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1、历史回顾
园林的历史可上溯⾄五千年以前。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园林主要是为少数⼈享⽤的,为公众服务的园林所占的⽐重甚微。

⼗⼋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命之后,将⼀些王公贵族的园林开放,称为“公园”。

⼗九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和波⼠顿等地的公园绿地系统,把园林从封闭的围墙中扩⼤到城市整体的范围,并⾸先称⾃⼰的职业为 landscape architect。

1900年哈佛⼤学开办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标志着现代园林学科的建⽴。

此后,世界各国都⽤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名词作为有关园林的通⽤名词,并于1948年成⽴了国际园林师联合总会(IFLA)。

关于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全国⾃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正式审订公布为:“园林
学”(林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89,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

特别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同审订委员会在公布名词的前⾔中作了⼀段专门说明:“在审订中,有些带争议性的名词均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到确定。

如‘园林学’⼀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故仍采⽤‘园林学’,与英⽂中的landscape chitecture相当”。

⽬前可以见到的异名如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园建筑、地景等,都是不规范的名词。

2、“园林”的内涵及流派
2.1 园林的内涵的延伸
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种民族⽂化的体现,它是在⼀定的范围内,根据⾃然、艺术和⼯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泉⽯、动植物、⼴场、园路及建筑⼩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从为少数⼈享⽤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宅园到公园,直⾄欧姆斯特德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到整个城市,建⽴现代园林学,是⼀⼤转折.这个转变过程历时近200年。

我国也从⼗九世纪六⼗年代到⼆⼗世纪初,在上海、齐齐哈尔、⽆锡等地兴建了⼀批公园。

然⽽有计划、有系统地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管理,则是1949年以后的事。

各城市相继设有管理城市园林的局、处,⾼等学校设⽴园林专业,科研机构有园林研究院。

所,还有全国和地⽅的园林学会。

“园林”这⼀名词也为⼴⼤群众所熟知。

然⽽,由于全球⼯业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仅靠市本⾝已不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1978年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主J.O.西蒙兹发表了《⼤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书,指出:“改善环的意思,不应该仅仅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

应该是⼀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与⾃然和谐的不断演进”。

他把园林的⼯作范围从城市扩展到更⼤的区域,
包括城市、村镇、原野和⼀切⼈类⽣活和建设活动的地⽅。

1983年我国园林学科带头⼈汪菊渊院⼠提出,园林学科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扩⼤的,⽬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城市绿化和⼤地景规划⼯作中也要应⽤传统园林学的基础知识。

此后我国风景名胜区不断多,国务院⼜把创建园林城市、申报⾃然和⽂化历史遗产和保护城市⽣物多样性的⼯作划归建设部主管(由城建司园林绿化处和风景名胜处负责)。

我国园林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证实了汪⽼的论断。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园林就是不断扩⼤的⼤园林。

2.2 世界园林的四⼤流派
中国⾃然⼭⽔园。

中国园林充分体现着天⼈合⼀的理念,体现着⼈们顺应⾃然,以求⽣存与发展的思想。

在造园技法上是模拟⾃然⽽⾼于⾃然,即“虽由⼈作,宛⾃天开”。

它以⼈⼯或半⼈⼯的⾃然⼭⽔为⾻架,以植物材料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创造⽆限的风光。

⼜运⽤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法分隔组合空间,形成多样⽽统⼀的不同景点,可谓步移景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宋代以后,⼜在模拟⾃然的基础上,强化⼈们精神思想和⽂化上的追求,形成写意⼭⽔园,以诗词歌赋命题、点景,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

达到诗情画意的境地,已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意⼤利台地式别墅园。

由于意⼤利地处南欧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夏季炎热⼲旱,冬季温暖湿润,三⾯为坡,只有沿海⼀线为狭窄的平原。

因此⾃古以来,意⼤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坡、⾯向⼤海建造宅院别墅。

欧洲⽂艺复兴时期,意⼤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使园林作为⼀种⽂化形态也达到极盛时期。

特别是古希腊的建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其⼊侵者,⼤批逃亡意⼤利,使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度发展。

台地园的造园模式是在⾼耸的欧洲杉林的背景下,⾃上⽽下,借势建园,房屋建在顶部,向下形成多层台地;中轴对称,设置多级瀑布、叠⽔、壁泉、⽔池;两侧对称布置整形的树⽊、植篱及花卉,以及⼤理⽯神像、花钵、动物等雕塑。

⼈们在林中,居⾼临下,海风拂⾯,⼀种独特的地中海风光尽收眼底。

法国宫廷式花园。

法国地处⽓候温和的平原地带,王室、贵族占据着辽阔的领地,领地四周为茂密的森林。

因此,其园林的形式从整体上讲是平⾯化的⼏何图形,也就是以宫殿建筑为主体,向外辐射为中轴对称,并按轴线布置喷泉、雕塑。

树⽊采⽤⾏列式栽埴,⼤多整形修剪为圆锥体、四⾯体、矩形等,形成中⼼区的⼤花园。

茂密的林地中同样以笔直的道路通向四处,以⽅便到较远的地⽅骑马、射猎、泛⾈、野游。

著名的凡尔塞宫可谓经典之作。

英国⾃然风致式园林。

英伦三岛基本上为⾼低起伏的丘陵,为⼤西洋海洋性⽓候带,虽为⾼纬度,但受⼤洋暖流影响,使得四季冷凉⽽湿润。

由于阴霾、⼤雾的天⽓居多,⼈们渴望阳光明媚的好天⽓出现,因此英格兰和苏格兰民族对园林的形式就形成了崇尚⾃然的理念,远处⽚⽚疏林草地,近观成⽚野花,曲折的⼩径环绕在丘陵间,⽊屋陋舍点缀其中,没有更多的⼈⼯雕琢
之⽓。

伦敦园为典型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