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ppt课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局限性 • (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 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 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 (2)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 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 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 展。 • (3)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 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 2.特点 • (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 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 (2)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五四 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 动主流。
• 3.意义 •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相互促进,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 动的开展。 • (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 阵营逐渐分化,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 共产主义者,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 性质。 •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毛
• 〔对点巩固2〕 李人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 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 C 成一片”,并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这说明( ) •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 一部分 •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相结合 •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
• 三、马克思主义 • 传入中 国…………③ 新文化运动 • • 1.背景 • (1)国内: ____________的 开展。 • (2)国际:俄国十 • 月革命给中国送 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辨析』 五四运 动前后,新文化运动 的不同 (1)五四运动前,民主 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 的主流,是旧民主主 义的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之后,马 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流,并走上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尊孔复古
• 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了一股 __________的逆流。
• 2.新文化运动兴起 《敬告青年》 •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 杂志》,发表_____________一文,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北大 • (2)主要阵地:《新青年》。 • (3)活动基地:________。蔡元培任校长, 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 迅等。
• 3.影响 马克思主义 • (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_______________指导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 •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 级政党——_______________诞生。
课堂探究研析
•主题一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影响
第五单 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十五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2 3 4 5 6
新课情境 导 入 学习目标 诠 解 课前自主 学 习 课堂探究 研 析 随堂达标 验 收 课 时 作 业
新课情境导入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 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 极。”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 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 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 次祭孔朝圣大丑剧。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 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领百官,拥到 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袁世凯的又一次复古表演。 袁世凯祭孔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的祭孔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为 此,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这 些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 ①胡适发表 __________________,主张用 《文学革命论》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反封建 • ②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_____ ,主张推 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 封建思想 把__________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 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 • 2.意义 • (1)冲击了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 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 思考:材料三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什 么问题?有无合理性?为什么? • [答案] 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 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因: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回击袁
• 〔对点巩固1〕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 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 D 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 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 主要功绩是( )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 [解析] “陈独秀”“一一洗刷干净”的
• 2.表现
五 四 运 动 前
人 物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成 ________________ 和《布尔 就 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李大钊发表的 理 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 论 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五
打倒孔家店 •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 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 …………②
• ②『思考』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 必排孔教。”“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 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 而罢其祀。” •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 • [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儒 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 础和精神支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 凯破坏民主,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 古”逆流。 • 『点拨』 前期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 科学”的口号,主要是强调培养民主、科
• 1.进步性 •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 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 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 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 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 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
•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 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 国家事务的关心,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 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 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 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
学习目标诠解
重难透视 1.新文化运 动。 2.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 播。
学法指导 1.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掌握对待东西方文化的 正确观点。 2.学会辩证思考、全面 看问题的方法。
课前自主学习
• 一、《新青年》的诞生 • 1.背景 资本主义 •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民主制度 __________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2)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实行__________,而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 • (3)思想 •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 材料二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 会主义学说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只有 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 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材料二显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产生深远影响。
•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 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 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 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 国情的话来捣乱。” • ——陈独秀
• 材料一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 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 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 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从十月革命胜利中 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
• 材料二 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 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 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 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 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 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 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 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 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 思考:材料二反映出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工人思想的变化说明
• 材料一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 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 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 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 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 ——《中国近代史纲》
• 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的直接目 的是思想启蒙,从而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其根本目的是创建民主政治制度。
•主题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原因、特点及意义
• 1.原因 • (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 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 向。 • (2)国内因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 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 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
• 二、新文化运 动 • 1.内 民主 容…………① • (1)提倡 __________与 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 信。
• ①『阐释』 新文化运 动前期各内容之间的关 系 •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 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 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 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 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 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 新文化运动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