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课内39篇文言文讲练 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淡泊、立志、惜时。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甲】《诫子书》(略) 【乙】《孙权劝学》(略) 1.【甲】【乙】两文的劝诫方式不同,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诫子书》中的诸葛亮是以长辈的身份对晚辈进行劝诫和劝勉,表达希冀;《孙 权劝学》中的孙权是以君主的身份现身说法,谆谆告诫。 2.读了上面两篇短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①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读书,勤奋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完善;②我们从小就要修 身养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淡泊宁静的品格。
[段解]指出成才的三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
重点词释 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③以:连 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④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⑤无以:没有什么可以 拿来,没办法。⑥明:明确、坚定。⑦致:达到。⑧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 标。⑨广:增长。⑩淫:放纵。⑪慢:懈怠。⑫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⑬险 躁:轻薄浮躁。险,轻薄。⑭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⑮驰:疾行,指迅速逝 去。⑯意:意志。⑰日:日子,岁月。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 用处。⑲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⑳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㉞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㉟以:连词,表目的。㊱尻(kāo):屁股。 ㊲股:大腿。㊳乃:才。㊴悟:明白,知道。㊵寐(mèi):睡觉。㊶盖:表示推测,大概, 原来是。㊷黠(xiá):狡猾。㊸而:表转折,可是。㊹顷刻:一会儿。㊺变诈:巧变诡 诈。㊻几何:能有多少。㊼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内容解读】本文通过一个屠户杀死两只恶狼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狼贪 婪、凶恶而又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以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我们:对 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施以仁慈。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止.增笑耳 B.屠自后断其股. 两股.战战 C.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解析】A.只;B.大腿;C.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的”;D.用来。
【内容解读】《咏雪》一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 们创造了一个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流露出 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颂。
1.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2.下列加点的“差”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6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句译段解
重点词释 ①溉:浇灌、灌溉。②汲:从井里取水。③居:停留,居住。④及:待,等到。⑤穿: 挖掘,开凿。⑥闻:知道,听说。⑦国:国都。⑧道:讲述。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⑩于:向。⑪对:应答,回答。⑫闻:名词,消息。⑬闻:动词,知道。
【内容解读】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诉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 一定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信、轻传。
二、课内39篇文言文讲练
七年级上册
1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 句译段解
重点词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文 义: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⑥公:对谢安的尊称。⑦何所 似:像什么。⑧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⑨未若:不如,不及。 ⑩因:趁、乘。⑪即:就是,表判断。⑫公大兄无奕(yì)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 (yùn)。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⑬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甲】文将颜回与其他人进行对比,表达对颜回安贫乐道高尚节操的赞美; 【乙】文将自己与“同舍生”对比,突出作者求学期间物质生活的艰苦和内心 快乐的精神追求。
【内容解读】本文勉励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 忌怠惰浮躁,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并珍惜时间,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 切期望。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遂成枯落 ”四字比喻了过度 ⁠ 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作者认为 险躁 会阻碍 ⁠ “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又数刀毙之.
【解析】例句“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A.助词,的;B.状语后置
的标志;C.助词,的;D.代词,指狼。
2.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 避免歧义和不必要的误会。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 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以致以讹传讹。
【内容解读】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 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 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解析】B中的“而”和“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均表转折关系;A、C中 的“而”表顺承;D中的“而”表并列。
[段解]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段解]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段解]讲学习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做到择善而从, 不善而改。
[段解]感慨时间流逝。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段解]讲求仁的途径,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重点词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③不亦说 (yuè)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 快。④朋:指志同道合的人。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⑦ 日:每天。⑧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 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⑨为:替。⑩谋:谋划。⑪传(chuán):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⑫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 间。⑬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⑭惑:迷惑,疑惑。⑮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 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⑯逾(yú):越过。⑰矩:法度。⑱温:温习。 ⑲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内容解读】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 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说明了 “礼”与“信”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 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①他懂得“信”的重要,“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他懂得 “礼”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 “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⑳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㉑矣:语气词,表陈述。㉒则:连词,相 当于“就,便”。㉓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㉔殆(dài):疑 惑。㉕哉(zāi):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㉖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㉗堪(kān):能忍受。㉘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 指仁德。㉙好(hào):喜爱,爱好。㉚乐:以……为快乐。㉛饭:吃。㉜疏食:粗粮。 ㉝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㉞肱(ɡōnɡ):胳膊从肩到肘的部 位,这里指胳膊。㉟善者:好的方面,优点。㊱之:代词,指代“不善者”。㊲逝:往、 离去。㊳斯:代词,这,指河水。㊴三军:指军队。㊵夺:改变。㊶匹夫:指平民中的 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㊷笃(dǔ):坚定。㊸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 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㊹仁:仁德。
5 狼(蒲松龄) 句译段解
重点词释 ①屠:屠户。②止:仅,只。③缀(zhuì):连接、紧跟。④以:把。⑤从:跟从。⑥而: 表转折。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并:一起。⑨驱:追随、追赶。 ⑩如故:跟原来一样。⑪窘(jiǒnɡ):处境困迫,为难。⑫敌:攻击。⑬顾:看,视。 ⑭积薪:堆积柴草。⑮苫(shàn)蔽:覆盖、遮盖。⑯乃:于是,就。⑰倚(yǐ):靠。 ⑱弛:解除,卸下。⑲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⑳眈(dān)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㉑少(shǎo)时:一会儿。㉒径去:径直离开。㉓犬:像狗似的,名词用作状语。㉔久 之:时间长了。之,凑足音节,不译。㉕瞑(mínɡ):闭上眼睛。㉖意:这里指神情、 态度。㉗暇(xiá):从容、悠闲。㉘暴:突然。㉙以:用。㉚毙:杀死。㉛方:正。㉜ 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㉝意:打算,企图。
2.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 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颜回安于常人不能忍受的物质生活,自得其乐;宋濂一心求学上进,不与同学攀 比穿戴,自甘俭朴,学有所乐。我们也应学习和借鉴古人安贫乐道的品质,不在 物欲上过分追求,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4 诫子书(诸葛亮) 句译段解
3 《论语》十二章 句译段解
[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2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二则》) 句译段解
重点词释 ①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舍弃。④去:离开。⑤乃:才。⑥戏:玩耍。 ⑦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⑧不:同“否”,表疑问。⑨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⑩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⑪委:舍弃。⑫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⑬引:拉, 牵拉。⑭顾:回头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 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 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意味。 【解析】C.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
(A )
A.差.强人意 C.成绩差.
B.参差. D.出公差.
【解析】差可拟:差(chā),大体。A.读“chā”,大体,稍微;B.读“cī”,不齐;C.
读“chà”,不好,不够标准;D.读“chāi”,被派遣去做的事。
3.文中两个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兄女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 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学习态度上主张“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 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在做 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