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扬州慢(淮左名都) 课件(42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
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 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
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三者交织在一起,一切 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 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 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下了《凄凉犯》。从此,姜夔一生浪迹天涯,居无定所,
在路经杭州之时留下《扬州慢》。
◆ 作者卡片 ◆ 姜夔(约1155~1209),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 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身布衣。往来鄂、
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
交游。
姜夔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工诗,词尤为有 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其词内容丰富,有咏叹时事的,如《扬州慢》(淮左名都);
副词,稍微 ①解鞍少 驻初程 ________________ . 动词,轻视,看不起 (3)少②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 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少年 时 _________________ ③陈涉少 .
动词,厌恶 言兵 _________________ ①犹厌 . (4)厌 ②夫晋,何厌 之有 _____________ 名词,满足 .
三、名句默写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_________________ 解鞍少驻初程 ①____________ 。 自胡马窥江去后 ,_____________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青楼梦好,________________ 。 纵豆蔻词工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冷月无声 ④_________________ ,波心荡、______________ 。
有感念归游的,如《探春慢》(衰草寒烟);有描写旅况的,
如《庆宫春》(双桨莼波);有眷怀恋人的,如《长亭怨慢》( 渐吹尽、枝头香絮);有咏物寄情的,如其传世名传《暗香》
《疏影》两首咏梅词;等等;姜词风神潇洒,格调高旷,素
淡幽远,简洁醇雅,以清冷刚健的笔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 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姜夔的红颜知己 姜夔早年在合肥,与歌妓柳氏姐妹相识,结为知音。
金兵南下,姜夔本想带这姐妹一同躲避战乱。柳氏姐
妹却说道:“国难之时,大敌当前,你姜夔堂堂七尺男儿, 自应投军精忠报国,不应沉于温柔之乡!”姜夔听劝,投
伍抗金。
分别不久,金兵攻破合肥,姐妹俩被虏。二人刚烈, 不愿受辱,跳河自尽。几年以后,姜夔来到合肥凭吊,写
3.赏析“波心荡、冷月无声”的精妙之处。
[名师指津] 从构成的画面、写景角度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 我的理解:此句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
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
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 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 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 , 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 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下片
一、字音 初霁 (jì ) .
怆 然(chuà nɡ) . 荠 麦(jì ) 戍 角(shù ) 窥 江(kuī) . . .
豆蔻 (kò u) .
二、一词多义
名词,视野 ①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名望,声望 尊 ___________________ (1)望②先达德隆望 .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动词,创作 ①因自度 此曲 ________________ . 动词,量,丈量 ,然后知长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度②度 . 动词,估计,推测 已失期 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扬州慢》(淮左名都)在写景抒情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指津] 选择有关“昔盛”与“今衰”的词句,回答词人
比较二者的目的,概括通过二者表露的情感和爱国爱民情结。
我的理解:本词主要是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扬州昔盛 今衰的境况。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空城”,以昔
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词句精练,风格不庸俗。
◆ 背景呈现 ◆ 《扬州慢》(淮左名都)这首词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 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
素以繁华富丽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
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的荒凉,寄 托黍离哀思。
◆ 知识链接 ◆ 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 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 名都)。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中,词前小序在词中有什么作 用?
[名师指津]
解说小序对正文的各方面的交代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写作动因及作品 中所蕴含的情感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 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 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 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2.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表达作用。 [ 名师指津 ] 先概括整体气氛,后要以“吹寒”为例分析通 感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的理解:这三句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 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 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清角吹寒”四字,“寒”字写得 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