径:首先,将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为读者提供整体的框架和导读。

接着,在正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旨在突出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

这一部分将阐述科研成果在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以凸显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科技成果转化 经验借鉴 模式 案例

科技成果转化 经验借鉴 模式 案例

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借鉴模式案例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我们需要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模式,以下是一些案例分享。

案例一:产学研结合,推动成果落地某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由于缺乏产业化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一直无法转化为实际产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与某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实现了产学研多方合作、资源共享。

企业提供生产场地和市场资源,科研团队则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支持。

通过合作,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反响。

案例二:创新金融支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一家初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了一款具有巨大潜力的产品,但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和推广。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该企业寻求创新金融支持,与银行合作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投资。

通过创新金融的支持,企业成功推出了该产品,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案例三:政府政策扶持,推进产业发展某地区的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首先,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其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推广及运营服务。

最后,对于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

这些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地区科技产业的发展。

案例四:多方合作,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无法独立完成临床试验和上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与多家医药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进行临床试验和推广。

通过多方合作,共享资源,不断优化研发过程,该新药成功获得上市许可,并为患者带来了重要的医疗效益。

以上是四个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借鉴模式的案例分享。

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

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

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指将高校科技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技术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和商业产品的过程。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科研人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指高校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进一步应用与开发。

技术转让既有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传播,又有助于产业界的技术更新和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权转让、技术咨询合作、技术许可方式等形式,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2. 科技合作高校与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是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科技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与产业转化。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转移,推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4. 创业创新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也可以通过创业创新来实现。

高校可以鼓励师生创业,利用科研成果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通过创业创新,高校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1. 激励政策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特点和难点,政府可以出台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政策。

可以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高校加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力度。

2. 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了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进程,可以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高校提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服务。

这些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转让服务、科技合作服务、产学研结合服务等,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高校在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时,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提高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关注和应用高校的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和产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机构成果转移转化实践的模式与趋势2016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布了2016年度自然指数排名(Nature Index 2016 Tables),在所有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高质量科研论文贡献国,仅落后于美国;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科院以1357.82分蝉联榜首。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

其中在2015科研机构发明专利排名榜单里,中国科学院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中,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占据了四席;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名中,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占六席。

由此可见,中国及其科研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科技成果丰硕。

我国科研机构获得如此骄人的成果,那么这些成果的转移转化自然为世人所瞩目。

1、成果转移转化影响因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创新成果、人才、资本、环境以及产业等多因素交互博弈的过程。

科技成果如同树苗,无法独行于天下,最终可以长成大树参天,果实累累,必须有勤劳的农民(人才)、肥沃的土壤(资本)、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忠实的客户(产业)等必要的因素。

同时,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除了考虑其商业价值之外,还要考虑其公共价值;除了关注树木果实的商业价值,谁又质疑树林对于环境的有益作用和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美感。

旨在有效开展成果转移转化这一价值实现的工作,我们必须首先探究科研成果的特点,即影响其价值实现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价值实现的工作。

笔者姑且认为,成果的特点包含如下五点:1.公共基础性。

科研机构在我国基本都是公立开办的,机构的科研经费大都来自于国家,人员为事业编制,理论上获得成果的归属权也应该属于国家,虽然国家通过制度规定让渡给了科研机构,但并不能否认科研成果的公共基础性就是其第一属性。

2.广泛外延性。

科研成果本身是无形财产,是智力成果,经常表现为两种形式:论文和专利。

论文是成果的学术外衣,而专利是成果的法律外衣,但成果本身其实的外延远超过论文和专利的文字记载内容,有大量的技术内容以实验数据、技术秘密、技术诀窍(know how)等形式存在,甚至既往的科研失败经验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3.价值易逝性。

科研成果的实质都是技术方案,技术天生就会伴随其生命周期而带来价值减损,而往往技术也随着产业的发展或者学术的热点在某一个阶段会表现出价值倍增的放大效应,随后可能一落千丈'非典'时期的传染病检测技术与人体免疫力提高技术、最近的石墨烯技术等皆如是。

此外,存在一些技术成果可能没有知识产权这一法律外衣的保护,在价值实现时,也有可能存在价值减损。

4.人才依赖性。

成果本身产生就离不开人才,而鉴于成果的广泛外延性,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技术层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要借助其研究经验和教训来加速转化;非技术层面亦存在大量工作需要人为协调沟通,此处的人才并不限于工程技术人才,也包括转移转化人才、市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5.集成创新性。

技术成果是科学研究的阶段性结果,继续实现其价值可能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对既有技术开展二次开发,或者与其他技术开展集成创新,因此技术成果的价值实现需要永无休止的集成创新。

我们提及上述科技成果的五个特点,其实也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五个重点因素。

而目前我们在转移转化工作模式的完善也应当从影响因素着手,从而更有效的推动。

2、目前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当前通行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不外乎如下几种模式:1.研究机构自行转化模式早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科研机构成果大都自行转移转化,不借助或者少量借助外部资源,最终形成产品。

九十年代,中科院产业化出的几家上市公司、计算所的联想控股、长春应化所的长春热缩和成都有机所的成都地奥等,都采取的此种模式,也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样最大的优势在于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成果权属清晰,沟通成本低,工作目标一致,而弊端在于转移转化周期过长,动辄就是十几年,产业化初期终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偏弱,而且除了科研人员和工程人员,甚至要求科研机构配备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整套综合人才队伍。

