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素质测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2、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
D、国家政策的推动
3、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
A.白瓷系列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5、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6、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7、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8.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 、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0.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

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国有土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所有
B. 获得井田的奴隶主对井田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C. 井田制在耕作方式上主要采用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
D. 井田制在法律上被废除是在战国时期
11.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2.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13.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
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4.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5.“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A 商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二.资料分析题(第16题共20分,第17题共20分)
16、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1分)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3分)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3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分)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

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

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

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

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
大。

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分)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6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资料分析题
16、(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1分)
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民负担沉重,十分脆弱。

(3分)(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3分)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3分)
(3)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分)
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3分)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5分)
17、(1)重农抑商政策。

(2分)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4分)
(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4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4分)(4)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

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