目前该模式已不是主流,因为这一模式相对要求比较多的自有资本支持,研究所作为公立机构难以承担,此外单一研究机构没有全方位的人才来支撑转移转化,而且在科研机构内部,相关人员的转化工作均被视为职务行为,收入没有与工作复杂度合理匹配,没有充分考虑成果的广泛外延性和人才依赖性。

2.产学研合作模式单打独斗不成,科研机构自然考虑和企业合作,于是产生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委托技术开发和合作技术开发,由企业提供明确需求,科研机构开展定向研究或者科研机构将其前期成果进行二次研发后,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参与人作为合作开发方,企业能够保留自身知识产权,企业将为科研机构的二次研发付费,或者未来可就新产品或合作开发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与科研机构分成。

此模式依旧是当前转移转化的常见模式,企业会觉得前期成果并不成熟,科研机构习以为常地认为二次开发的成本应该由企业承担,而对于二次开发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产权,法律又规定为科研机构所有或者研企双方共有,企业则认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却受益不确定,故而不愿参与合作开发。

这一模式并没有考虑科研成果的公共基础性,纯粹把技术二次开发的风险归于企业,如此企业则认为将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捐赠给了科研机构,于是,此种模式让人感觉有待完善。

3.中试基地模式实验室技术不够成熟,产业化前期风险较高,人们自然想到如果有一个空间,可以实现将实验室技术再行继续熟化,进行小试,甚至中试,那么这样的技术就离产业化、离市场又近了许多,企业承接技术成果的风险也降低了许多,产业和企业自然就会对技术感兴趣。

那么谁来投资呢,科研机构注定是只出工不出钱的,企业更不愿意承担高风险,于是很多政府便资助成立了中试基地,帮助开展技术的二次开发。

目前,地方政府资助的中试基地,至少数以千计。

此模式在近些年确实推动了大量的实验室技术得到实际应用,这体现了成果的集成创新性,解决了成果熟化的物理空间和部分资金难题,但另一方面,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人才依赖性的问题,成果的二次开发需要对前期成果的深入理解,但更离不开的是二次开发人员开展的更多工程化的研究以及偏向市场的设计,二次开发人员不同于前期研发人员,二者需要的技能并不相同。

此外,中试基地模式企业参与少,科研机构主要还是'自娱自乐',对于市场预判不明晰,市场压力小,资金不够充足,故而此模式效率有待极大提高。

4.育成中心或者技术转移中心模式为了促进科研机构的成果可以在本地转化,加速本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与科研机构共建育成中心,或者技术转移中心,帮助科研机构的原创技术在当地开展转移转化。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38家类似的机构,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

此类中心推动了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政府推动下,初期效果明显。

但中心人员组成上多为体制内人员(科研机构和政府人员组成),理论上要推广众多专业方向的技术,人员较少无法做到术业专攻,中心不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无法充分结合市场需求,推广受限。

5.孵化器模式最近几年,孵化器在国内如火如荼。

这个集中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例如国内比较知名的北大孵化器、启迪之星、车库咖啡和优客工场。

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为有兴趣将早期研究成果商业化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关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包括吸引投资、进行技术许可或创建公司等。

譬如中科院专门成立了联想学院为其研发人员提供创业培训。

孵化器模式使得科研人员专注于技术创新,而将其他的业务交由孵化器内的服务部门解决,孵化器帮助初创企业引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不同形式的融资活动,投资布局前移,对优质创业项目的争夺促使投资人/投资机构提早布局。

目前这一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其中也伴随着大浪淘沙的过程。

笔者认为,目前上述五种主要模式,依然都还有其价值,并不存在单一的最佳模式,如何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分清利弊,开展阶段性运用或者综合应用,值得我们深思。

3、近期发展趋势此外,近三年,也出现了一些在转移转化领域的有益尝试,列示如下:1.向企业免费(或以极低价格)授权专利许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推出的专利'先试后买'计划,采用签订简单低额的预授权协议,授权企业试用感兴趣的专利技术,企业可据此判断技术是否具有商业化潜力再决定是否购买。

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挑选50件授权专利,以免费许可方式捐赠给社会,希望能够切实推动盐湖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发展。

此种模式更好地体现国立科研机构的公益属性和科研成果的公共基础性,回馈社会,与产业和市场建立更紧密的交流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笔者作为青海盐湖所专利捐赠的参与者,从本次活动中体会到企业对于技术的需求和渴望,该模式也拉动了企业对于前期成果的二次创新。

2.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发挥行业骨干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主导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譬如绿色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彩电专利联盟,后者是中国首家行业知识产权联盟。

此种模式,体现了集成创新性,使得依托联盟这一平台的各方开展紧密合作,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机制与模式。

3.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2016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印发了《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在我国首次明确了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这项被称为'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所有权改革规定:为实现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学校将奖励前置简化为国有知识产权奖励。

对既有专利和专利申请,学校通过专利权人和专利申请人变更的方式实现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对新的专利申请,学校通过共同申请实现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

学校与职务发明人就专利权的归属和申请专利的权利签订奖励协议,规定或约定按30%∶70%的比例共享专利权。

职务发明人以团队为单位的,其内部分配比例由团队内部协商确定。

这一实践充分考虑了科研成果的人才依赖性,但鉴于科研机构与职务发明人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后续效果值得关注。

4.知识产权运营2015年被称为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